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敏
趙凱華先生曾說過:“學習物理,不做習題是不行的。但做習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習題做完了,不要對一下答案或交給老師批改就完事。自己應該想一想,答案的數量級是否對頭?所反映的物理過程是否合理?能否從別的角度判斷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學生在高中學習物理時當然要做題,但是不能為了做題而做題,正如上文所說的“對一下答案”就完事了。題目做完后還要進一步思考總結自己的得失,特別是對于做錯的題目更需要好好反思。那么對于做錯了的題目應怎樣處理呢?對于錯題并不能簡單地改正,它里面隱藏著大量的有用信息,值得大家好好反思。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題意理解的反思
題意理解的反思可以從兩方面進行:準確度和理解度。準確度指的是對題目的準確把握。題目做完,對完答案后應反思自己對題目的條件是不是準確把握到位了。常有學生考試或是練習中看多或是漏看了題目的條件。出現這類問題的原因很可能是習慣,即審題習慣馬虎大意。有的學生做題時只是追求數量,總是想著多做幾題,審題時一目十行。此時教師應要求學生沉下心來,認真把每一道題看好、做好。切不可只是盲目地追求解題的數量,應關注訓練的質量和效果。高三時,有部分學生由于做過一定的練習,形成思維定式,碰到較為熟悉的情景就誤以為和做過的練習完全相同,套用已有結論。此時應指導學生克服思維定式,特別是要注意題目中的蛛絲馬跡。也有可能有的學生平時做練習時情況效果良好,而到了考試時就老是看錯題目,比如水平看成豎直,粗糙看成光滑。越想著要小心越是出錯。還有是應試心理的問題,這類問題應該加強平時的應試心態的調整,比如把平時的練習當成考試來處理。端正對考試的態度,把每次考試當成一次對自己的檢測,適當降低考試的期望值,做到對考試適當的“脫敏”。
理解度指的是對題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再現的完整和深入程度。高考物理注重將基本概念、規律與科學研究進展、生產實踐、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試題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合理簡化,建立中學物理知識所能解決的模型,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要有較強的理解能力,能從題目中提取相應的物理量并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這涉及兩方面的能力,一是理解和提取信息。物理審題中的理解和語言角度的理解相同而又不盡相同。物理解題中對題目的理解主要是為了能提取有用的信息,要求學生能從題目的較多條件中迅速有效地找到有用的信息。可以按研究對象是誰,情況如何,過程如何,等方面來反思。看看自己研究對象的選擇是否合理,比如整體和隔離的處理是否合理?對各物理量的信息有無準確把握,比如題目中出現的光滑、輕質、粒子等信息有無注意到?對各物理量所包含的信息是否能準確理解,比如速度變化帶來的洛侖茲力的變化是否領會?二是建立相應的物理模型。物理中常見的模型有:勻變速直線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平拋、天體運動等。帶電粒子的運動可處理為圓周運動和平拋等。教師在指導學生反思時應著重指導學生反思自己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否合理?是否誤用了相應的模型?
二、解題思路的反思
物理解題方法一般可分為分析法和綜合法。分析法是從題目的待求量出發,結合題目所給的已知量追尋待求量公式中的每個量。綜合法是將題目中各已知量的關系明確后將各部分有機綜合在一起以求得整體的解決。即從已知量結合題目特點聯系到未知量上。兩種方法在實際使用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綜合時應以分析為基礎,分析時應以綜合為目的,兩者相輔相成。運用分析法處理時,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反思時應引導學生著重反思以下幾方面:從題目的待求量出發,你想到的是哪些公式?結合題目的特點,你選擇了哪個公式?為什么要這么選?對解決該問題所需的物理量你用題目中的哪些條件來解決?運用綜合法處理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反思以下幾方面:題目給了哪些條件?從某一條件中你能聯想到哪些方面?你聯想到的方面和題目所求能不能建立聯系?
三、計算基本功和解題規范的反思
考試中學生計算基本功的不扎實造成的失分是十分可惜的。由于初中生計算時基本使用計算器完成,進入高中后計算能力顯得較為不足。要提高計算能力就只能通過練習來完成。反思題目時要有意強化數字運算、通分、有效數字、單位等常見的問題。
解題的規范性也是反思的重要內容之一。物理計算題解題時需要適當的文字說明。要看看自己是否把必要的文字說明寫出來了;比如列出的方程式之前是否有寫出所根據的物理概念及規律;研究對象有無說明;研究的過程或狀態有無指出;正方向如何規定等。解題所用的方程式是最基本的方程式還是變形的結果?多個方程是分式布列的還是合寫一式的?所使用的字母符號是否規范?上下標的使用是否準確清晰等。
學會反思,學會總結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重要本領之一。在對待錯題上就更需要不斷反思、不斷總結。唯有如此才能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對癥下藥,取得真正的進步。反思的內容和方法也是需要學生學習和提高的重要內容。教師除了要授予學生物理知識和解題技巧外,還要注意指導學生學會反思與總結,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漁,也正是新課程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劉響.初中物理反思性學習的策略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3.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