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起霞
說好普通話是人與人溝通交際的需要,也是現代人才必備的一項技能。東北方言存在艱澀難懂、平卷舌難辨、零聲母前加聲母、變音不規范等問題。如果語文教師對推廣普通話力度不足、方法不當,使孩子仍然停留于家鄉土語的語言水平階段,等孩子長大走出故鄉,勢必會增加溝通障礙,甚至會給今后的生活、事業帶來重大損失。
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并實施有效的教學手段來推廣普通話,現將多年來我如何提高學生普通話水平的方法簡介如下:
一、語文教師必須形成規范使用普通話的語言習慣
許多教師的語言都不符合普通話優秀的標準,就算是語文教師也并非“標準可范”。教師在上課中難免不自覺地違反普通話標準,尤其是在課后與師生的談話中,多以日常白話來進行,如此的語言環境對學生的普通話規范化是有負面作用的。語文教師負有推廣普通話的直接責任,必須著重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我們可以在課余時間借助網絡中普通話視頻教學資料進行自學,一遍一遍地聽和讀,極力修正自己的語言失誤,形成無論課上課下、班內班外都盡量使用普通話來交流,養成規范使用普通話的語言習慣。老師的普通話水平高了才能正確地點撥、指導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二、在課堂上極力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
學生的朗讀情況存在易讀錯、語音偏激、停頓失當、語速失調、機械無感情等問題,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朗讀活動有助于學生正確把握每個漢字的字音、字形、字義,有助于形成和發展他們的口語水平。語文教師要向學生們反復講述提高普通話水平的意義,喚起學生向往的興趣,并以教師、學生范讀來激勵學生的內驅力。教師可靈活選擇指名讀、選段讀、師生齊讀、小組分讀、角色朗讀、行列賽讀、配樂讀等訓練方式,融入競爭意識,來引導學生參與讀、能夠讀、喜歡讀。在訓練學生的朗讀水平之時,教師可發動全班學生之力對某位同學的朗讀情況做“評讀”,表揚其優點,指出其不足,使學生明確口誤失當之處,形成深刻印象,便于今后修正。不妨先以朗讀正確流利為標準,再以聲量高低、輕重緩急、有感情朗讀為目標,最后再以即興演講為進軍方向。語文教師可適當開展模擬普通話測試活動,依照每位同學的測試結果賦以“三級六等制”的評價,以測促學,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普通話水平仍需努力提高,激勵其自覺投入訓練過程。
三、大力開展語言類活動,促進學生普通話能力提高
為了保證普通話的推廣實效,提高學生說普通話的積極性,語文教師應自主開展或向學校建議開展系列語言類活動,如開展“美文朗讀比賽”、“我來講故事”、“辯論會”、“學說繞口令”、“我是播音員”等活動,尤其是要做好“國旗下演講”活動,語文教師要在學生演講前對這位學生的演講情況給予全方位的指導,甚至每字每句都要認真演練,保證其演講質量,對學生能起到心靈震撼、觀點認同、美感欣賞的作用。語文教師還需倡議學生多看“新聞聯播”、“新聞袋袋褲”、“大風車”、“智慧樹”等語音規范的電視節目,既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又能有效地促進學生普通話的聽說水平。我們通過各種活動來營造“推普”氛圍,鍛煉學生口語能力、賞析能力,促進學生語言規范意識和參與意識,推動語言規范化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
四、讀寫字典有助于提高學生普通話能力
字典不僅只是一本厚厚的工具書,同時它還是一位具有“一級特等”資格的“無聲教師”,無論是字形不辨,還是字義不明,任何人都可隨時隨地向它請教。為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這幾年,我試行了讀寫字典活動,在征求全體同學意愿的基礎上,倡議學生們參與到讀寫字典活動中,我們每天讀一頁、寫一頁,也可適量增快學習進度,等全部讀寫一遍后,再重新開展一遍。字典雖小,但內涵豐富;活動周期雖長,但對增進學生的語言文字水平卻意義非凡。尤其是在學生的作文創作中更能驗證出此項活動的效果,積極參與此項活動的學生往往都能在作文中加入一些富含文學性的妙詞佳句。當然,未必所有學生都能堅持天天讀寫字典,教師也不必苛求學生非得把字典背下來,只要學生能夠參與此項活動,哪怕堅持一個月,成效也是非常顯著的。教師要善于發揮激勵手段,及時對學生的“不懈堅持”給予肯定,保證其進取之心實現“可持續發展”。
自1997年開始,國家就把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定為普通話宣傳周,可見推廣普通話已成為祖國建設的戰略地位要素。能說一口標準的普通話是個人文化、文明素質的綜合反映,也是交際溝通、促進自我發展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推普意義,盡最大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
(作者單位:吉林省輝南縣撫民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