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琳霞
家庭作業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延伸,它是聯系學生課堂內外的紐帶,是學生們強化知識、實踐創造的最佳平臺,對于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深遠的意義。我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與大家分享英語作業的幾個華麗變身,希望對于豐富英語作業內容與形式有所益處。
一、任務探究,小組總動員
傳統意義上的家庭作業,應由學生們帶回家獨立完成,它主張個體的學習行為。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進步,家庭作業逐漸從個體學習中解放出來,一些以小組為載體的探究性作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英語教學中,我也嘗試在個體作業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更加具有實踐性、挑戰性與協作性的小組探究作業,如在教學《Unit 3 My friends》這單元后,我鼓勵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利用課后實踐,模仿教材中的手偶,以自己的好朋友為原型,制作個性手偶,并利用大課間或者活動課時間,進行手偶間的角色扮演,教師則利用課前三分鐘,邀請小組成員上臺演示。在這個探究性作業中,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聚集在一起,不僅能動手,還能表演,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原本枯燥無味的“寫作業”,變成了趣味橫生的“做作業”。在這樣的組間活動中,學生們在團體的約束與激勵中,自覺地加入到作業的實踐過程中,不僅自覺完成了作業,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英語學習能力。
可見,小組總動員的作業形式,不僅能夠激活“學”的形式,而且能夠有效地推動我們的“教”,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促進他們的語言創造與個性成長都大有益處。因此,在布置英語家庭作業時,我們不妨大膽地加入探究性元素,讓學生們大膽地闖一闖,讓他們全面地“動”起來。
二、學科串聯,提高延伸性
學科整合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學實踐的“風向標”,它強調各個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主張教學的綜合性,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因此,在設計英語家庭作業時,我們應把眼光放得遠一些,既要立足于我們的教學實際,凸顯作業的英語味兒,又要著眼學生們的學科教學與生活實際,提高英語作業的張力,讓學生們在英語學習中找到其他學科的親切感,引發他們思考與實踐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6A《Unit 1Public signs》這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后,我設計了一個關于“The public signs around us”的探究性家庭作業。在這個家庭作業中,我在英語實踐的基礎上,加入綜合實踐課元素,要求學生們以綜合實踐的方式,對學校及家庭周邊的公共標識展開小組探究,并以report的形式呈現活動成果。這個作業內容結合學生們的生活實際,要求學生們結合自身在綜合實踐課中學到了探究本領,設計探究路線,展開小組活動,并借助數據、表格、問卷、圖片等資源,呈現活動成果。在這樣的家庭作業中,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們的口語交際,提高他們的綜合語言應用能力,而且能夠更好地培養他們“用英語”來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而在《Unit 7 at Christmas》這單元時,我在設計家庭作業時,則加入了音樂課元素,要求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合唱與圣誕有關的音樂,并鼓勵內容與形式上的創新。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除了用心學習一些我們常見的圣誕歌曲,如Jingle Bells、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When Christmas Comes To Town等,還嘗試以歌曲串燒、詩歌朗誦、器樂舞蹈等方式,提高節目的表現力。
三、錄音作業,秀出真風采
錄音作業是我在教學實踐中的新嘗試。所謂錄音作業,就是引導學生們在家長的協助下,利用手機、電腦等電子工具,通過微信、QQ、錄音APP等軟件將自己的朗讀成果錄制下來,形成作業。這樣的作業形式,根植于學生們的生活實際,彰顯了信息技術的魅力,非常“接地氣”,既符合小學生們的口味,又能夠有效地培養他們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促進語言個性化的發展。
如在教學5B《Unit1 Cinderella》后,我考慮到,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圍繞學生們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灰姑娘展開,內容有趣,且立足童年生活,容易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在設計家庭作業時,我要求學生們在朗讀這個童話故事的基礎上,開展故事配音朗誦活動,并將其錄制成音頻。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我還鼓勵他們閱讀其他有趣的童話故事,如《Snow White(白雪公主)》、《The ugly duckling(丑小鴨)》、《Mon key King(孫悟空)》,把這些童年里的小故事繪聲繪色地講出來,錄下來。這樣的錄音作業,新鮮有趣,且充分利用了學生們喜愛的信息平臺,學生們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既感受到了英語實踐的樂趣,又鍛煉了自身的口語表達,秀出了自己的英語風采。
總之,家庭作業是教學不可獲取的組成部分,“做作業”是學生無可厚非的教學任務。但是,為師者,我們要緊跟教學改革的步伐,結合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在傳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不斷豐富學生們的家庭作業內容,活化他們“做作業”的形式,讓作業像變魔術一樣,神奇有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徐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