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越
摘要:財務管理專業是當今時代與IT齊頭并進的熱門專業,財務人員在所有企業和單位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在經濟社會中,財務的掌控能力將決定企業的生存根本。但是我國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并沒有達到真正的一流水平,因而我國絕大多數企業都不能夠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高校也沒能夠在財務管理方面做出杰出的研究成果,文章我們就探討一下高校財務管理的現狀和改革的內容。
關鍵詞:財務管理;企業合作;制度
財務在21世紀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關注點。很多國家在高校財務管理方向上都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使得財務迎來了一個繁榮的發展時期。盡管中間經歷了多次經濟危機,但是關于經濟的課題確越來越受到關注,有關經濟和財務類的書籍像雨后春筍一樣的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作為高?!蒲械暮诵膮^域,確實應當立足于現今社會的實際情況,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進行反思和優化。
一、財務管理專業的現狀
在我國絕大多數高校的財務專業中,均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并很少更新教學內容。不可否認這樣有利于逐漸形成教學模式的體系,但是財務和經濟是隨著世界潮流變化而變化的,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很難適應當今社會。盡管許多高校進行了課程模式的改革,增加了校內實踐和校外實習的內容,實際上,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校內很難做到高水平的仿真,教師自身理論高于實踐的特性也決定了校內的仿真是難以有所收獲的:而在校外,更是因為財務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學生根本無法參與到眾籌、投資、股權分配、收購重組等重要環節當中,僅僅是能夠打打雜,做一些復印、跑腿之類的的工作。
專業的趨向性也使得高校針對財務管理的內容模棱兩可。會計、財務、金融和經濟在許多高校的實際教學操作中幾乎沒有差別,使得學生不能夠明確的認清自己的專業,因而難以有針對性的深入研究。盡管對口專業就業的人越來越少,甚至于專業無用論也喧囂塵上,但是作為高校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專業為出發點進行研究還是一條必經之路。
西方經濟學是二戰后的主流,西方對于二戰后重新建立經濟體系有著濃厚的興趣,因此,歐美高校甚至包括以色列,都在經濟、財務等專業上保持了極大的創造力并能夠將這種創造力開發及維持下去。他們的教授內容以及接觸到的生產企業都是極具時效性的,因此他們在創新的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二、財務管理專業問題的梳理
筆者認為造成財務管理現狀的因素有很多,有內在的,也有外在的,我們下面就對上述所涉及到的問題進行一個總結和梳理。
(一)從高校內部分析
第一,我國高校的財務理論尚未完善;同西方國家比起來,我國的財務專業尚處于一個比較落后的階段,西方經濟學在二戰后統領了整個世界的潮流,我國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經濟體系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爆炸,各個經濟體都在逐步完善自己的理論,由于高校條件限制,無法第一時間接觸的最為先進的經濟理論,導致財務管理的教學不能夠與時俱進,從而成為阻礙課程改革的壁壘。
第二,我國高校的教師選拔制度有一定的局限性:從教務人員選拔的層面來看,我國高校財務教師的實踐經驗很難滿足財務管理發展的需求,編制壁壘也將非常有經驗的財務總監級別的人員擋在了高校大門之外。在財務管理的教授過程中,需要教師將極其抽象的理論通過實例展示給學生,而現在高校內的財務教師幾乎沒有從業經驗,因此難以推進課程改革。
第三,高校關于財務管理課程的建設較為落后:高校財務管理課程落后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不合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分配不均,而實踐教學又僅僅是走馬觀花,并不能夠真正的投入精力去實踐。作為財務管理,只有通過真正的去管理,才能夠體會其中的運用,才能夠明白其中的壓力和危機感。
第四,人員創新能力及轉化能力有限:我國的財務管理模式相比于西方國家是較為封閉的,沒有發達的企業群作為依托,學生和教師難以將理論轉化為實踐,因此紙上談兵的創新就談不上是創新。
第五,教師應積極投身于實驗教學建設。
(二)從企業內部分析
第一,企業發展不均衡,很難比肩國際先進企業。國際性企業通??梢赃M行大數據管理,而財務管理也有各自的完整體系,他們同時保持著與高校的緊密合作,隨時將高校的理論和高校的人才(教師或者學生)整合到自身的資源當中,從而能夠將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發揮到極致,一直保持在行業的最前端。一個企業想要發展,就必然要有超前的理論和實踐理論的能力。
第二,企業自身的保密性和局限性:我國企業大多數沒能形成獨有的發展模式,因此對于財務管理部分的內容及其保密,公司除財務以外的員工幾乎很難接觸到甚至了解到其中的內容,更不要說在企業實習和實踐的學生,因此,所謂的校外實踐基本都流于形式,難以實現真正的收獲,僅僅是走了個過場。這種弊端需要隨著經濟發展和公司壯大、包容性和容納能力逐步提高以后,同時,同合作的高校之間保持高度的信任,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校外實踐。
(三)從社會環境分析
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難做到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大數據的共享,而經濟漏洞也使得所有企業難以接納外來的體系和方法。企業沒能夠就會計學和財務管理區別開來,而學校也沒有就兩個專業進行區分,導致財務管理沒能夠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企業開始做出了這種轉變,通過委托培養或者開放財務管理的內容,來吸引優秀學生通過實習,畢業之后轉為正式員工的方式,壯大并創新自己的財務管理團隊。
三、改善財務管理的有效途徑
想要從根本上晚上財務管理的教學內容,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具體從以下幾點入手:
首先,要明確專業結構。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明確專業結構和人才培養目標。高校的專業最終要服務于市場,這種聯系是永遠都存在的。市場對于財務管理的需求反饋于高校的理論研究,企業資本結構影響企業的財務要求。高校財務管理專業的結構應該適應并高于與企業財務的相關需求,將會計原理作為基本課程,財務管理作為通論,作為通論的課程應該是貫穿整個大學過程,并結合公司理財、金融市場學、投資銀行學、經營學等課程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企業認可度。
其次,實時專業績效分析。財務管理專業改革、建設取得成效的評判標準是需要實時通過市場的反饋進行績效分析,發現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改進。教學效果也需要通過績效分析進行檢查,通過社會的認可度反映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情況。
再次,要提高校企合作,實現深度的橫向和縱向的融合。沒有比企業更好地實踐和戰場,高校的理論也需要通過企業的實踐而實現的,高校的教師和學生需要從真正的企業實踐中獲得經驗和鞏固知識,了解其優勢和弊端,再將實踐反作用于理論,用理論去修正實踐中的漏洞。
最后,加強實踐性教學。高校應該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的力度,例如,通過分析經典案例,讓學生自己組織對當地的公司和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做一個簡單的調查,并且結合實際情況寫出調查報告和論文分析。通過實地調查,不僅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讓接觸到實際操作的專業技術。也可以請有資歷的名師和企業家來校實地給學生講解具體的管理操作專業技術。再者,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學校應該重視的部分,能夠讓學生真正接觸到一線的專業實踐,而且能夠有機會再企業中擔任角色,增強了與企業溝通,從諸多層面與企業之間達成了一致意向和共識,也實現了學生實習的真正意義,避免了校外實習流于形式。
四、結語
相比于國外IVY聯盟和歐洲高校的財務管理的先進性,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高校的財務管理不能夠僅僅依賴于高校自身,更應當是投身社會,就像耶魯大學依托于華爾街,斯坦福大學依托于硅谷,我們的財務管理專業也應當深入到企業當中,進行實踐和研究,真正做到雙動力推進。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對于高校教學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學生的未來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政府和企業都應該重視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建設,認真分析其發現現狀,了解其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弊端,結合實際情況,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高校教學提綱、提高教師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增強校企的深入合作、維持科研和實踐的同步發展等等,根據現代高校教育指向、社會企業對于學生的基本需要、利用各種資源進行高校財務管理的專業建設,從而有效的對財務管理的專業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適合社會發展的實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