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會祥 楊鎮
摘要:訴訟時效期間制度是民法當中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該制度包含兩個關鍵概念,分別是訴訟時效中斷和訴訟時效中止。文章將重點針對訴訟時效中止問題進行探究。
關鍵字:訴訟時效;時效中止;效力;勝訴權
訴訟時效期間制度是民法關系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內容。所謂的訴訟時效制度是指權利受到侵害的當事人在規定的期間內不及時行使權利,等到訴訟期間屆滿時,債務人獲得抗辯權而權利人喪失勝訴權。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強調的是在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因出現不可抗力等情況導致當事人不能行使訴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暫停計算,直到該因素消失之后再繼續計算的情形。
一、訴訟時效期間中止的成立條件
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必須具備法定的事由。根據我國《民法通則》139條規定,訴訟時效中止成立的條件有兩大類:
(一)不可抗力
是指那些不可預見、難以避免、不易克服的客觀因素。比如洪災、地震、戰爭、政府禁令等。
(二)其他障礙
1.權利遭受侵害的當事人如果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死亡的情形。根據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不能夠獨立從事民事活動,但可以在其法定代理人的代理下進行相應的法律行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獨立從事與其自身智力、年齡相符的民事行為。所以,在法定代理人確定之前,無法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法律行為能力人進行時效中止計算是最合理的選擇。
2.繼承行為發生后,尚未確定繼承人或者管理人的。從繼承生效開始,需為其選擇合適的繼承人,假如不能找到繼承人,則需要為其指定遺產管理人,當然,這個過程會占用一定的時間。如果不能確定繼承人甚至遺產管理人,則無人可行使被繼承人享有的權利。同樣,也沒有人去履行被繼承人所應負擔的義務。因此,可將此原由歸為訴訟時效中止的事由。
3.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無法主張權利。這類事由包括兩種:一是無法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法律行為能力人與法定監護人間有血緣關系:二是無法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法律行為能力人與法定監護人間有婚姻關系的存在。在無法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法律行為能力人與法定監護人的關系存續期間,無法自行主張權利。
4.其他致使權利人無法行使權利的情形。
二、訴訟時效中止的時間與法律效力
導致訴訟時效期間中止的事由發生之前,訴訟時效期間所走過的時間仍然具有法律約束力,一直到引起訴訟時效期間中止的不可抗力等因素消失后,訴訟時效期間再繼續計算。
根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引起訴訟時效期間中止的事由消除后,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簡單來說,訴訟時效中止的法律效力就是把最后六個月內發生的時效中止的那段時間從訴訟時效總期間中扣除,將時效中止前、后的期間進行合并計算。
根據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行將屆滿之日,如果出現了引起時效期間中止的因素,直至此事由解除,權利人只可在剩余的訴訟時效期間之內行使權利,即使只剩下幾小時或幾天也不得延長。從表面上看,這種規定不太合乎人情,但事實上卻更有利于使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保護時效期間,這與我國訴訟時效制度在立法時所要達到的目標基本一致。這是因為在引起訴訟時效中止的事由發生之前,權利人尚有充足的時間來行使權利,如果權利人怠于行使該權利,那么該權利人理應為自己的行為來買單,也就是說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當然,訴訟時效期間也并沒有因為出現時效中止的事由而縮短。
三、訴訟時效中止的各種現實情況
甲公司對乙公司所享有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
(一)中止事由發生在最后六個月期間之內的,暫停幾個月,則訴訟時效順延幾個月
如果在2015年10月1日發生泥石流,在12月1日障礙消除。那么訴訟時效從10月1日中止(暫停計時),12月1日恢復計算時間。由于先前暫停了二個月的時間,訴訟時效期間相應要進行順延到2016年3月1日。
(二)中止事由沒有發生在最后六個月內的,不會引起訴訟時效期間的中止
如果2015年4月1日發生泥石流,6月1日障礙消除。由于不可抗力發生在最后六個月之前,到最后六個月時,障礙已經消除,權利人至少還有六個月的時間可以提起訴訟,不能產生訴訟時效的中止,訴訟時效期間: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
(三)中止事由的開始時間不在最后六個月內,但中止事由結束時間屬于最后六個月的范疇之內
假設2015年5月1日突發泥石流,到9月1日障礙解除。由于該事件發生時間是5月1號(不屬于最后六個月內),但是該障礙到最后六個月時仍未解除,因此從7月1日到9月1日這段時間要暫停計算,待障礙解除后,訴訟時效期間向后順延兩個月,截止到2016年3月1日。
相對而言,我國法律關于訴訟時效中止列舉的事由過于疏漏,根據我國目前司法實踐,以概括性規定來確定中止事由尚有較大困難,因此對實踐中問題較為突出且認識較為一致應作為中止事由的事項予以明確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