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培
摘 要:眾所周知,應試教育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采取的一直都是簡單的“講授式”教學法,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嚴重不利于高效思想品德課堂的順利實現。所以,為了充分展現思想品德課的價值,也為了學生全面健康成長,與其他一線思想品德教師一起對“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實驗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現將課題研究過程中的部分方法的應用效果寫成了一篇論文,以期能夠為高效思想品德課的順利實現做出相應的貢獻。
關鍵詞:自主探究法;情境創設法;直觀教學法
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方法的轉變成為廣大教師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但是,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一線思想品德教師的教學思想很難轉變,致使課程目標得不到實現,學生也得不到良好的發展。所以,我們對“新課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實驗研究”這一課題進行了研究。本文中筆者針對多種教學方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的應用進行論述,以展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一、自主探究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對思想品德課提出的教學建議之一,也與自主探究教學法的核心思想相一致。所以,課改下的思想品德課堂要有效地將自主探究法應用到實際教學活動之中,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自主探究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時,我選擇了自主探究法,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晏子使楚》的故事,思考:晏子為什么要從大門進入?之后,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并解決下面幾個問題:(1)如果你的同學家庭條件比較差,怎樣與他相處才能維護他的自尊?(2)在陶行知校長的四塊糖案例中,思考:陶校長為什么要給男生四塊糖?(3)你如何看待“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這一說法?(4)如何做才是自尊?為什么要尊重他人?……組織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對上述問題進行思考,并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以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彼此尊重才能贏得尊重”的道理。所以,作為新時期的思想品德教師,我們要有意識地給學生搭建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平臺,進而大幅度提高思想品德課堂的效率。
二、情境創設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
所謂情境創設法,是指將學生引入一定的場景之中來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以確保高效思想品德課順利實現。所以,在此次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也對該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應用,目的就是要在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的同時,確保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學《換位思考 與人為善》時,經過對教材以及學生特點的分析,我選擇了情境創設法,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正確地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幫助學生學會換位思考。
情境一:小默從小被6個家長圍著轉,住進學校后,學生對小默也是照顧有加,但是,小默卻對同學們的事情漠不關心,久而久之,同學們就開始疏遠他。小默想不通,為什么他們都不愿意搭理我呢?
情境二:小卓和小濤是好朋友,這次考試,小卓考了班級第二名,而小濤因為發揮失常考了第十一名。兩人回家的路上,小卓開始了“炫”的模式:我媽媽說了,這次考試我考了前三就帶我去看電影,還要帶我去吃好吃的。而小濤一直低著頭,不說話。思考:如果你是小卓,你會在回家的路上說什么?
上述兩個情境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所以,我引導學生對上述的情境進行了思考,引導學生設想如果自己是情境中的小默和小卓,你會怎樣做。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對學生健全地發展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直觀教學法在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
直觀教學法的應用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破教師和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傳統認識。一直以來,思想品德課被認為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教師照本宣讀就是最有效的方法,但事實并不是這樣。所以,有效地將直觀教學法應用到思想品德課之中就是為了改變這種現象,給課堂注入生機,以確保高效課堂順利實現。
例如,在教學《肖像和姓名中的權利》時,我選擇了直觀教學法,首先,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出示了幾個有關“明星肖像或姓名被侵權”的案例,這樣一來能夠用“明星”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二來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肖像權與姓名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形象直觀的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當然,在本次課題的研究中,我們還對其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實驗研究,在此不再進行詳細的介紹。總之,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對高效課堂的順利實現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為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黃艷.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1(9).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