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榮
摘 要: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實驗觀察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對教學效果有很大的幫助。觀察力是生物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基本能力。觀察力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觀察力;實驗教學;實驗教學
觀察力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感知能力。觀察力是智力結構的組成部分,學生觀察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對他們的學習活動與知識的拓寬起著巨大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教學過程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模型、插圖和掛圖、活的生物體、標本,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掛圖和模型是生物教學中常用的直觀教具,它和教材中的插圖都是根據教材的主要內容或者難點而繪制的,具有緊密配合教材,生動、形象、可視性強的特點。使用模型、掛圖和插圖進行教學,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感官,通過視聽感官與大腦思維的積極協調活動,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形象思維,不僅能使學生很好地理解教材,還使學生的記憶能力、判斷能力和觀察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一、培養學生觀察的興趣是前提
學生不會對自己毫不感興趣的某一事物主動去觀察,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介紹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向學生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學習種子萌發時,課前可向學生提出:種子萌發根和芽哪個先出來?由于學生平時沒有關注過,也沒有觀察過,對先出芽、還是先出根,爭論不休。這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可向每位學生各發一粒玉米種子和大豆種子,讓他們帶著問題去觀察并詳細記錄。再如,在進行“蚯蚓在什么材質的表面爬得快”的演示實驗時,教師先提問“同學們,你們見過蚯蚓嗎?見過蚯蚓是怎么爬行的嗎?”有的學生見過有的可能沒有見過,這時候問到“同學們想不想看看蚯蚓賽跑?”引起學生的興趣后再開始演示實驗,讓蚯蚓在不同的材質表面爬行,看看蚯蚓在哪個表面爬得快。
二、引導學生注重客觀觀察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基礎
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進行觀察,實驗是中學生物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學生觀察時往往先入為主,得到的可能是歪曲的事實,為使觀察結果符合客觀實際,教師應向學生強調觀察要客觀準確。當然小學剛升上初中的學生,在小學階段絕大多數人都很少接觸過實驗,因此,對事物的觀察少且經驗有限,往往只局限于表面的一些現象,很少注重事物的本質,不會找出觀察對象的典型特征和一些共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多觀察周圍的一些事物,包括一只小昆蟲、一草一木都會引起他們思考:它們屬哪個科的?哪個目的?從而正確引導學生對平時的事物主動地去觀察,并讓他們學會觀察。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關鍵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明確觀察的目的就是要抓住觀察對象的本質。觀察的過程中還要經常提醒學生,注意力應集中到所要觀察的對象上來,這樣形成的知覺才能較清晰。無論是過去的傳統教學模式,還是今天倡導的自主學習模式,教學活動中都應該給學生明確的觀察目的,否則課堂上就會出現“放羊”的現象。例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的實驗中,學生初次接觸顯微鏡,在實驗時很容易因好玩而只顧看熱鬧,從而忘記實驗目的。因此,實驗時老師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實驗的目的是什么?顯微鏡的安裝和觀察方法怎樣?以及實驗的注意事項等。只有明確了觀察的目的、任務,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比較認真、細致、持久地進行觀察。
四、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核心
觀察是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首要步驟,目的性是觀察力的顯著特點。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觀察,眉毛胡子一把抓,觀察得雜亂無章,缺乏細致性、精確性、概括性。所以對學生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是培養其觀察力的核心內容。
(一)比較是觀察中常用到的方法
觀察之前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目的和對象,制訂觀察計劃,確定觀察步驟,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左向右,由外向內的順序進行觀察。指導學生設計記錄表格或者記錄格式,做詳細的觀察記錄,這樣既有利于觀察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也能促進觀察的細致和準確,同時有助于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通過實物觀察、實驗觀察、圖示觀察、模型觀察等實踐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力
觀察方法的指導和訓練要在實踐中開展。觀察伴隨著思維的活動,通過觀察與思考,提出并解決問題,將觀察到的現象與知識之間建立聯系,進而認識到本質特征,這是觀察力訓練的一個重要方面。
(三)觀察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1.觀察力的培養要有一定的知識做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技能的培養是同步的。
2.觀察結果要如實記錄,實事求是。
3.不同的實踐活動,指導觀察方法的側重點不同。
參考文獻:
[1]蕭能庚,余瑞元,袁明秀,等.生物化學實驗原理和方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08.
[2]厲朝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06.
[3]高延龍,郭濤.心理學教程[M].陜西人民出版社,2000.
[4]王有智,歐陽侖.心理學基礎[M].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4.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