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華
中小學學校體育教學課堂是中小學學生發展、成長的主陣地,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了身體鍛煉、運動技能、意志品質、精神追求等成長的大平臺,構成了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重要部分,而加強體育教學規范正是為教育教學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為高一級學校提供源源不斷的、健康的、合格的學生后備人才,規范體育教學管理和風險防控則成一種必要途徑。
一、中小學體育教學規范研究淺析
(一)規范的概述
1.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標準
是指在日常的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教師按照教學規律,針對本堂課程的教學過程設計的一些規矩和要求,如集隊要求、隊列要求、紀律要求等。
2.規范管理或規范操作
是指按照既定標準、要求進行操作,使某一行為或活動達到或超越規定的標準。
中小學體育教學活動按照不同的水平達到目標,合理設計教學手段,積極進行體育學習、練習、鍛煉活動,使學生通過一定的練習,達到教學目標、鍛煉目標、技能目標和情感目標。
3.體育教學規范
對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進行了明文規定或約定俗成的標準。按照既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規范的要求進行操作,使體育教學行為或體育教學活動達到或超越規定的標準。
(二)體育與健康課程規范
1.體育與健康的課程意義
是學校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是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以增進學生健康,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課程。
2.教師常規規范
(1)課前:①備課,對教學大綱、教材、學生、教師特點進行分析,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做好備課設計,準備好上課前的場地、器材等。②教師課前對運動場地、所需器材進行安全檢查,排除安全隱患。
(2)課中:①嚴禁酒后上課,嚴禁上課期間吸煙、吃零食、使用手機。②每節課應清點學生人數,登記缺席及不能上課學生名單,檢查學生服飾儀表。
(3)課堂教學:①認真鉆研教材,認真分析和處理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寫好教案。②上課必須嚴格按教學計劃進行,不得隨意改變教學內容。③教師不得擅自停課、調課和代課,因故應提前請假并提供相關材料。④語言文明,動作示范正確,重點、難點講解清楚,要求學生嚴格。
(4)課后:①再次清點學生人數,歸還學生物品,檢查安全情況。②追蹤學生課后鍛煉情況,記載學生身體素質訓練、能力發展情況。③及時與班主任、家長聯系,溝通學生情況。
(5)處置規范:①善于教育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避免影響正常教學過程。②如出現傷害事故,應及時和校醫務室聯系,及時處理,及時主管領導報告,并做好記錄。
二、中小學體育教學規范實施策略
(一)堅持兩條主線,體現體育教學規范
1.運動主線
體現“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課程性質,直接與體育實踐活動相關。
2.健康主線
各種目標要通過運動參與、運動技能的學習而實現。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
1.根據教學目標來選擇,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體現趣味性、健身性、實用性
2.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選擇
3.根據學校實際條件選擇
(三)體育教學內容規范的四種基本類型
1.精教類教學內容多練多排
如,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武術、體操等。
2.簡教類教學內容多練少排
如,輪滑、體育舞蹈、網球、遠足、游泳、踢毽子、跆拳道、街舞、極限運動等。
3.鍛煉類教學內容多排少練
如,力量、耐力、速度、靈敏、柔韌等身體素質練習和精教、簡教類教學內容有關的專項素質練習、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練習。
4.介紹類教學內容少排少練
如,心理拓展訓練、攀巖、高爾夫、射擊、跳水、柔道、擊劍等。
(四)教學重難點確定準確化
1.重點
技術最關鍵點,根據教學目標,一節課中必須著重講解、練習、掌握的內容。
2.難點
學生不易理解、不易掌握、學習有困難的地方。
(五)教學方法最佳化
教法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師的教是為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如,語言法、直觀法、練習法等。
(六)學習方法多樣化
模仿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創造性學習→探究式學習→延伸性學習→信息化學習→評價式學習→……
(七)學習評價多元化
1.評價指標
體能的評定、知識與技能的評定、學習態度的評定、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的評定等。
2.評價方法
師評、生評、生生互評、個人評、小組評、集體評、及時評、階段評、總評等方法。
(八)教學結構清晰化
1.生理發展
按照“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進行。
2.身心發展
按照“引起動機、滿足運動愿望、保持活躍情緒、發展運動能力、身心恢復”五個部分進行。
3.活動順序
以教學活動順序遞進“認知階段、分解階段、定位階段”。
三、中小學體育教學規范實施效果
經過實踐,體育課堂的規范性得到了加強,教師對大綱、教材的把握提升了準確性,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更具有突破性,教學手段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形式,學生活動設計更符合學生興趣和身體特點,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性和鍛煉效果。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