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俊
摘 要:為了全面認識和展現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書中的科學觀,從知識體系的構建和探究實驗的設置兩方面進行闡述,得出相應結論。
關鍵詞:人教版;物理教科書;科學觀
情感價值、科學態度、知識水平、學習過程與科學方法等,都是高中物理教材需要考慮的方面。因此,教材編寫時應當在闡述科學道理的同時注重價值觀和科學觀的傳遞。為了能夠對高中生產生更加積極的正面引導,探究教材中的科學觀體現和傳遞尤為重要。
一、知識體系方面的體現
教材的知識體系是教材中科學觀的最重要體現。教材是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書籍,因此對于知識體系的構建即是教材編者對知識脈絡的理解。以牛頓運動定律為例。在教材中,牛頓的第二、第三定律是穿插在一起進行講解并在后面章節中進行實際應用的。教材中首先利用一個實驗探究影響加速度的幾個因素,用以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在對第二定律進行介紹后,教材穿插了關于力學的單位制介紹,用以對牛頓運動定律概念的理解。但是,教材并沒有在此處加入過多的實踐應用,而是直接介紹了關于牛頓第三定律的介紹。在介紹過牛頓第三運動定律后,才穿插了實際問題的解決,如,失重和超重等。且實際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同時利用二、三定律。這充分說明教材在知識體系的建設方面力求完備和詳盡,首先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并對此知識架構的方方面面均進行闡述。在學生對知識已經有了一個全面的感性認識后,深入研究如何將知識具體進行運用。
二、探究實驗方面的體現
筆者依舊以牛頓運動定律為例,舉例闡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書中的科學觀體現情況。高中的物理知識有些抽象,難以理解。因此,利用各類實驗觀察現象總結規律是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思維的重要手段。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探究實驗是教材中較為典型的探究性實驗。從實驗的設計來看,教材首先將影響加速度的幾個因素以控制變量法分別列舉,引導學生逐步探索。在實驗方法方面,除采用控制變量法外,教材還十分重視如何通過定性描述的實驗現象推導至定量描述的科學規律。這對于學生科學思維的建立有著很大的有益之處。實驗結合數學手段,體現了學科之間的交叉。在進行過三個變量的探究后,教材指出了實驗中值得注意的兩個關鍵點:一是加速度的測定,二是恒力的獲取。上述兩個關鍵點是物理實驗中的“工具知識”,能夠幫助學生在課后自主探究其余物理規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書更加注重科學體系的完整性和普適性。科學體系的完整性在教材編寫的結構設置上有著明顯體現??茖W體系的普適性在實驗的設置中體現。實驗除考慮到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充分考慮到我國不同地區教學水平的差距。因此,人教版高中物理教科書能夠對我國的高中教學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鄧磊,廖伯琴.基于國際比較的我國高中物理教科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構研究[J].教育學報,2015(3):56-57.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