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實踐活動在我們的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實踐活動對學生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脫離了實踐,我們就相當于紙上談兵。在實踐活動的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對探究知識的印象與理解,通過實踐可以使學生知困而思,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起到殊途同歸的作用。所以說實踐活動在教學中有其存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一、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小超市里的辣條真好吃,我們班大多數學生都去買。為了讓學生遠離小超市里的三無小食品“辣條”,我在班里開展了一次科學實踐活動:揭秘辣條。我對學生說:“你們上網查查做辣條的原材料和制作過程,咱們親手來制作辣條。”我們按著查的資料做起了辣條。辣條是做好了,可是從色澤、味道上都比小超市的辣條差很遠,在成本上更是相差懸殊,自己做的辣條得兩元一袋,可是小超市里的辣條才五角一袋。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提出了很多問題:為什么小超市里的辣條好吃?小超市里的辣條放了什么物質?這樣的小食品對身體有益嗎?探究欲望特別強烈。辣條都是用過期的面粉,加了大量色素,還有劣質的山梨酸鉀,人工合成香料配制加工成的。我們這才明白,為什么自己制作的辣條貴且不怎么好吃,而小超市里的辣條便宜又吸引我們的原因。學生通過參加這次實踐活動,激發了探究欲望,在探究的過程中揭開了辣條好吃的謎團,對小超市里的辣條有了清晰的認識,我再也看不到學生吃辣條的情景了。這比父母單純地說教效果會好很多,因為這是學生親自實踐的結果,他們明白了辣條的危害,自然就不會再食用這種百害而無一利的食品了。
二、在實踐活動中可以加深對探究知識的理解
我們身邊可食用的野菜很多,但是具體有多少種我們并不是很了解;很多人都喜歡吃野菜,野菜到底有什么藥用價值我們不太清楚;人們總是挖野菜,每年春天都會生長出很多很多的野菜,它們的繁衍生存情況到底是怎樣的?基于這些問題,我們想調查出身邊可食用的野菜種類、藥用價值及繁衍生存情況。
開始,學生對野菜很陌生,我們采取上網查詢,詢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方法,了解野菜的種類和形態,然后每到周六、日布置實踐活動作業,和父母一起去地里挖野菜,學生興致很高,挖回來薺菜、青青菜、車前子、蒲公英、苣荬菜、黃菜等。我又組織學生一起去挖野菜,把挖回的菜種到校園里,了解野菜的生長過程、習性、繁衍情況,記錄它們的生長歷程。此外,大家還在班里包了薺菜餡餃子。學生興奮至極,正是因為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主動查詢很多資料,知道了它還具有抗氧化、調節免疫力、抗感染、降低膽固醇、延緩衰老等功效,對薺菜有了更科學的認識。
學生通過參加這次科學實踐活動,他們走進了大自然,貼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帶給他們的樂趣,對野菜種類、藥用價值及繁衍生存情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科學知識,寫出了讓我出乎意料的科學論文、探索日記。從小就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三、通過實踐可以使學生知困而思,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起到殊途同歸的作用
我班的科技小發明是完美的擋風被。氣溫逐漸下降,天氣越來越冷,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人們的電動車車把上系上了擋風被,擋風被的出現使駕駛電動車者的雙腿不再被寒風直接吹到雙腿上,尤其是膝蓋,感覺舒服了許多,但是保暖的效果不是很好。
因為目前市場上流通的擋風被一般都是皮革加絨或者是薄棉子制成的一個長方體,比較軟。當它系到車把上的時候是個梯形,兩側的被子向外打開,最上面的平面也向下塌陷,以至于腿與被子之間的空隙比較大,膝蓋也不能頂到上面的平面,也就是說,風沿著空隙還會吹到雙腿。所以,鑒于以上情況,應如何完善擋風被呢?帶著這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想出不同的解決辦法。
方案一:
1.把內里的上方加厚,使之能挨上膝蓋,寒風不易進入,兩側被子不外閃,同時胸前的擋風被也會抬高許多。
2.后側的擋風被是半活面的,像兩扇門一樣,每當放入一條腿就關上一扇門,這樣即使再大的寒風,這個擋風被也能起到御寒的作用。
方案二:
讓原有護膝和擋風被進行結合、改進,形成一個護膝護腰的連體擋風被,使兩者的功能集于一體,而且不系在電動車上,不但上下電動車安全方便,還能穿著行走,使之更安全、方便、暖和。在制作這種連體擋風被時,我發現擋胸的被子窄,腰的兩側也冷,所以我又把擋胸的被子加寬,增加了護腰的功能。按照我們的方案,學生為自己的家長做了擋風被,效果非常不錯。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才會有新發現、新思考、新創造。我們所培養的人才應該是實踐性人才,不是紙上談兵,實踐出真知。因此,我們要讓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踐中發展,將自己培養成實踐型人才。所以說實踐教學有其存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