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北疆某水源地地下水位埋深較大,井內結構復雜,人工監測水位困難,為改善地下水位監測條件,特引進自動化地下水位計監測系統在水源地使用,通過對18眼監測井數據和儀器故障分析,認為該地下水位計測量精度滿足規范要求,能夠在北疆這種冬季嚴寒的環境下使用,如果在耐腐蝕方面有所提高,那么該自動化地下水位計在北疆地區的應用是可以大范圍推廣的。
【關鍵詞】自動化地下水位計;嚴寒;腐蝕
1、前言
水源地位于準噶爾盆地南緣山前戈壁灘上,地貌單元主要為南部高山區,中部山前戈壁帶,北部沖洪積細土平原區和沙漠區。研究區屬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區,降水稀少,蒸發強烈,相對濕度小,年內溫差變幅大,最低氣溫-40℃,最高氣溫40℃,年降水量150.9mm,,年蒸發能力1812.13mm。區內及其邊緣地帶分布有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層。地下水主要為孔隙潛水。第四系含水層由上更新統沖積物組成,巖性多為灰黑色中細砂含礫石,含水層厚度100~200m,靜水位埋深由南向北逐漸變淺,由80m~30m。該水源地供水對象為北疆某油田,為保證供水要求以及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需對地下水位進行實時監測。
水源地機井全年運行,常規觀測水位為每天中午12時,最初采取原始的人工觀測辦法困難很多,一方面,水源地較大,各機井之間路途遙遠,特別是冬季大雪封山,現場觀測不便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另一方面,水源地機井深度都在180m以上,地下水位埋深都在40m以下,井內線纜眾多,結構復雜,人工觀測過程經常發生被卡住等情況,保證不了水位觀測的及時準確。
水源地自2014年3月正式采用自動化地下水位計觀測以來,現在只需在辦公室內打開電腦,所需的地下水位就會自動傳輸進來,大大減少了外業工作量,并且保證了水位監測的及時準確,經過二年運行,該地下水位計使用方便,簡化管理,可靠地指導運行調度,大大提高了水源地經濟效益。
2、自動化地下水位計概況
自動化地下水位計整套儀器主要由壓力傳感器、數據傳輸電纜和數據傳輸設備三部分組成。
3、壓力傳感器工作原理
壓力傳感器和測量存儲儀器安裝在一個耐壓密封的機殼內,然后用傳輸數據線將其掛在地下水監測井內的最低動水位以下,傳感器按設定時間間隔自動采集、存貯水位數據。
壓力傳感器安裝之前首先應該測定好井口處的大氣壓力Pa和井水密度ρ水。該壓力傳感器采用固態壓阻式感應芯片,這種感應芯片是采用集成電路的工藝,在硅片上擴散成電阻條形成一組電阻,組成惠斯登全電橋。由于硅晶體具有壓阻效應,當硅晶體受到壓力P作用后,其中兩個對應的應變電阻變大,而另兩個對應的應變電阻變小,致使惠斯登電橋失去平衡,輸出一個對應于壓力大小的電壓信號,再用精密的數字測量電路即可精確測量出信號電壓值,由此即可轉換成傳感器所在點的壓力P,自動削減大氣壓力Pa,則為傳感器位置以上水壓力,再根據水體的密度換算得到此測量點以上水深,最后,用壓力傳感器距離孔口距離A減去其在水下深度,從而得到地下水位埋深H。
4、應用情況
該水源地自動化地下水位自動監測系統,在正常情況下監測頻率按照國家級水位自動監測站標準規定進行,采集頻率按4h間隔;對異常情況下設定自動觸發式信息報送,兩次監測水位相差0.3m以上時自動按1h 間隔監測,以避免在數據信息急劇變化的緊急情況時出現數據短缺現象。在突發應急狀態下的采集頻率可通過發送指令臨時調整為0.5h間隔或更短;在固定監測點不能滿足應對要求時,可設立移動監測點,對水位進行跟蹤監測,以滿足監測要求。
SL183-2005《地下水監測規范》要求,地下水位自動監測時,“允許精度誤差為±0.01m”,在其附錄中對傳感器規定“組建系統應選用3級以上設備”,3級精度的水位計水位誤差是±0.03m(10m水位變幅范圍內),該水源地機井深度均達到180m,水位動態變幅范圍均在到40m左右,且井內結構復雜,因此在此安裝的自動化地下水位自動監測系統誤差在±0.05m范圍內均視為滿足規范要求。
2014年5月對水源地G1#監測井進行了人工觀測,以此來校核自動化地下水位計。從表 1可知2014年5月4日8點地下水位埋深42.73m,12點52.12m,在后面的12個小時里,水位一直在下降,直至24點才穩定下來,這表明在8點到12點之間有一次開泵的過程,井內地下水位先下降后趨于穩定;5月12日12點地下水位埋深62.48m,16點地下水位埋深57.89m,在未來的25個小時里地下水位一直在上升,最終在42.98m左右穩定下來。根據本月的開關泵記錄,確實在5月4日11點開泵,5月12日13點關泵,與自動監測記錄完全吻合。
15日的人工監測記錄里,靜水位記錄6次,6次記錄中人工監測數據與自動監測數據最大相差0.03m,均值相差0.0183m;動水位記錄9次,9次記錄中人工監測數據與自動監測數據最大相差0.05m,均值相差0.0233m,因此該水位計的精度完全滿足規范要求。
5、嚴寒及礦化度對其影響
水源地冬季氣溫較低,最低氣溫達-40℃,在設備安裝前曾考慮該設備可能會因低溫發生故障,但經過二個冬季運行發現,該自動化地下水位計受低溫影響較小,18眼監測井中僅有一眼監測井在2014年冬季發生過無法傳輸數據的問題,經過分析,該井所處位置地勢較低,在-38℃的情況下導致電路短路,致使信號無法傳輸,在對設備進行保溫處理后,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因為低溫導致的故障了。
在二年的使用過程中,水源地第一期安裝的18眼監測井中4眼發生過數據故障,通過對4份故障件的拆解發現,所有故障件表面進水孔處均有有銹蝕現象,拆開之后發現其中2件壓力傳感器的波紋片有空洞現象,充油腔內硅油已經干涸,感應芯片直接浸泡在水中;剩余2件在波紋片的焊接點處發生腐蝕,從而滲漏,充油腔內既有硅油又有水,感應芯片直接與油水混合物相接觸,通過對這4眼井的井水取樣化驗,發現其礦化度均達到2g/L,因此可以確定含鹽量高的井水,在銹蝕完表面進水孔后,進入傳感器充油腔內腐蝕感應芯片導致了傳感器故障。
因此,下一步在改進壓力傳感器如何防止銹蝕,尤其是波紋片的焊接位置上,如果能夠在這方面有所突破,那么定會大大延長壓力傳感器在高礦化度水中的使用壽命。
6、結語
自動化地下水位計經過在該水源地二年的運行表明,該儀器精度滿足地下水位監測規范要求,能夠適應當地嚴寒的地理環境,但是壓力傳感器在防止腐蝕方面仍然薄弱,如果這方面得到加強,那么一定會大大延長儀器的使用壽命,從而能夠更好的保證水位觀測的及時準確,更可靠地指導水源地運行調度。
參考文獻:
[1]喬曉英.準噶爾盆地南緣地下水環境演化及其可再生性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08.
[2]豐建勤.壓力式水位計應用及精度分析[J].海洋測繪,2002,22(2):52-54.
[3] SL183-2005.地下水監測規范[S].
作者簡介:秦國強(1988—),男,湖北紅安人,主要從事水文地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