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占海 劉蓉靜
【摘要】水是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維系生命與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上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是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在全部水資源中,97.47%是無法飲用的咸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有8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高山冰川和永凍地帶的冰雪。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占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因此,世界上有超過十億的兒童、婦女及男人無法獲取足量而且安全的水來維持他們的基本需求。我國目前有16個省(區、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包括過境水)低于嚴重缺水線。中國水資源總量并不算多,排在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很少。中國水資源地區分布也很不平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水資源較豐富,以北地區水資源相對較少。總起來說我國水資源可以概括為“水資源稀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少、利用率低、污染嚴重”。
在我國一些地區,“滴水貴如油”,而人類對它的浪費和污染卻讓人痛心。廢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億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億立方米,其中8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域。全國仍有近一半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絕大多數小城鎮未建污水處理設施。我們威海市文登區的水資源由于前幾年的管理不到位,導致污染也很嚴重。
【關鍵詞】威海市文登區;水污染現狀;治理措施
1、威海市文登區水污染現狀
1.1 河水污染問題。
改革開放初期在利益的驅使下,一些小造紙廠和污染企業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禁止的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進行非法生產,沒有污染治理設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惡臭直接排放,流到附近的河流,致使河水上有一層黃色的泡沫,不時有黃水冒出,傳來陣陣惡臭,讓人作嘔。流經地區的農田麥苗稀稀拉拉的,土層表面有一層白色的物質,土質嚴重板結。同時也威脅了附近村民的飲用水源,對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影響。
城市居民亂排亂扔垃圾現象嚴重,監管職能部門的人員管理走過場,沒有制定出相應的管理措施,更沒有專人負責,對亂扔垃圾現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時間長了,就使部分河水的污染加劇。雖然每年機關事業單位的職工義務清理一次,過不了幾天,一些河流就恢復原貌,臭水流淌,垃圾四處都是。
1.2 水庫、河水的富營養化嚴重。
據調查,自1980年土地承包到戶后,隨著農民生產積極性的空前高漲和糧食種植面積的逐漸擴大,農藥和化肥的施用量也逐年增加,農作物無節制的使用化肥削弱莊稼生產能力。莊稼就和人一樣,吃得太飽不僅不利于成長,反而會不利于健康。過多施用的肥料量超過土壤的保持能力時,就會流入周圍的水中,形成農業面源污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滋生,繼而破壞水環境。據統計,中國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萬噸的氮素流失到農田之外,直接經濟損失約300億元。過量的肥料還會滲入20米以內的淺層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增加。
1.3 對水庫、河流管理不到位
由于威海市文登區水資源治理資金的短缺,執法隊伍的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一些關停并轉的小企業照樣生產,無人問津。地方政府的宏觀決策中,重資源開發,輕生態保護,重項目審批,輕環境監管,對水資源管理、環保執法行政干預的現象較為嚴重。造成了今天河流的現狀。
2、水污染的治理措施
2.1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制定水資源保護規劃,實現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和可持續發展。
2.1.1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觀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我國人均水資源相對不足,選擇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中華民族徹底擺脫貧困、創建高度文明的明智選擇。威海市文登區的水資源治理也必須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
2.1.2 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對策
要想解決我國水資源逐漸加劇的問題,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生活以及生產方式,轉變價值觀。同時通過普及高等教育大力提高人口質量,提高整個民族的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實現人口、水資源、環境與生產力布局的可持續發展。同時還需要巨大的財力、物力做后盾,完善水資源環保設施的建設。要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污染問題。進一步完善環保法制,強化執法手段,盡快修訂和完善現行環保法律法規。現有環保法律法規雖對環境違法行為作了明顯的限制,但很多違法行為沒有明確相應的法律責任。沒有賦予環保部門查封、凍結、扣押、強制劃撥等行政權力,容易造成執法、執行難。
在我國現行管理模式下,企業獲取排污權主要通過申請排污許可證的方式實現。由于是以行政授予的方式向企業發放排污許可證,企業以零成本取得了排污權,環境資源被無償占有。而從排污費的角度看,我國現行排污費征收標準普遍偏低,與環境的真實成本或環境治理所需的資金相比差距很大。這使一些企業寧愿繳納排污費,也不愿意治理污染。
2.1.3 轉變生產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將傳統的生產模式“資源——產品——廢物”轉變為循環經濟生產模式“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生產模式經濟發展越快,付出的環境代價也越大,不僅浪費了水資源,而且產生的廢物還污染了耕地,影響土質,降低農產品產出。循環經濟克服了這一缺點。將廢物轉變為“再生資源”,提高生產和生態效率,以最少的資源消耗,獲取最大的經濟產出和產生最小的環境污染,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消費模式。
2.1.4 在節約的基礎上,修復水資源。
發展節約型經濟,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對水資源的影響,但要從本質上根除水污染問題就必須在節約的基礎上進行修復。在恢復水質的前提下,強調利用自然規律,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復能力,結合局部的人工措施,達到恢復水環境的目的。
2.2 減少耗水量
當前我國的水資源的利用,浪費很嚴重。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許多單位產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是造成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通過企業的技術改造,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等,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
提高全民族的素質,節約每一滴水。不亂仍亂倒垃圾到江河里,組織志愿者組成垃圾清理小分隊,對江河附近的垃圾進行清理。對中小學生進行水資源的教育,培養他們節約水資源的習慣。
2.3 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加快實施中小流域河流整治。
嚴格執行城市規劃,加快實施中小流域河流整治。科學劃定水源保護區,減少人為活動對水源地水質的影響。加快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重點行業水污染防治,淘汰關閉一批產能低、污染重的生產線和設備,嚴格工業廢水排放標準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大面積的植樹造林,蓄積和凈化水源,有條件的農戶,可以蓄積雨水,減少地下水的使用量。將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資源統一開發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實做到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積極保護、科學管理。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作用,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化,促進污水管理及其資源化。
2.4 建立健全 垃圾的統一管理機制,加大力度,杜絕亂倒垃圾現象的發生。
針對市區內亂扔亂倒垃圾的不文明行為,協同城管、市容等部門進一步加強執法力度,并采取教育與處罰相結合的措施。對亂扔亂倒現象比較嚴重的路段設置固定崗,嚴密巡查,嚴格管理,及時發現和制止亂扔亂倒垃圾的不文明行為。對于經警告教育后,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處罰,以點帶面,達到“處罰一個,教育一片”的目的。
綜上所述,水資源已經威脅到了人們的生命安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轉變生產模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節約的基礎上,修復自然環境。只有實施這些措施才能真正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經濟能夠進一步發展,也使人類文明得以延續。2016年我們期待一個青山碧水的威海展現在世界的東方!
參考文獻:
[1] 彭舉威,汪誠文,付宏祥,等.我國農村水污染現狀及治理措施[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0,28(2):44-45.
[2] 陳宜菲.我國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其防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35).
[3] 高延耀,陳洪斌,夏四清,等.我國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給水排水,2006,32(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