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娟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它不僅是一門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在物理課堂上,物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了物理教學活動,成功的物理教學,就是一種物理藝術的創造。如果這種藝術應用得好,就可以使物理教學活動滿堂生輝,給學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從而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下面僅就物理教學藝術在課堂教學的應用做簡單論述:
一、應用教學技巧,激發求知欲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教育者的藝術表現在使學生能夠透徹地、迅速地、愉快地學習知識技能。”教學過程就是要使學生對獲得知識產生渴望,從而不斷追求真理,這樣學生才會帶有強烈的情緒色彩去探索、認識客觀世界。要想實現這一結果教師就必須在教學的技巧和藝術方面做到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使心靈得到啟迪,主動點燃思維的火花,情感、興趣和意志受到激發,使學生的認知活動成為一種樂趣和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學藝術的表現,首先在于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學中實現生活實驗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即使是初學者,在頭腦中對物理知識的了解也總有些感官上的認識,這些前經驗中包含了理解和誤解。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現象時,如介紹一個實驗情景:在一個透明方形水槽(或容器)注入一半水,一面放置一塊白色光屏(可自制),用激光筆照射水槽的一條對角線。這樣的實驗將光學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來,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創設直觀易懂。接著說,要想知道這個道理,就得學習“光的折射”現象。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漁,學到捕魚的本領。知識的傳授,應是一個學生主動思考,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獲得知識,以實現知識的“再發現”或“重新發現”的過程。比如,水中刺魚的實驗,我利用初中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引導學生主動實驗,能很快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探索欲望,進而使其學會主動思考、積極探索。通過實驗研究更深刻地理解光的折射結論,為以后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認知起點。所以,教師只有精心設計物理情境,讓學生動手實驗、主動探究,發現自然現象、物理規律,才能使教學內容活靈活現,深入到學生的心靈之中,實現物理教學的情感轉移,讓學生將對物理學和物理教師的情感轉化為學習的動力,這樣才能產生出藝術的效果。當實驗探索發現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過程時,學習將會充滿樂趣,將會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
二、物理教學中的美學藝術
法國藝術家羅丹曾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物理教學也同樣如此,雖然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學,但是物理教學可以變成隨處閃爍美學光環的科學詩篇章。我們教師平常教學中是否認真發掘物理科學美,而我們教師若能在平常教學中發掘物理科學美,盡力展示物理特有的美,刻意營造創設美的意境,潛移默化地陶冶物理科學的美,這就是教學的藝術。在教學藝術活動中如何展示物理的美學特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至關重要。
在教學藝術活動中,如何使教師的教學產生更好的藝術效果,不僅依賴于教材、是否精心備課和講課水平,還依賴于學生的藝術情趣。而學生藝術情趣的重要因素就是審美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展示科學美,物理中機械運動、分子熱運動、光波傳播,實際上是不同運動形式存在于不同形態的物質中,它們是有規律的運動,是合理的自然界,簡單而又有序。因此,在課堂的探索過程中,教師要挖掘物理學的“簡潔美”“對稱美”“和諧美”等美學特征,將物理學科美的目標展現在學生面前,以物理學美的素材震撼學生的心田,激發學生愛美的天性,激發他們努力探索、總結,得出物理理論。以和諧、簡單、自然,從內容上、形式上向學生展示物理知識美的一面,使其放射出美的光輝。同時,要重點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美的審美能力。物理科學美不僅僅靠視、聽、嗅、味、觸五大感官系統來體驗,更多的是學生用心去體驗,由學生的體驗產生對物理學科美的感受,進而產生愉悅的程度,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三、以藝術促發展
新課標提出:“課程以提高每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總目標。”步入社會將面臨激烈的競爭,我們教育的目標不僅是要學生成績出眾,更要求學生綜合能力強,即培養學生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未來的生存能力。物理教學應致力于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應如何促進學生的發展?這體現著教師的藝術水平。
教學活動不僅僅是教會一門科學,更是傳授一種藝術。這種藝術會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教學藝術達到成功狀態會使學生的大腦積極主動地思維起來,在教學中要不斷設計一些讓學生“跳一跳能吃到桃子”的問題,既不會打擊學生的信心,又能讓學生思維。除了設計實驗情境,還要借助故事情景、漫畫情景、習題情景等激發學生思維。藝術不僅能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還能引導學生獨立的學習。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會向學生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學習、去探索,使學生在實驗—總結—質疑—再實驗—再總結的幾個反復中,逐步建立起正確的認知。
參考文獻:
馬健.情境讓初中物理課堂無限精彩:淺談初中物理教學藝術[J].學苑教育,2015(1).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