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楓
摘 要:豐富多彩的音樂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能增加學生學習樂器的機會,讓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得到增強,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第二課堂;氣流
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音樂教學得到了普遍重視,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在不斷提升,但僅僅依靠第二課堂無法滿足學生的音樂需求,為此我們必須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開辟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豐富多彩的音樂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增加了學生學習樂器的機會,讓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得到提升,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為此,我們在初中音樂第二課堂做了一些嘗試工作。
一、開展音樂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興趣
音樂課堂教學在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的情況下開展了第二課堂活動,除了學生對音樂本身的興趣之外,教師應該在第二課堂中開展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力求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這樣的活動具有合理性、新穎性、創新性,會讓學生學起來感到有趣、有益。
1.第二音樂課堂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第二音樂課堂教學的活動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而不應僅僅有一些中外名曲的賞析。如可以開展的內容有:音樂文化學習、宣傳;樂器的學習;將舞蹈與音樂結合的舞蹈隊形式;將演唱與音樂結合的合唱隊形式;將樂器組合在一起的樂隊形式等等。作為初中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二課堂應該注重發展學生的音樂才能,激發音樂興趣,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2.重視學生需要,開發學生音樂才能
初中學生的音樂需要已經趨于多樣化,學生自主意識不斷得到強化,對不喜歡的、單調乏味的教學抵觸較多,而教學過程是發現學生音樂才能的重要階段,有的學生嗓子好,喜歡唱歌;有的學生就喜歡笛子,喜歡吉他……如果你要強迫他們去學習他們不喜歡的東西,他們兩天就失去興趣了,無形中也就抹殺了孩子的激情和才能。
二、開展音樂集體活動,強化學生音樂訓練
在音樂學習中,不應僅僅是單獨的個體訓練,我們可以通過音樂合唱、音樂合奏等形式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第二課堂的教學中,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參與意識得到增強,同時也能在活動中相互激勵、相互幫助、相互競爭、共同進步,讓學生的樂理知識得到鞏固與提高。
1.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
由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很多音樂知識學生學習都是蜻蜓點水,學得不徹底,所學知識得不到及時的鞏固,很快就會被遺忘,而第二課堂中的集體音樂活動,如合唱、舞蹈、演奏等都可以讓基礎知識得到及時的鞏固,并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例如,一開始我們就教學生歌唱中如何呼吸:“吸氣時,口、鼻同時進氣,小腹收縮,腹部和腰部均有擴張的感覺,像聞花香一樣。呼氣時,腹腔、胸腔及兩肋保持吸氣時的狀態,氣流從口腔中緩緩呼出。”在合唱中常常有分部唱法及輪唱等形式,在合唱中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唱歌中的呼吸。
2.認識樂器及學習樂譜
在集體演奏中,往往也會用到多種樂器,學生能進一步認識和了解這些樂器。有的學生還因為參與集體演奏找到了自己喜歡及擅長學習的樂器,這些都給學生的一生帶來無窮的樂趣。樂譜的認識是學習音樂的重要內容,正常的教學中,學生往往學得一知半解,因為實踐機會太少了,學生無法理解。
例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成立了小型樂隊,這樣的樂隊雖然不能與高校的一些正規樂隊相比,但已經基本具備了樂隊的雛形,學生在樂隊中不僅學習了識譜,而且掌握了一種樂器,實踐了將器樂引入課堂的教學理念。
3.發聲訓練與視聽訓練
發聲是音樂訓練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學生在發低音與高音時都比較困難,這不僅無法實現教學目標,長此以往學生會對發聲失去興趣。視聽訓練同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內容,學生視聽訓練能提升學生音樂的“感覺”,將對音樂的感悟內化為自身的音樂素養。
例如,在合唱形式的活動中,我們常常可以讓學生開展發聲練習,如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合唱中不僅可以練習發聲,還可以訓練學生從樂曲中體會當時創作這首曲子時的情景。
三、將校園文化活動同音樂第二課堂結合
校園文化是每個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音樂課程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尤其是校園樂隊更是校園文化的主力軍,我們常見的如管弦樂隊,一般包括小號、長號、中音號、長笛、打擊樂器等。曲目的選擇、人員的組成、教師的安排、具體的管理及其訓練都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僅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了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能促進教師深入學習和研究,實現教學相長。所以,我們在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時,應該借助校園文化建設,讓活動更有效、更豐富、更容易開展。
總之,初中音樂第二課堂是音樂教學的延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通過開展豐富的活動,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音樂知識的學習,讓學生音樂技巧得到訓練,力爭讓學生掌握一門樂器,進而提升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郭家濱.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管理探究[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2).
[2]付春明.淺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