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紅菊
【摘要】工業鍋爐和電站鍋爐檢驗是一項高危、高粉塵、高空作業,因此事故隱患就始終伴隨著整個檢驗過程。為了預防檢驗事故的發生,檢驗人員除了嚴格按照鍋爐檢驗操作規程來檢驗外,還應對檢驗過程中潛在的危險源進行了解,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護,在保證完成檢驗任務的同時確保檢驗過程的安全。
【關鍵詞】壓力容器;檢測;因素分析
Abstract industrial boilers and power station boiler inspector is a high-risk, high dust, high-altitude operations, so it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accidents throughout the inspection process. In order to prevent accidents examination, inspection personnel except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boiler inspection procedures to test, but also to deal with the inspection process to understand the potential hazards in order to take appropriate protective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the inspec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e completion of the inspection tasks simultaneously safety.
Key words:pressure vessel;detection;factor analysis
1、潛在危險源
從《鍋爐定期檢驗規則》和《電力工業鍋爐壓力容器檢驗規程》 所列出的檢驗項目和內容來看,工業鍋爐和電站鍋爐內部檢驗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形式的危險源:即墜落傷害事故危險源、高粉塵危險源、電氣傷害事故危險源、機械傷害事故危險源。
2、墜落傷害事故危險源
由于電站鍋爐內部檢驗部分作業屬高空作業,檢驗過程中檢驗人員需在爐膛、煙道、高空外圍管道等處進行檢驗,因此存在墜落傷害事故危險源,具體表現為:
2.1 爐膛水冷壁檢測。檢測水冷壁或壁式再熱器厚度和硬度時經常需要身體探出腳手架或起重機投影范圍外進行打磨、檢測,因此就有墜落的危險。
2.2 屏式過熱器和屏式再熱器檢測。目前我國300MW級以上機組在爐膛上方安裝有屏式過熱器和屏式再熱器,檢測人員必須站在懸空的平臺上,因此,屏式過熱器和屏式再熱器的檢測過程也存在著墜落危險。
2.3 煙道受熱面檢測。通常在折焰角及水平煙道上布置有屏式再熱器、高溫再熱器和高溫過熱器,雖然相對于爐膛檢測人員受力面較穩固,但是折焰角處的腳手架一般傾斜安裝,因此,在檢測折焰角上部受熱面時也有滑倒墜落的危險。
2.4 爐外管道檢測。在對安裝于爐膛外圍的主蒸汽管道、再熱器管道進行檢測時,被檢測部位如果距剛性平臺過高,必須搭設腳手架,此過程也存在墜落危險。
3、高粉塵危險源
在火電廠各種職業性危害中,燃煤鍋爐的生產性粉塵是最主要的危害因素之一?;痣姀S作業場所的粉塵一般包括輸煤系統的煤塵、鍋爐房的鍋爐粉塵、鍋爐大修中產生的粉塵、石棉塵以及電焊時產生的有毒有害煙塵等。生產性粉塵被人吸入體內后,根據其理化性質、進入人體的量和作用部位,可引起不同類型的損害。如粉塵作用于呼吸道粘膜可形成咽炎、喉炎、氣管炎等;作用于皮膚可形成粉刺、毛囊炎等皮膚病等;金屬和磨料粉塵可引起角膜損傷,導致角膜感覺遲鈍和角膜混濁;嚴重的會造成塵肺等。在電站鍋爐內部檢驗過程中,爐膛與大包內部的灰塵和拋光打磨時的金屬粉塵對檢驗人員存在潛在危險。
3.1 未按照規定穿戴勞動防護用品、防護用品使用不當。如對承裝有毒有害介質的壓力容器進行檢驗檢測時不穿戴防護用品,造成接觸或吸入危害。高空作業時不佩戴安全帶等。
3.2 違章作業或操作失誤。耐壓試驗時,無關人員在試驗現場停留,進行與試驗無關的工作。耐壓試驗保壓期間采用連續加壓來維持試驗壓力不變,帶壓緊固螺栓或者向受壓元件施加外力。需要進行壓力容器內部檢驗的,檢驗前未將介質排放、置換、中和、消毒、清洗,未用盲板隔斷所有液體、氣體或者蒸汽的來源。用關閉閥門代替盲板隔斷。移動式壓力容器檢驗時,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移動。需要現場進行射線檢測時,未隔離出透照區,未設置警示標志。
4、與機械、電器、設施、工具相關的危險、有害因素
在工業鍋爐和電站鍋爐內部檢驗過程中,如果不符合電氣安全規范要求,使用不合格或者老化的動力電纜與儀器等檢驗工具;或者違章作業,如拋光砂輪機、磁粉探傷儀等檢驗工具使用不當,由于潮濕等原因造成的絕緣失效,照明電使用220V動力電源線等,都存在觸電傷害的危險。未按照規定使用安全電壓;開關、電線、電纜及電氣設施不符合要求;未按規定進行接地、接零保護;在防爆場所未使用防爆燈具;防靜電、雷擊裝置不全或失靈。被檢鍋爐安全設施不符合要求,如無防護欄、平臺、扶梯、未搭設腳手架。
5、與工藝介質、物料有關的危險、有害因素
5.1 介質本身所具有的的危險有害因素。如壓力容器承裝的介質具有毒性危害和爆炸危害等介質危害性因素,致使介質與人體大量接觸,發生爆炸或者因經常泄露引起職業性慢性危害等。如劇毒或一般毒性、放射性、腐蝕性、窒息性、麻醉學、易燃易爆性、助燃性、自燃性等。
5.2 介質所處的狀態所具有的危險性。如高溫、低溫狀態下的介質易導致燙傷、凍傷;壓縮狀態下的氣體具有噴射、爆炸危險性等。
5.3 對介質處置不當所導致的危險性。如檢驗前準備工作不當,使受檢設備未與運行部分有效隔絕有毒有害介質進入正在檢驗容器;對承裝易燃、易爆、助燃、毒性或窒息介質的壓力容器內部進行檢驗前,未進行置換、中和、消毒、清洗或置換、中和、消毒、清洗不徹底造成的有毒有害介質殘余;檢驗前未進行滯留物測定,未測定壓力容器內部空間的氣體含氧量(須在18%-23%(體積比)之間)。
5.4 對介質的防護不良所具有的危險因素。如在易燃易爆場所吸煙、動火、穿脫易產生靜電的衣物等。
6、與檢驗場所、作業環境有關的危險、有害因素
6.1 通風不良。鍋爐、壓力容器進入檢驗前未進行通風處理,容器內因缺氧使人窒息;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致人中毒;粉塵吸入致使塵肺等。
6.2 氣候不良。高溫戶外作業引起中暑,致有毒、易燃揮發濃度增大;氣溫過低造成的檢驗檢測場地冰凍,使氣密、耐壓試驗環境溫度低于許可范圍;雨季增大雷擊、觸電可能;暴風造成戶外作業人員墜落危險。
6.3 有害物理因素超標。噪聲對作業人員聽覺器官的損傷;無損檢測中X射線、γ射線輻射損傷,可致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減少、白血球減少,并具有遺傳效應等。
6.4 檢驗檢測作業場地不安全。如周圍環境存在危險源;檢驗場地過于狹窄或雜亂;場地地面高度不平;容器內部有有毒有害或腐蝕性介質殘留物質等;檢驗工作與高空作業、吊裝運輸、建筑修理等交叉作業;檢驗檢測時未搭腳手架或搭設不合格,未設安全護欄;存在高壓靜電而無防靜電設施;在易燃易爆區域檢驗等。
7、與技術和管理有關的危險、有害因素
7.1 鍋爐、壓力容器設計上存在缺陷。在設計、安裝時沒有考慮日常檢驗檢測所需的安全設施,或設施不符合安全要求;忽視了對罐體內通風、排除殘渣等安全措施的考慮。
7.2 缺乏全面系統的檢驗檢測安全知識的培訓教育。
7.3 管理上存在缺陷。安全制度不夠完善,對事故防范不力。
8、預防措施
8.1 增強檢驗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檢驗操作技能。在電站鍋爐檢驗過程中,檢驗員是檢驗現場的總負責,因此檢驗員的安全意識和檢驗操作技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8.2 把好檢驗環境關?;璋?、惡劣的檢驗環境往往會發生墜落、跌倒、機械撞擊、觸電等事故,因此把好檢驗環境關對檢驗安全來說是很重要的。在開展檢驗工作前,要對檢驗環境提前進行檢查和熟悉,確保照明充足、行燈電壓不能超過36V,腳手架、梯子和欄桿位置合理且安全牢固,密閉空間充分通風,對燃氣鍋爐內部有害氣體進行檢測,對其他檢修施工的性質和位置要相互告知等。對于不符合檢驗條件的,檢驗人員有權拒絕檢驗直至符合安全要求。
8.3 堅持做好檢驗人員個人的防護工作
檢驗員的個人防護至關重要,即使事故發生也能最大限度的減輕事故對人體的傷害,因此進入檢驗現場后,必須佩戴質量合格的安全帽、工作服、工作鞋和安全帶,進入高粉塵空間時必須帶好有較好過濾性能的防塵口罩,使用砂輪機或拋光機的人員要帶好防護眼鏡,檢驗時要保證最少兩名檢驗員和一名安全監護人員同時在場,保證通訊暢通,不能私自亂接臨時電源等。
綜上所述,要防止電站鍋爐內部檢驗中的墜落、粉塵、機械、電氣傷害事故,保證受檢裝置和檢驗人員同時安全,應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制定詳細的電站鍋爐內部檢驗細則和檢驗人員安全規章制度,使檢驗人員有則可依。二是增強檢驗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檢驗操作技能。三是使每個檢驗人員都樹立起安全自我保護意識,在工作中嚴格佩戴好個人防護用品。通過采取以上防護措施把發生事故傷害的可能降到最低,或者萬一發生事故時,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損失降到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