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勛
【摘要】為響應國家節水灌溉的要求,提高渠道的防滲能力,改善灌區灌溉條件,保障灌溉效益及工程安全運行,應加快對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
【關鍵詞】中型灌區;灌溉;節水改造
為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發[2011]1號)、《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粵發[2011]9號)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省水利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加強我省農田水利薄弱環節建設,我省出臺了《廣東省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建設方案》,明確提出,從2011年起,用10年時間在全省實施農田水利萬宗工程建設,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農田灌排工程體系。其中主要目標之一是: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山區灌溉面積1000畝以上、一般地區灌溉面積10000畝以上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任務。廣州市白云區人和攔河壩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屬于“《廣東省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規劃(2011~2020)》一般中型灌區(1-5萬畝)工程”。
一、灌區現狀及主要問題
人和攔河壩灌區位于廣州市白云區人和鎮,屬流溪河流域。灌區取水口位于人和攔河壩的左側,主灌渠流經秀水、南方等村,跨越舊泥坑、泥坑、沙坑等河涌,匯流到白海面涌,總長7.483km。灌區農田以菜田為主,設計引水流量2m3/s,設計灌溉面積1.0萬畝,實際灌溉面積3800畝,秀水、南方等村受益。經本次工程改造后,灌區灌溉面積恢復至1萬畝。
(1)渠道現狀
現狀渠道大部分為土渠,未經整治,土渠滲透系數大,水滲漏嚴重,渠系水利用系數低。少部分整治段斷面狹窄,不滿足灌溉需求,且經過多年運行,淤積嚴重,影響過流。
(2)建筑物現狀
灌區在60年代整治過,現有建筑物(包括箱涵、節制閘、倒虹吸、渡槽、灌溉站)48座,年代久遠,大部分設計標準偏低或老化嚴重。跨舊泥坑渡槽多次搶險補修,現仍存在安全隱患;穿泥坑倒虹吸底高程出露,嚴重影響泥坑防洪排澇功能。現有兩座灌溉站老舊廢棄,需拆除重建。節制閘閘前渠段漂浮很多垃圾,非常影響水質及美觀。
二、灌區改造的目標與任務
隨著地區經濟的發展,灌區作物種植比例也在不斷調整,本著順應形勢,發展地方特色農業且能提高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灌區農業以發展蔬菜、水果等為主,且逐步向節水方向調整。響應國家節水灌溉的要求,提高渠道的防滲能力,改善灌區灌溉條件,灌區整治后將大大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提高灌溉效益,對農產品增產有很大幫助,從而有效提升灌區的財產價值,實現建設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工程建設的主要目標是:以灌區渠道防滲及渠系建筑物改造為重點,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節約水資源,恢復灌溉面積,通過灌區改造建設提高灌區管理水平。
主要任務是:包括干渠及其渠系建筑物的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渠道開挖;渠道防滲襯砌;渠系建筑物(箱涵、渡槽、倒虹吸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工程管護設施、量水設施設備等。
三、灌區供需水量平衡
本工程設計灌溉保證率考慮灌區氣象、水土資源、灌區規模、灌水方法和經濟效益等因素,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節水灌溉技術規范》(SL207-98),結合農業綜合開發要求及規范規定,經多次調查并參考《廣東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額》,因項目區土壤多為壤土,灌區作物多屬一年三熟,灌溉保證率P=90%,渠系水利用系數不低于0.65,灌區灌溉凈定額在設計水平年定位739m3/畝。
廣州計算點的典型年(枯水年)灌水、降雨時段分配表見表1。
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 50288-99),灌水率可按以下列公式計算。
;
式中:
q——灌水率(m3/s/萬畝);
a——各種作物種植面積占灌溉面積的百分數;
m——相應時段灌水定額(m3/畝),定額分配系數(選取10月上旬連續10天需水8.7%)×設計定額;
T——灌水延續時間(10天)。
選用枯水典型年為設計水平年,由于作物組成基本不變,根據灌溉制度及表1,灌區的初步灌水率見下圖1,以累計達到10天的最大灌水率作為設計灌水率,由圖可知,需水量最大的時段為10月上旬。經計算,得出設計灌水率(灌水模數)為0.744m3/(s.萬畝)。
人和攔河壩設計灌溉面積為1.0萬畝,相應灌溉凈定額為739m3/畝,規劃渠系水利用系數取0.65。根據《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GB50288-99),本灌區種植結構以蔬菜為主,田間水利用系數取0.90,則灌溉水利用系數=渠系水利用系數×田間水利用系數=0.65×0.9=0.585。
灌區毛需水量:
式中:W毛 ——灌區毛需水量(萬m3);
Q——灌溉定額(m3/畝);
A——灌溉面積(萬畝)。
經計算,人和攔河壩灌區毛需水量1263.25萬m3。每月需水量分配見表2。
由以上分析可知,人和攔河壩經節水改造后年需水量為1263.25萬m3,月最大需水量為246.3萬m3。人和攔河壩灌區無實測的年供水量,由于攔河壩閘前水位一般能保證在5.30m以上,本設計考慮每天以2m3/s的流量連續供水24小時計算,每月30天計,一年365天計,算得月供水量518.4萬m3,設計年供水量6307.2萬m3。水源供水能滿足灌區用水要求。
四、灌區改造的措施
本次工程整治范圍原則上包括渠首工程、干支渠及渠系建筑物。干渠是指灌區內所有干渠(現狀完好或今年已經改造的除外);支渠是指一般中型灌區分水口流量在0.2 m3/s以上的渠道。
1、渠道改建
灌溉渠道加固改造盡量維持現狀,對局部不合理的渠段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局部調整、完善。渠道整治應以渠道節水防滲改造為重點,提高渠道襯砌率,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和輸水環節的水利用系數。渠道橫斷面尺寸應通過渠道水力計算,并結合現狀渠道斷面和沿線地形地質地物情況確定。
對于原灌排結合的渠道,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設計時宜實行灌排分離。對于灌溉渠道,應盡可能布置在灌區的脊線,以爭取最大的自流灌溉面積;對于排水溝道,應盡可能布置在排水區的洼線,以爭取最大的排水效果。對灌溉渠道進行改造造成渠道水面線下降時,應考慮在主要分水口下游設置節制閘,以抬高水位保證灌溉。
2、建筑物改建
灌區引水、輸水、泄水建筑物原則上應盡量利用現有建筑物,在原址重建或加固。確需拆除重建的,經綜合比較,選定引水、輸水、泄水等建筑物型式,以及水閘、泵站總布置及其它主要建筑物型式。
結合建筑物的現狀規模,確定各灌排建筑物的結構型式、控制尺寸、控制高程等。灌區建筑物具有數量多、規模小的特點,在結構設計和工程量計算時,對規模比較小建筑物,可根據建筑物的類型、孔數進行分類,每類選1個標準(典型)建筑物進行結構設計及工程量計算,并用表格的形式列出各灌排建筑物的主要特征參數,并因地制宜提出各建筑物的地基處理方案。
根據這些原則,確定本次改造的主要內容有:
(1)本工程改造主灌渠7.483km,按現有渠線布置。
(2)改造渠系建筑物39座(包括10座箱涵、5座節制閘,20處分水口,1座渡槽、1座倒虹吸、2座灌溉站),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
(3)建立水量監測系統,在人和攔河壩取水口建立1個監測點。
五、結語
廣州市白云區人和攔河壩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完成后,將有效改善灌溉環境,增加灌區農作物產量等,對改善該地區生產生活環境、促進社會經濟穩定均衡發展,提高地區的吸引投資競爭力具有極大的貢獻,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GB50288-99 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規范.1999
[2] GB50599-2010灌區改造技術規范.2010
[3] SL 482-2011 灌溉與排水渠系建筑物設計規范.2011
[4]《廣東省一年三熟灌溉定額》.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