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紅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淀的數學方法、思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的素養越來越多地受到教育者的重視,培養數學素養成為數學教學的核心任務,作為數學素養的重要標志的核心素養更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它是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所必須形成的綜合性、持久性能力,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感、空間觀念等十個核心素養,給我們數學教學指明了方向。筆者在日常數學教學中,以核心問題為觸發器,引領學生在核心問題探究中孕育核心素養。現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為例談談對應用數學核心問題發展核心素養的策略。
一、潛挖核心問題,凸顯教學價值
數學核心問題的準確把握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有助于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因此,我們要精心挖掘和設計每一課時的核心問題。我們需要精心分析班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潛心研讀挖掘教材,憑借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精準把握核心問題,以彰顯其教學中的價值意義。例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前,我經過對教材的認真鉆研得出:本課的知識核心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的知識基礎是長方形面積計算,學生已經具有將不規則圖形割補轉化為規則圖形的生活經驗,與之相關的核心素養是空間觀念、推理能力和轉化思想。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認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關鍵是對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等積轉化問題的理解,因此我將本課時的核心問題定位成“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轉化后兩者各部分之間有何聯系”。
二、依托教學情境,提煉核心問題
數學教學要利用人的情感聯系生活情境,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引發學生豐富想象,靈活思維,幫助學生洞悉問題情境,去偽存真,提煉核心問題。
為了促使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我精心創設情境,將核心問題融入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提煉出核心問題。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我設計了一個競賽活動——火眼金睛:比較每組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我利用課件展示了三組圖形,前兩組是教材中例1中的四個圖形,不規則圖形可以轉化為規則圖形,第三組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長方形,在出示圖形后要求學生觀察并說說每組兩個圖形面積之間的關系。該情境的創設旨在通過競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前兩組圖形引導學生比較不規則圖形和規則圖形面積是否相等,激活學生生活經驗,滲透一種通過“轉化”方法計算面積的思想,為接下去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埋下伏筆。第三組的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則潛藏著本課的核心問題,當有學生認為“第三組中的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面積相等”時,我激勵學生說:“用什么方法證明你的猜想?”學生受到前兩組圖形的影響,將“轉化”方法遷移到第三組圖形上面,“我們可以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后進行計算比較。”一位男生說出想法。“可是我們如何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轉化后兩者各部分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呢?”一位女生提出顧慮。“是呀,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是個好辦法,你們有辦法轉化嗎?下面就請各小組合作探究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學生終于在情境中自己提取出核心問題。
三、聚焦核心問題,感悟提升素養
提出正確問題是關鍵,然而解決核心問題自然成了教學的重點任務,接下去就是如何引導學生聚焦核心問題,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中,我讓學生圍繞核心問題開展小組合作,通過操作、觀察、類比、歸納等活動自主探究并建立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模型。為了便于學生動手操作,我給每個小組提供了小剪刀、平行四邊形紙板,孩子們經過小組討論交流,對如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有了自己的方法,然后齊心合力,通過畫一畫、剪一剪、移一移、拼一拼,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長方形,在轉化之后,我又引導學生聚焦“轉化前、后兩者之間的聯系”這一核心問題,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得出長方形的長和平行四邊形的寬相等,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長方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從而根據兩者之間的聯系歸納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核心問題解決之后,為了提升學生無形的推理能力和策略思想,我組織學生進行回顧、反思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在回憶中提煉出“把一個未知的新問題轉化為已知的問題”的轉化策略和嚴密的“推理歸納”的數學思想。
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不是紙上談兵,必須有意識地滲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讓我們以核心問題為教學的發力點,用核心問題引領學生思考,以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在核心問題的追問中積淀核心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能仁小學城北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