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
比較法是慣用的邏輯思維方法之一,能夠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地理知識的相同和相異兩個部分,進而形成全方位、準確的認知。高中地理牽涉的知識面繁多,不僅包括理性知識,同樣也有感性知識。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地理比較法勢所必然。
一、地理比較法概述
地理比較法是一類邏輯思維法,對高中的地理課程教學來說有著極大的助益,所以其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地理比較法能夠協助學生在學到新知識的前提下溫習舊知識,并通過知識的比對在腦海中形成地理知識框架,讓學生可以清楚地認知某個地理事物抑或某個地理現象的改變流程以及定律,并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技能。
二、地理比較法對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1.能夠協助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的印象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地理比較法能夠協助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的印象,同時還能夠獲得新的地理學科知識。比如在講等壓線時,老師可以將地理比較法代入等高線以及等溫線的教授中去,通過比對這些知識點的相異或相同的部分,讓學生能夠快速領會所學地理知識,并協助學生加深對已學知識的影響。
2.構建知識間的關聯
任意一類科目的知識都是不可分割的,地理知識尤其如此。高中地理知識是一類知識系統,每一環節的知識都有著一定的關聯,相輔相成,所以構建知識間的關聯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助益頗多。利用地理比較法能夠協助學生構建知識間的關聯,將學生從繁雜、瑣碎的地理理論中解脫出來。
3.協助學生認知地理知識的發展定律
世上的事物都是千變萬化的,地理事物尤其如此。而對這部分地理理論的相對靜止以及絕對運動等態勢,在教學中能夠展示出來的很少。這就必須讓老師使用地理比較法,通過地理事物過去、現在以及將來的比對,讓學生能夠發覺其時空上的變化。比如在學習“河流地貌的發育”一章中,老師應該舉例比對長江相異部分的水系水文特征,讓學生找到空間上的改變。
4.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技能
地理比較法是一類邏輯思維法,是掌握地理知識以及培養地理邏輯思維技能的重要方法,把地理比較法用在地理課程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技能。比如:在中國地理復習部分,把三大自然區的地理環境以及社會經濟條件等比對解析,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其會用橫向比較以及縱向比較等比較方法來學習這部分內容。
5.具體的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1)概念比較法。高中地理教科書對地理知識的概念定義不多,導致大部分學生對相當多的概念模棱兩可。例如:在學到“氣候”與“天氣”這兩個定義的時候,通常是見解不一,但是對概念的理解都不完整,應用之時也困難重重,這里需要用概念比較法來幫助學生掌握地理概念。
比如老師解釋:天氣是在某個地點的短時期內產生的陰晴雨雪,而氣候卻是該地點長時期內的一種天氣情況。又比如,“地質災害”與“氣象災害”這兩種定義,學生有時也會犯迷糊。老師應使用概念比較法進行闡述:地質災害是地質生成的異常狀況,而氣候災害則是指大氣生成的異常情況。如此,就能讓學生將上述一類的定義區別開來,增強其對地理概念的印象。
(2)圖表比較法。圖表在地理比較法中地位極為關鍵,這是由于地理教科書中圖表的比例極大,圖表是地理學習中的第二語言。所以,科學應用圖表比較法對高中地理教學來說有極大的助益。例如教材中講到氣旋與反氣旋時,由于這兩個概念認知上有一定困難,所以,大多數學生閱讀教材后依然無法記住,而利用圖表比較法讓學生極輕松地發現二者間的差別,并通過繪圖將其記住。
(3)同類比較法。同類比較法是把同一種類的地理事物、地理現象實施比對,是較為常用的。說具體一點,就是以學生業已熟知的地理知識為前提,將同種類的新知識實施比對,讓學生在新老知識的比對中找出差別或相通之處,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溫習舊知識。
比如在荒漠化的教學中,教材提到西北氣候的大陸性強。如何理解氣候的大陸性,就應讓學生將溫帶季風氣候與溫帶大陸性氣候的多年平均各月氣溫和降水圖實施比對,學生會很快得出大陸性指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更大、降水少且季節變化大。用原來的學習模式對新理論實施解析和應用就較為簡易,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會更為自如。
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較為普及,其包含的種類繁多,每一類都有較實用的價值,老師應融合教學內容以及教學任務,因材施教,發揮地理比較法在高中地理課程中的優勢,并通過地理比較法梳理地理教學的脈絡。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人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