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寧
【摘要】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堅持“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注重對水土保持工作的預防監督,為綜合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做出了很大貢獻。本文通過對水土保持的現狀和形成原因分析,探討了水土保持治理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促進水土保持治理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應對措施
1、水土保持的現狀及水土流失形成原因分析
近幾年,國內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依托小流域單元,統一第一產業規劃,全面提高水、田、林、電、路的綜合治理水平。在各地政策的支持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無論是在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方面均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同時,水土保持工作也存在很多問題。使得在實際推廣工作中權利大于法律,或以言代法情況經常發生;國內每年因水土流失問題導致土地流失損失約為200萬畝,人口環境容量急劇下降;投入不足,使得治理效率及速度過緩;相關領域的技術研究推廣緩慢。水土保持問題的有效解決,可促進國民經濟,因此,研究水土保持方案,提出促進水土保持治理應對措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2、水土流失形成的原因
(1)自然地質災害
水土流失高發地是在山區和塬區,山區地勢高,地形復雜,而塬區則溝槽縱橫交錯,極易造成水土流失。遇上降水量集中的季節,極易出現山洪災害。若在暴雨時期,情況更加險峻,水的大量沖擊,造成水土流失。許多水土流失均由于地形造成,在一些山區地,由于森林的破壞,土質變得松軟,大雨時極易出現泥石流。泥石流災害給山下居民的住房和農作物都帶來很大的危害。泥石流顯著的特點是突發性、沖擊力大。巨大的流量快速沖下,往往對低洼地區及周邊地區的公路、鐵路等造成嚴重破壞,并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
(2)保護環境的意識不足
由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程度遠超過了其恢復的速度。自然環境不是取之不盡的寶庫,人們對水土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和經營,無止境的陡坡開墾、亂砍濫伐、亂墾濫獵、修路開礦,使土壤的覆蓋物遭到嚴重破壞,裸露的土壤遭受水力沖擊,不同程度上加劇了水土流失。
(3)治理資金來源緊張
我國人口眾多,糧食、民用燃料需求量大,當農業生產力達不到使用時,鄉鎮領導常忽視對《水土保持法》的宣傳,只注重鄉鎮經濟發展,片面強調糧食產量。對相關水土保持制度的實際操作沒有得到具體落實,只為應付上級提出《水保方案》,卻未具體實施。
3、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的重點
工程建設時需耗費大量材料,工程項目從施工方便性及成本角度會計劃沿線取料。但從有關數據得出,很多項目因工程分布位置和工程量的不同,造成取料場開采深度不一,給當地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對水土流失埋下了禍根。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取料場的水土保持防治。
3.1 取料場
(1)荒坡取土采石場
在開采之前,應該選擇合適的厚度剝離上層的腐質土,并集中放置,以使用于后續的綠化恢復。在取土場兩側安排水渠,保證掌子面及附近坡面的地表徑流及時快速地流出。當采土工作完成后,需對坑內進行填土作業,坑內工作完成之后,要按照原地表植被情況,恢復植被。另外,依據開挖坑土后壁的巖土類型,采取合適的削坡開級,設置對應的水土保持方式。
(2)河灘取土、取砂場
河灘取土、取砂場取料前要嚴格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獲得當地河道部門審批后,在允許的地點進行開采作業。取料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計劃數量安排開采作業,同時保證清淤疏浚工作同時進行,及時平整已完成的作業區域,保證地形維持原樣,以保證汛期行洪暢通。
筆者所在地對取料場管理缺失,造成河床下游砂石料過度開采,使河床下切建筑物凸起,給當地防洪造成很大困難,而且對民眾安全也造成了很大威脅。因此,當地有關部門,應該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取料場的治理。
3.2 防護林帶
根據適地適樹原則,在工程管理范圍內種植一定數量的樹木,加強對壩前防浪林帶及壩后防護林帶建設,以有效地治理風蝕。防護林帶治理風蝕的原因主要是能夠改變其主導因素-風。林帶可有效降低風速,因此,加強對防護林帶的建設有重要意義。
前期,應對所造幼林及時檢查和補植, 加強撫育管理,以保證快速成林,達到防護效果和防護效能的目標;林帶中主要樹種逐漸邁入衰老期, 防風效果顯著下降時, 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對林帶更新改造,保持發揮防護作用。
3.3 壩體邊坡防護
根據工程特點, 對沖刷現象問題凸顯嚴重的壩段采取工程護坡形式,對其余壩段采取草坡護坡,防止壩體邊坡應重力侵蝕產生塌方。
4、水土保持治理的對策
4.1 提高環境保護宣傳的力度
大力宣傳水土保持工作、水保監督員提高預防監督能力等已成為水土保持工作實施的重點方案。在民眾之間大量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全民水保法律觀念和水保生態環境意識,為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4.2 加入水土保持資金支持力度
由于國家在水土保持治理方面投入力度過小,使水土流失問題對當地經濟建設,都造成了很大障礙。因此,這需要政府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投入機制,提高水土保持資金的投入力度。
4.3 建立健全監督執法體系
為使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程走上健康發展軌道,在實際工作中如何建立健全完善的監督執法體系,在地方法規體系基礎上,嚴格按照相關制度執行,提高及加強水保法制體系的建設,加強預防監督工作,對執法工作人員的權利范圍進行監督,徹底避免由于執法人員素質的問題減弱執法的效果,使執法工作能夠保持嚴肅性及規范性。
5、結束語
現代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土地少,已無法滿足經濟的發展,逐漸開始往周邊農村地區發展,并對該地區進行土地開墾,發展經濟。工業污染、山林開發、樹木植被嚴重減少,再加上一些自然災害,導致自然環境被嚴重破壞,形成了水土流失的狀況,對國民已經造成了威脅,因此,今后的水利工程應加強對水土保持的應對能力,從根本上解決水土流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