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超
【摘要】幾百年的工業文明以人類征服自然為主要特征,生態文明是繼工業發展導致種種弊端之后出現的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持續發展的社會形態。隨著工業的不斷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民物質生活的改善,生態環境危機也愈演愈烈,是我國現在面臨的嚴峻挑戰。近年來,我國多個地區遭遇了霧霾的襲擊,持續的霧霾天氣使得生活在“霧都”的人們談“霾”色變,人們整日處于陰霾之中,享受陽光成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霧霾天氣的出現危害了人們的健康,制約了社會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造成了影響,霧霾事件值得我們深思,它反映出來我國當前大氣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治理霧霾天氣迫在眉睫。本文將從霧霾天氣現狀描述、成因分析及反思、危害等方面進行闡述,并對霧霾治理對策進行思考和分析。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霧霾;治理措施
1、前言
21世紀的今天,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新階段,這個新時代為我們提供了發展機遇,同時我們也面臨著生態環境問題帶來的威脅。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此次會議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了“十三五規劃”中,再一次強調了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良好的空氣質量使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霧霾問題是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之一,其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歸根結底是生態環境的惡化。霧霾問題為我們敲醒了警鐘,我們應該反思,霧霾的治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現在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維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為改善空氣質量盡一己之力,只有政府和人民共同行動起來,以長遠可持續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霧霾天氣才能得到有效治理,我們才能立于藍天下,享受陽光沐浴。
2、霧霾是什么
霧霾是霧與霾的組合詞,霧與霾的形成條件和成分有很大差別。霧是由大量懸浮在近地面空氣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氣溶膠系統,是近地面層空氣中水汽凝結的產物。霾,也稱陰霾、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煙、塵等微粒懸浮而形成的渾濁現象。霧霾是漂浮在空中的PM2.5微粒、粉塵、氣溶膠等粒子組成的混合物,包括硫酸鹽、硝酸鹽、銨鹽、有機物、礦塵、無機碳、其他金屬元素。它們可以碰撞、組合、反應,形成對人類有攻擊性的有害物質。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顆粒物這三項是霧霾主要組成,前兩者為氣態污染物,最后一項顆粒物才是加重霧霾天氣污染的罪魁禍首。這些物質與霧氣結合在一起就會讓天空變得灰蒙蒙。
3、我國當前的霧霾狀況
3.1 北方地區的霧霾現狀
談到霧霾,人們首先會想到北方地區的京津冀地區,的確,京津冀地區是霧霾最嚴重的地區。一年中能見到陽光明媚的日子只有一百多天,到了冬季,晴天對于人們來說更是奢求,連續一星期灰蒙蒙的天在北方人眼中已經見怪不怪了。最近幾年,北方的霧霾天氣日益嚴重,尤其近兩年,在北方的冬季,幾乎只有在大風的天氣才能見到溫暖的陽光。霧霾天氣導致能見度極低,高速路段封閉、航班被迫延遲等情況出現次數增多,城市中交通擁擠的現象更加嚴重。在2015年12月時,由于嚴重的霧霾天氣,北方地區的中小學被迫停課,可見,霧霾已經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北方人長期處于嚴重污染的空氣中,呼吸道等疾病的患者數量較之前有了明顯上升。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最新的空氣質量狀況可以看出,由于12月份我國北方地區已進入采暖期,受采暖期污染物排放量大和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北方多個地區出現了重污染天氣,并且持續時間長。12月,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34.9%,其中以PM2.5為首要污染物,其次為PM10。與2014年同期對比,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PM2.5月均濃度全部升高,其中北京同比升高166.7%;京津冀周邊的太遠、呼和浩特、鄭州同比分別上升了15.6%、41.7%和49.5%。
3.2 南方地區的霧霾現狀
霧霾現在已經不只是北方人的煩惱,近些年來,霧霾天氣的范圍逐漸由北方地區擴散到了南方地區。不過南方地區的空氣質量相對于北方地區來說較好。2015年12月份,南京地區出現粉色霧霾新聞,讓人們大為吃驚,雖然這種現象只是霧霾與晚霞相結合的結果 ,可這一現象也反映出了南方地區的空氣質量也不容樂觀,霧霾治理迫在眉睫。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2015年12月74城市空氣質量狀況報告顯示,最近一個月以來,長江三角洲地區25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54.2%,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5%,由于南方冬季沒有采暖期,所以情況較北方形式較好,其中珠三角區域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南方地區的首要污染物同北方相同,均為PM2.5和PM10。
4、霧霾天氣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4.1 霧霾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氣才能生存,大氣污染帶來的霧霾天氣首先嚴重危害人體的身心健康。霾的組成成分相當復雜,包含的顆粒物質高達數百種,其中主要成分是直徑小于10微米的氣溶膠粒子。這些細顆粒含有礦塵、重金屬元素等有害物質,他們能夠直接進入并粘附在人體呼吸道和肺泡中,有害物質在人體內長期積累,進而導致呼吸道疾病,對呼吸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對于那些原本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來說霧霾天氣會加重患者病情,更是雪上加霜。如果長期處于霧霾環境中,嚴重時還會造成肺癌。其次,霧霾天氣下氣壓低,氧含量較少,污染物多,加之冬季比較潮濕寒冷,從而影響人的心血管系統、降低心臟供血能力,甚至誘發心肌梗塞。此外,霧霾天氣會減弱近地層紫外線,紫外線可以殺滅病菌,保護人體避免細菌的攻擊,紫外線的減弱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活性增強,免疫力低的人群患病的概率增加。另一方面,陰霾的天氣也會影響人的心情,使人出現不安、憂郁的情緒,嚴重時可能導致心理疾病。
霧霾天氣不僅影響了人類的身心健康和生活,也給大自然帶來了危害。陰霾的天氣導致植物不能充分進行光合作用,生長緩慢,空氣中的有害物質也會沉積在植物體內,人類長期食用這類農作物必然會損害身體。
4.2 霧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1)工業能源消耗和燃燒廢氣排放。煤炭對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的,目前任何一個國家都離不開煤炭資源,我們都需要煤炭發電,維持社會的正常運轉。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我們在看到煤炭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煤炭對空氣質量的影響。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是煤炭消耗大國,我國過度依賴煤炭消費,然而煤炭燃燒不充分會產生粉塵、煙塵和二氧化硫等,這些是形成霧霾的主體。空氣中存在的污染性氣體和重金屬物質,降低空氣流通性,如此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了霧霾現象。長期以來大量的煤炭燃燒導致我國的大氣污染加重,使得近年來大部分地區空氣質量日益惡化,連續出現霧霾天氣。現在我國也在加大新能源的研究與開發,浙江有利于目前大氣環境的改善。
交通尾氣排放。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機動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城市霧霾的主要就是汽車尾氣的排放造成的。有研究顯示,機動車尾氣中的主要成分為有機烴、氮氧化物和黑碳,其中黑碳是汽油和柴油在不完全燃燒時的產生的。在城市中,由于人員密集,車流量大導致交通擁擠,在交通阻塞時,汽車發動機的黑碳排放量更大,約占PM2.5的構成成分中3%—5%,但對能見度的影響高達12%。汽車尾氣的排放使空氣質量每況日下,交通擁擠現象日益嚴重,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
5、對治理霧霾的措施的思考
5.1 國外治理霧霾的成功經驗
霧霾是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要面臨的必然挑戰。許多發達國家在工業革命時期也曾發生了嚴重的霧霾現象。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在倫敦最早霧霾問題。我們熟悉的20世紀50年代的“倫敦煙霧事件”,英國從此開始大力環境治理,現在倫敦已經基本拋掉了“霧都”的帽子。我們可以從中借鑒一些經驗。在當時,英國為了整治環境,出臺了收不有關防治空氣污染的法案——《清潔空氣法案》。這一法案的提出得到了英國人民的大力支持,提高了人們的環保意識,之后英國又相繼頒發了其他法案。在21世紀初,英國地出來了建設低碳國家,開始擴建綠地,使用節能材料,同時實施一些激勵企業的措施加強他們的環保意識。美國也曾一度處于霧霾的籠罩之中,他們將重點放在機動處車和電廠排污上,制訂了新的PM2.5國家空氣質量標準,將每日的空氣質量監測結果公開,接受民眾監督。通過信息公開,排污許可證等方式推進節能減排,有效降低了污染排放量,大氣環境得到了改善。
5.2 對我國霧霾天氣治理措施的思考
通過國外治理霧霾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看出,他們都有共同點。這對我國的霧霾治理有指導意義。首先我們必須明確各地區霧霾的來源,只有找準來源,我們才能采取正確的措施。英國的霧霾是煤炭大量燃燒所致,美國則是由于大量機動車尾氣和石油燃燒形成的。我國的霧霾是由多種因素共同影響的,南方和北方有地理和氣候差異,所以霧霾也有所區別,但也有共同點,不同地區要綜合分析,對癥下藥。大氣污染的治理需要政府的領導,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些相關的政策,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霧霾的治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需要全民的共同努力。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再一次強調了生態文明建設,體現了黨的與時俱進精神。環境法律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對不達標企業的懲治力度要加大,制定新的空氣質量標準,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使全民樹立正確的環保觀念。此外,政府要做到信息公開,接受人民的監督。在汽車尾氣方面,更新汽車尾氣排放標準,發展公共交通,提倡低碳生活;調整能源結構,開發新能源,減少煤炭的使用。這是一個長期過程,但我們應該積極應對,只有大家同心協力,不斷努力,才能真正驅散霧霾,實現“綠水青山”。
6、結語
霧霾天氣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了社會的發展,霧霾治理迫在眉睫,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應對霧霾是全社會的事情,需要政府、民眾與企業共同行動。作為政府,要與時俱進,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作為普通民眾,我們要強化綠色環保意識,積極配合政府出臺的政策;作為企業,要增強責任意識,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相信經過全民的共同努力,我們一定可以實現藍天白云的美好生活環境,建設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