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笑旻
摘 要:本文介紹了整流濾波電路,以此為前提,從實驗的角度出發,對整流濾波電容的選用方法進行了研究,從整流濾波電容的充電與放電、計算與仿真等方向入手,分析了電容與電壓以及電阻之間的關系,并針對實驗結果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整流濾波電容;選用;方法
整流濾波電路屬直流穩壓電源設備中的常見電路之一,其選用是否合理,通常決定著紋波電壓大小是否合理,同時也決定著直流電壓的質量,可見,了解整流濾波電容的選用方法極為必要。本文從實際實驗的角度入手,闡述了實驗以及計算過程,并對實驗結果進行了驗證,深入分析了整流濾波電容的選用方法。
1 整流濾波電路
直流穩壓電源設備包括很多種,整流濾波電路屬于其中一種,且較為常見,功能在于實現對電壓的轉換,即將交流電壓,轉換為直流電壓,以確保電力資源能夠被正常使用。整流濾波電路中,共包含兩部分電路,分別為整流電路和濾波電路。兩者的功能各不相同。整流電路的功能在于對正弦波交流電壓進行轉換,而濾波電路的功能則在于對單向脈動電壓進行轉換。兩部分電路功能的共同發揮,可全面完成所有交流電壓的轉換過程,進一步提高電壓輸出的穩定性水平,是當前電力領域工作關注的重點問題。
如上述兩部分電路對電壓的轉換功能無法順利實現,則會影響電壓的轉換效率與效果,進而影響其輸出的穩定性,可見整流濾波電路及電容合理選用的重要性。
2 整流濾波電容的選用方法
假設整流濾波電容的電壓及功率穩定,此時紋波電壓的穩定性,則會直接影響電壓輸出的穩定性,如紋波電壓過大,穩壓必定無法實現。文章本部分主要通過實驗的方法,對整流濾波電容進行了設計,并以此為前提,研究了整流濾波電容的選用方法:
2.1 整流濾波電容的充電與放電
整流濾波電路由整流部分與濾波部分兩部分構成,兩者通過開關相互連接,在開關關閉的情況下,兩者功能可共同發揮,如開關斷開,電壓形式則會有所轉變。實驗中,將開關斷開后發現正弦波電壓轉變為了單向脈動電壓。將開關重新連接之后,通過對示波器的觀察,則能夠得出反應整流濾波器電容充電與放電過程的波形圖:當整流濾波電容處于穩定狀態時,如其他條件不變,電壓波形以及紋波電壓同樣趨于穩定,但如整流濾波器電容發生變化,則紋波電壓的幅度也會發生變化,當整流器電容處于充電或放電兩種狀態時,紋波電壓的變化幅度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
2.2 整流濾波電容的計算與仿真
2.2.1 整流濾波電容的計算
實驗中,隨著時間的變化,使整流濾波器首先處于充電的過程,繼而處于放電的狀態,即在實驗之初,要求電容充電,而在實驗后半階段,則要求電容放電。在電容充電的階段,紋波電壓的變化規律與輸入電壓的變化規律相一致,符合正弦變化規律,此時整流濾波器電容充電兩端的電壓應為:Ue=Ui sinwt,Ue為電壓,t為電容充電時間。在電容放電的狀態下,電容充電兩端電壓的計算模型為:Ue=Ue。其中C為電容,R為電阻。
按照以上思路,最終可得到濾波電容的計算公式:
2.2.2 整流濾波電容的仿真
采用仿真的方法,分別設定濾波電容計算公式中的數值,最終可計算出RFZ的值,為20Ω。
2.3 實驗驗證
采用實驗的方法,連接好電路,將電壓控制在15V,實驗在室內進行,未特別控制溫度,將相應參數一一設定,最終得到實驗結果如下:
(1)當ΔU的數值為Ue的20%時,通過相應計算公式可以得出,電容為2300μF。驗證時,將電容設置為了2200μF,得出ΔU的數值為Ue的19%,驗證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2)當ΔU的數值為Ue的10%,電阻為20Ω時,通過相應計算公式可以得出,電容為4000μF。驗證時,將電容設置為了4100μF,得出ΔU的數值為Ue的19%,驗證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3)當ΔU的數值為Ue的25%,電阻為15Ω時,通過相應計算公式可以得出,電容為1900μF。驗證時,將電容設置為了2000μF,得出ΔU的數值為Ue的24%,驗證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4)當ΔU的數值為Ue的15%,電阻為20Ω時,通過相應計算公式可以得出,電容為3600μF。驗證時,將電容設置為了3800μF,得出ΔU的數值為Ue的15%,驗證了分析結果的準確性。
3 討論
整流濾波電容的選用,與ΔU有關,與電阻有關,應根據濾波電容計算公式,合理控制電容。
綜上所述,整流濾波電容通常決定著輸出電壓的穩定性,可以以相應計算公式為基礎,對電容加以控制,以達到控制電壓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董振旗,趙巍輝,劉耀輝,劉鵬.整流濾波電容的設計與選用方法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2,14:56-58.
[2] 周霞,王斯然,凌光,呂征宇.三相橋式整流電路濾波電容的迭代計算[J].電力電子技術,2011,02:63-65.
[3] 徐立剛,陳乾宏,朱祥,豐駿.單相整流濾波電容紋波電流的數學模型與分析[J].電力電子技術,2009,03:51-53.
[4] 于浩霞,王秀和,徐定旺,楊玉波.無濾波電容整流供電的直流電動機性能分析[J].微特電機,2016,03: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