閆洪雪 李麗 劉露 梁文輝 張鵬鵬 趙宏濤



摘要:對蠟樣芽胞桿菌B-21的生長情況進行培養觀測,通過最適溫度及最適初始pH值的選擇、碳氮源的單因素試驗確定最適培養條件及最適碳氮源。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進一步確定各培養組分的最適配比,最終確定該菌培養基的有機組分最適用量為葡萄糖7g/L、玉米淀粉8g/L、豆餅粉6g/L,發酵菌數最高可達到120×108cfu/mL。
關鍵詞:蠟樣芽胞桿菌;培養優化;單因素試驗;正交試驗
中圖分類號:S182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6)03—0062—04
蠟樣芽胞桿菌(Bacillus cereus)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能夠形成芽胞,且芽胞有較強的抵御不良條件的抗性,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生長。大多數蠟樣芽胞桿菌菌種與動植物有密切共生關系,且能夠產生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如各種蛋白酶、淀粉酶、抗菌素、纖維素酶,因此被廣泛應用于農業、飼料、食品、保健品等領域。近年研究發現,蠟樣芽胞桿菌作為植物根際促生菌(PGPR)具有較強的生態適應能力,是土壤中的優勢菌,它能夠促進植物生長,且對多種植物病害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本試驗中所提及的蠟樣芽胞桿菌是從蘋果根系土壤中篩選獲得,經鑒定為益生菌,具有抑菌作用。通過對該菌株的發酵條件優化,提高其發酵活菌數,可進一步應用于工業生產,與本公司海藻肥料相結合,開發出抑菌促生的新型蘋果肥料,進一步提高蘋果的產量與質量。
1材料與方法
1.1菌種
本試驗所用蠟樣芽胞桿菌是從蘋果根系土壤中篩選所得,為本實驗室保存。
1.2儀器與試劑
超凈工作臺SW-CJ-2F(蘇凈集團蘇州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旋轉式恒溫搖床THZ-D(江蘇太倉市實驗設備廠)、渦旋振蕩器(澳門市其林貝爾儀器制造有限公司)、恒溫培養箱LRH-150B(韶關市泰宏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5100-5800(上海精密儀器廠)。
所用試劑為蛋白胨、玉米粉、酵母粉、豆餅粉、葡萄糖、麥芽糊精、玉米淀粉、脫脂豆粉、蔗糖、牛肉粉、NaCl、KH2PO4、(NH4)2SO4、CaCO3、NaOH、HCl、pH試紙。
1.3生長曲線的測定
斜面活化的B-21菌株用LB液體培養基培養。B-21菌懸液的OD值反映其隨著培養時間的菌數變化。在培養不同時間取樣,檢測菌懸液在波長為600 nm時的吸光度,繪制B-21菌株的生長曲線。
1.4培養條件優化
1.4.1培養溫度的選擇取1 mL對數期種子培養液接人50 mL滅菌前pH為7.0的LB液體培養基中,設置溫度梯度為26、28、30、32、34、36℃,搖床振蕩培養,轉速180 r/min,培養至芽胞轉化率95%以上停止培養,稀釋涂布法測菌數。
1.4.2初始pH值的選擇取1 mL對數期種子培養液接入50 mL滅菌前pH值分別為6.0、6.5、7.0、7.5、8.0、8.5的液體LB培養基中,設置轉速180 r/min,32℃搖床培養,至芽胞轉化率95%以上,稀釋涂布法測菌數。
1.5單因素試驗
1.5.1最適碳源選擇 分別以玉米粉、玉米淀粉、蔗糖和麥芽糊精作為長效碳源,用量為7g/L,其余成分為葡萄糖7g/L,豆餅粉6g/L,硫酸銨1g/L,磷酸二氫鉀1g/L,碳酸鈣1g/L配培養基。調節滅菌前培養基的pH值為7.5。接種B-21菌株后,32℃、180 r/min搖床振蕩培養。鏡檢觀察待芽胞轉化率95%以上時,稀釋涂布法計菌數。
1.5.2最適氮源選擇 分別以豆餅粉、牛肉粉、脫脂豆粉和蛋白胨作為單因素改變氮源,用量為6g/L,其余成分為玉米淀粉7g/L,葡萄糖7g/L,硫酸銨1g/L,磷酸二氫鉀1g/L,碳酸鈣1g/L配培養基。調節滅菌前培養基的pH值為7.5。接種B-21菌株后,32℃、180 r/min搖床振蕩培養。鏡檢觀察,待芽胞轉化率為95%以上時,稀釋涂布法計菌數。
1.6最佳配比選擇及驗證
根據L16(45)正交表,以該表前三列為準,設計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試驗。試驗變量的三個因素分別為葡萄糖、玉米淀粉、豆餅粉,對應的四個水平分別是4、5、6、7g/L;5、6、7、8g/L;4、6、8、10g/L。其他成分為硫酸銨1g/L,磷酸二氫鉀1g/L,碳酸鈣1g/L。調節滅菌前培養基pH值為7.5。
將B-21蠟樣芽胞桿菌分別接種到16瓶培養基中,32℃、180 r/min搖床振蕩培養。鏡檢觀察,待芽胞轉化率95%以上時,稀釋涂布法計菌數。
對試驗結果進行分析,根據正交試驗分析得出最佳配比后,再根據該組合各成分的配比配制培養基,調節滅菌前培養基pH值為7.5,32℃、180 r/min搖床振蕩培養該菌株,待芽胞轉化率95%以上時,稀釋涂布法計菌數,以驗證最優組合的可靠性。
1.7數據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3分別統計發酵培養后的活菌數,制作圖表,得到該菌株的生長曲線、最適培養條件及最適培養基成分及配比。
2結果與分析
2.1 B-21的生長曲線
在不同時間取樣后,測得600 nm波長下B-21菌液的吸光度值,結果表明,用LB培養,B-21在培養3~16 h處于對數生長期,16 h的OD值超過1.5,在20~24 h達到最高峰,之后處于緩慢下降趨勢(圖1)。
2.2最適培養溫度
用LB培養基培養B-21菌株,培養溫度分別為26、28、30、32、34、36℃,發酵結束后計數結果表明,該菌的最適培養溫度是32℃(圖2)。
2.3滅菌前最適pH值
32℃條件下,用LB培養基培養B-21菌株,在不同初始pH值培養基培養后的計數結果如圖3所示。結果顯示該菌培養的滅菌前最適pH值為7.5。
2.4最適碳源
通過用不同碳源的培養基培養,發酵后計數結果如圖4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使用玉米淀粉做碳源的處理B-21菌數最多,數量達到78×108cfu/mL以上,因此培養該菌的最適碳源為玉米淀粉。
2.5最適氮源
確定最適碳源后,單因素改變氮源,發酵結束后,統計的菌數結果(圖5)顯示,培養B-21的最佳氮源為豆餅粉。試驗過程中脫脂豆粉菌數也較高,但重復試驗不穩定,故選擇豆餅粉作為最佳氮源。
2.6正交試驗結果
在單因素試驗確定最適碳源、氮源后,為進一步優化培養基,采用正交試驗的方法對培養基的有機組分進行試驗,尋找最佳配比。統計的菌數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中可看出,B-21的最佳培養基有機組分為葡萄糖7g/L,玉米淀粉8g/L,豆餅粉6g/L。極差分析可知,各因子對活菌數影響的大小為葡萄糖>玉米淀粉>豆餅粉。
進一步進行驗證試驗,以最佳處理組合的培養基發酵培養B-21菌株,菌量達120×108cfu/mL,表明培養基有機組分為葡萄糖7g/L、玉米淀粉8g/L、豆餅粉6g/L即為本試驗的最佳處理組合。
3結論與討論
蠟樣芽胞桿菌近年來廣泛應用于動物飼料、食品與保健、植物肥料等的生產,具有促生與抑菌的作用。本研究通過觀察一株蠟樣芽胞桿菌B-21的生長情況,通過一系列試驗,確定了其最佳培養溫度為32℃,最適初始pH值為7.5,最佳碳源為玉米淀粉,最佳氮源為豆餅粉。并通過正交試驗的進一步優化培養,確定了高產的培養基成分及最佳碳氮源配比,可使發酵菌數最高達到120×108cfu/mL,為之后用于工業發酵生產提供了良好依據,為與本公司海藻肥料相結合,開發新型肥料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