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群蓮
西關實驗小學于1939年由美國一基督教徒在教堂里創辦,地處廣州市荔灣區城區中心,辦學歷史悠久。荔灣,明清時始通稱“西關”,因“一灣溪水綠,兩岸荔枝紅”的美麗景致而得名,是廣州本土文化匯聚之地。置身于經典西關文化氛圍中的西關實驗小學,在歷史的演變中,學制和校名幾經變動,始終走在改革前沿。西關實驗小學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根植于特色文化中;強基于校本研修中;承載于踐行活動中;發展于校本課程中; 融合于家校教育中;提高于課題研究中,書香飄溢,浸潤心靈,散發著品德的心香。
課程——弘揚西關文化傳統,匯教中外科學精華
西關文化博大精深,是廣州本土文化匯聚之地。有著商埠名店、古剎祠堂、老街舊居、美食曲藝、國醫保健、掌故傳說、花香茶濃等豐富人文資源。佛祖達摩的“西來初地”“嶺南建筑藝術寶庫”陳家祠、中國對外通商與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地“十三行”等享譽中外。眾多歷史名人如張之洞、康有為、陳嘉庚、詹天佑等,或成長于斯、或活躍于此,共同演繹著荔灣的人杰地靈。荔灣私塾和書院林立優良的辦學傳統在荔灣一脈相傳、生生不息。西關實驗小學以“相融生智,和合至美”為辦學理念,秉承西關文化的兼容、開放、創新和進取的精神,把西關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依托著深厚的文化傳統,建構特色校本課程,用傳統文化涵養著學生。
西關實驗小學充分體會到了如何有效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體驗到了自己所享有的課程權利及 所要承擔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認識到了校本課程對學生發展的獨特作用。學校棋類競技 、中西文化風情、“融通”情景英語、“和樂”體育藝術活動、小發明大智慧等課程的成功開發與實施,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迅速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品位,創新出一條“以英語教學為龍頭,科技教育、棋類競技 、體育藝術教育促多元發展,傳統與現代結合,海洋與本土結合”的融通教育特色發展之路,彰顯了中西融合的校園文化特質。
西關實驗小學精心編寫了《自主發展,體驗成功》校本課程系列叢書,叢書共分三輯,第一輯為《校本課程綱要匯編》,收入了學校20門校本課程綱要;第二輯為《校本課程教材》,分《棋類競技》、《西關風情英語》、《中西風情情景英語》《科技小發明小制作》四個分冊;第三輯為《校本課程教材》,共五冊:《雛鷹“小民警”隊伍建設》《“和樂”體育藝術技能》《小發明大智慧》《西關人家》《西關民居》。西關實驗小學以實驗命名,以文化為根,用愛心造就融合文化,用智慧成就快樂成長。
環境——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細無聲
教育的本質屬性是人的培養,人的塑造和人的成長,左右人一生的就是文化的力量,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良好環境的依托。如何根據學校的實際,從整體育人的高度,來思考和設計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我們提出創建具有西關文化特色的書香校園,為學校注入更多文化的元素,就是要創建現代教育的支持環境,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努力營造充滿教育內涵的校園環境,使置身于校園的所有孩子的性情得到涵養。
走進西關實驗小學的校園,綠樹環抱,曲徑通幽,花團錦簇,你會強烈的感受到一種文化的美,個性的美。整個校園建設依托社區與學校歷史積淀的同時,張揚著鮮明的傳統文化和時代風尚,執著于用物化對教育內涵的智慧表達,傾心于環境對孩子心靈的無聲打動…… 整個校園建設的品味因思想的滲入、文化的融合、景致的烘托及特色的形成而提升,學生成長的環境因詩意、童心、高雅而更趨美好。如校園景色標志性建筑——《璀璨》;典雅優美賦予文化內涵——文化風情英語街;文化浸潤書香飄溢——開放“書吧”;墨寶飄香體驗成功——藝術長廊;德藝雙馨學有特長——特色培訓基地;文化定位中西融合——校園標識等。在這詩情畫意的自然環境中,學校因地制宜,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體現了西關風情,精心營造育人環境,把校園每一角落和每塊墻壁都賦予人文思想或科學知識或審美內涵,把它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和啟迪心智的載體。讓幽幽書香在校園的每個角落彌漫,讓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讓文化的氣息在校園流淌,花香四溢,書香滿園,把書香與校園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打造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
活動——文化定位引路導航,扎根本土博采眾長
活動是學校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學校組織開展了各類極富創意的活動,努力將校園打造成為學生發展的樂園。學校構建了以“校園節日”為支柱的校園文化活動體系,通過活動推動校園文化的創新發展。
創立《晨曦》教師文學社團和《綻放》學生文學社團,營造充滿書香的學術文化交流氛圍。
加強學校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開設壁報欄、宣傳欄、藝術長廊,開辦紅領巾廣播站、雛鷹電視臺,為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
堅持開展英語閱讀。學校以《每天十五分鐘英語》這一校本課程為基礎,每天設置了十五分鐘校本英語閱讀課,將英語誦讀指導與外國兒童文學閱讀指導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孩子們既在英語口語交際熏陶下訓練,又能在外國兒童文學的海洋里盡情遨游,豐富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
扎實開展“西關文化”讀書實踐活動。西關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民俗風情。千年古剎、鵝潭帆影、雙橋煙雨、荔湖名園,勾劃出一幅幅美不勝收的嶺南風情畫卷;騎樓大屋、名鋪老店、特色美食、粵韻親情,構筑成一道道無比亮麗的風土民俗剪影;西關商廊、康王名城、玉器長街、清平旺市,展現著一幕幕繁榮開放的現代文明風采。學校扎根西關的厚重文化,開展了讀書實踐活動,把讀書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讀書中了解西關,在活動中感受西關。幾年來,先后開展了“西關小吃”“走進陳家祠” “特色市場看西關”“木屐聲聲西關情”“活色西關,古色大屋” “弦歌粵韻醉西關”等一系列主題讀書實踐活動,學生在讀書與實踐中進一步了解了西關的飲食文化、建筑文化、商貿文化、名人文化,從而增強了熱愛西關、歌頌西關之情。
西關寶地,尋常巷陌,一座美麗、精致、如公園一般的學校——西關實驗小學,一個在藍天白云、高樓的輝映下,充滿生機活力,凸顯典雅、靈秀與現代氣息的溫馨家園,讓學生坐擁校園一隅,聽風聲雨聲讀書聲,感家事國事天下事,與草木為朋,以名人為友,相約優秀文化,讓一花一葉傳情,讓一碑一石育人,實現著師生與傳統的對話,與文化的溝通,與人類崇高精神的交流,實現著文化品位與教學效益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