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網絡結構的小微企業管理團隊社會資本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對民營小微企業管理團隊的團隊互動程度、聯系程度、網絡權力、派系分化、網絡規模等社會資本內容進行評價。通過評價和團隊特征的聚類分析,歸納出不同團隊的特征,為小微企業管理團隊制定決策和資源分配等提供理論依據和支持。
關鍵詞:小微企業;網絡結構;社會資本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0-0010-05
2015年中國政府的兩會工作報告明確表示要大力扶持小微企業,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格局。從現階段的工作中可以看出,小微企業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勞動就業和激發市場競爭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因而發展小微企業對于我國加快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通過小微企業始創團隊的社會資本研究,可以優化小微企業的經營策略,提高其獲取商業資源的能力[1],挖掘其創業潛力。基于民營小微企業管理團隊的團隊互動程度、聯系程度、網絡權力、派系分化、網絡規模等社會資本內容進行研究,將進一步拓寬小微企業團隊理論基礎和研究思路。
一、案例選取
1.樣本選取
本研究選取不同行業21家民營小微企業(制造業、國際物流業、服務業、國際貿易業等)進行調研。在2014年3月針對21家民營企業管理團隊共發放問卷260份,到2014年7月31日為止收回問卷206份,剔除無效問卷39份(空白項超過5%的7份,前后回答矛盾的6份,管理團隊成員缺失的17份,效度檢驗后無效的6份,連續7個問題回答同一答案代碼的8份),有效問卷160份,分別歸屬在12個民營企業管理團隊里,也就是說只有12個管理團隊的問卷回收是完整、有效的。
2.資料收集
資料搜集實施方法是問卷調查與線人法相結合。問卷調查在兼顧學術性和保護被訪者隱私的原則下,作者與被訪問者單獨交流,再填寫問卷。為了保證調研數據的可靠性,將有異議的數據通過線人的進一步講述做了重新修正。為了能夠保證調查數據的效度,我們對一些數據進行了重新定義。例如,“對方是交往對象”在“關系矩陣”中重新定義為往來緊密或感情較好或很好,“雙方不是交往對象”指的是來往很少、感情很淡,或不認同對方的行為方式、有過沖突,等等。
3.個體編碼
鑒于保護受訪者個人隱私權的目的,同時也要保證能夠直接反映分析結果,我們將用三位數字對被訪者名字進行編碼。數字代表管理團隊編號(第一個團隊編號為1,依此類推),字母代表管理者個體,中間以下劃線連接,如1_A表示第一團隊的第一個成員。
4.問卷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通俗地講就是對問卷調查所采集結果的可信程度、穩定性程度和一致性程度的檢驗。中國民營小微企業管理團隊本身有其特殊性,可能會由于成員人格特質、心理素質、經濟影響因素、政治影響因素等,影響到調研數據的準確性。對本次搜集的評價數據進行信度分析,就是要排除誤差的影響,檢驗所收集評價數據的可信程度(或一致性程度),做到評價結果可信。穩定性系數又稱為重測信度,在該案例中我們采用重測法:針對同一群體,利用同一測量方法,在不同時間段內進行兩次測試。重測相關系數越高,可以得知經過一段時間之后測量結果的穩定程度也就越高。
首先,對Group(1)兩次測得數據進行處理,將12×12的社會網絡矩陣轉化為144個數據,存在關系的為1,不存在關系的為0,分析兩次收集的數據的頻率分布是否一致。
二、案例評價
1.團隊網絡權力
一個社會網絡圍繞一個中心的緊密程度就是該網絡的社會網絡中心性。中心性的程度可以衡量社會網絡中的一個成員獨立訪問其他成員能力的高低。社會網絡成員的中心性程度越高,訪問其他成員的路徑就相對較短,獲取信息就相對容易[2]。網絡的中心性可以保證網絡信息能夠以較低的成本、較為輕松地傳遞,對信息的轉移發揮積極的影響。網絡中心性包括兩種情況:群體中心性與個人中心性。以往研究總是喜歡探討個人中心性。個人中心性歸類于個人層面指標,也就是說該社會網絡中各個成員擁有大量連帶關系,即該網絡成員和其他成員間彼此聯系情形,個人中心性越高,就證明其與其他成員間的密切關系。群體中心性代表著團體層面的指標,該項指標是計算網絡中各成員的最高中心性擁有者與個人中心性間的差距,成為整個社會網絡中心性程度的代表。學者們對該項指標內涵的認同具有很大的差異性,Freeman將各學派觀點總結分類:(1)群體中心性指標應當反映出成員間緊密程度;(2)群體中心性指標也能夠反映出個人中心性彼此間的差異程度;(3)群體中心性可以作為衡量網絡內部權勢指標,因為一名團隊領導者解決問題的速度、效率以及成員滿意度,都和領導者在團體中表現的卓越中心性程度有關[3]。
在網絡中,每一個單獨的行動者為一個節點,兩個行動者間的連線代表合作關系。一個節點與其他節點連接的數量就是該節點的度。每個節點都會處在一個社會網絡中,假如這個節點具有較高的度,那么它就會與其他節點之間存在大量的直接聯系,在這個社會網絡中的關鍵位置就會由具有較高度的節點所占據,這個關鍵節點在網絡中就擁有更大的“權力”。
Wasserman和Faust(1999)認為,中心型人物往往比其關系網絡中的其他主體更為活躍,活動最多,與別人聯系的數目最多,因而也是最容易識別的[4]。一般情況下,他們利用網絡中的地位積累龐大的權力。這個人在關系網絡中占據中心位置,是一個關系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這個主體在網絡上較少依賴別人,所以高中心性表示對網絡其他個體更大的權力和影響力。其他所有網絡成員都需要通過此中心性人物來聯系其他成員或從中心性人物手中獲取信息。
創始人的中心性水平高低將影響管理團隊社會網絡的大小和范圍。團隊社會網絡的大小和范圍往往是小而窄的,作為管理團隊成員可能覺得不必要與其他不同的內部或外部主體進行聯系,因此,創始人中心性與團隊社會網絡的大小和范圍呈反向關系。中心性水平高將意味著高管團隊成員將更多向創始人征求對重大戰略問題的意見或方向。
出于研究的需要,同時計算出管理團隊1(group1)的三個不同時間點的點度中心性、中間中心勢和接近中心勢的指數,進行對比分析:團隊1(group1)的三個不同時間點的點度中心性、中間中心勢和接近中心勢的指數。
如表3所示,通過UCINET6.0軟件對group1三個不同時間點上的圖的中心勢進行測量,根據得出的數值可以做如下判斷:
group1在三個時間點上“接近中心勢”數值分別為,出度無(time1);入度13.74%(time2) 、出度20.64%(time2); 入度27.17%(time3)、 出度27.02%(time3)。根據接近中心性計算規定,網絡圖形必須是完全相連的圖形(fully connected graph)才能計算接近中心性,由于group1在time1時,不是完全相連的,所以無法計算出中心勢;第二次測量的入度值和出度值相比較第三次的入度和出度值都要小,這說明第三次的接近中心勢要優于第二次的接近中心勢。
group1在三個時間點上“中間中心勢”分別為16.76%(time1)、7.37%(time2)、13.59%(time3),團隊在第一次測量時表現最高16.76%(time1),可以將其理解為,團隊創建初期,大家各種交流較少,許多信息的流通要依靠幾個關鍵的連接者來完成;隨著各種關系的建立,信息的交流渠道增多,關鍵“中間人”在減少,所以會出現后面的“中間中心勢”數值下降的趨勢,這也標志著團隊內部交流渠道的增多和順暢。
2.派系分化程度
群聚系數可以衡量網絡中各節點之間關系疏密狀態,同時也能反映出網絡中的資源擁有的平均狀態。群聚系數和結構空洞密切相關,在結構洞富有的網絡中,群聚系數小于1,當結構洞數量逐步增大時,群聚系數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小,且逐漸接近0;相反,在一個關系密切的網絡中群聚系數比較大,當網絡擁有完全相互關系時,群聚系數則為1。對網絡成員個體的分析結果并沒有呈現出宏觀的網絡結構。聚類分析雖然從總體上描述了分析結果,可是聚類分析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局限性。首先,聚類分析嚴重依賴成對的行動者之間的對比,更傾向于有層次的數據對比;而且進行聚類分析時,還必須有一個假設的前提條件,數據必須具有一維特性。所以,必須考慮用其他方式呈現網絡整體結構。普遍采用的方法有多維量表法(MDS,Multi-Dimensional Scaling)、CONCOR(迭代相關收斂法,convergent correlations 或convergence of iterated correlation)、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s analysis)以及本研究選擇使用MDS方法[5]。
MDS 將行動者之間的關系截面中所表現出來的“異同性”模式以二維的形式展現出來。假設分析的是“相異性數據”或“距離數據”,如果兩點間的距離越小,那么對象間的相似性越大;兩點間的距離越大,對象間的相似性程度越小。假如分析的是“相似性數據”,那么距離越大的點對之間的相似性程度越大。
由于MDS 輸出的是二維圖像,客觀存在數據失真問題,然而不可能毫無誤差地將數據壓縮成二維圖像。所以,研究者們給出了一個指數用來描述失真程度,即“壓縮指數”(stress),該指數的取值允許范圍是(0,1)。研究證明,如果點數介于9—20之間,壓縮指數應該小于 0.12;如果點數介于 20—100 之間,壓縮指數應該小于 0.2。如圖1所示,對group(1)在三個時間截面的“咨詢網”進行非量綱 MDS 分析,產生的是鄰接矩陣的二維圖。
基于分析結果,“壓縮指數”(stress)值為0.17699,在失真允許范圍之內,符合要求。根據圖1可知,點對之間的距離越大則證明相似性程度越低。那么對圖1而言,中間區域的點對接近于重合,點對間的距離很小,由此可見該主體之間在網絡位置、網絡角色方面相似性非常高;而周邊兩個點與其他點對之間的距離都非常遠,所以該團隊成員之間網絡角色幾乎沒有相似性。從管理團隊關系表現出了一定的派系性。對小微企業的管理團隊中派系現象應予以重視,假如幫派現象嚴重則不利于管理工作的進行。基于信息傳遞的視角,在組織內部溝通應打破幫派限制,使關系較遠的高管成員有較多的接觸機會等。
3.團隊網絡規模
縱觀企業家網絡研究文獻,已有一些理論得到驗證。企業管理者具有更大網絡規模與新企業績效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所以擁有豐富的網絡聯系人與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是相關的。Falemo(1990)發現,擴張型企業的管理者與衰退企業管理者進行比較,管理者和更多公司以外的人保持聯系,而這些人能夠為企業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提供更多資源[6]。
網絡外部性的特性決定了個體追求社會資本最大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不斷增大網絡規模。網絡外部性,簡而言之就是:聯接一個網絡的價值取決于已經聯接到該網絡的其他人的數量。從更廣泛的意義上來講,網絡外部性是指當采取相同行動的代理人數量增加時該行動產生的凈價值增量的增加[7]。
管理團隊在構建社會關系網絡時也要依靠業緣關系,即在市場與非市場活動中與之交往的利益群體相關者包括行業協會、政府部門、科研單位、新聞媒體等。我們可以將他們看做管理團隊所要交往的業緣群體。下面選取主要的7種相關機構進行團隊規模分析。
A:媒體、B:科研單位、C:政府部門、 D:行業協會、 E:合作商、F:競爭商、G:金融機構。此處定義網絡規模為對網絡中每一個行動者接近中心度與其有外部聯系的每一個事件的乘積進行求和。
基于社會資本關系和認知的視角,網絡密度就是指社會網絡中發生在一組行動者之間實際關系數量和其最大可能性數量之間的比率。當關系的實際數量越接近于網絡中所有關系的最大可能性,網絡整體密度值也就會越大。高度連接的網絡大大推進了團隊中富裕價值信息的流動。隨著網絡密度的加大,交流的有效性也會變得越高[8]。小微企業管理團隊成員之間交流密切程度和交流頻度決定其網絡密度。網絡密度值越大,則反映管理團隊成員間的互動程度也就越高。由管理團隊成員個體發布的信息能夠被其成員和整個團隊共享,也是對其身份、能力和社會關系網絡認可的正向強化。在第一類8個團隊中,團隊的互動程度有7組相對較高,1組較低,總體上體現出團隊良好的互動態勢。在團隊聯系程度上看,6組數據較高,2組數據較低,體現團隊的聯系比較活躍。通過前兩項可以看到這些團隊在對內對外的交流活動中信息的獲取較為順利。
在派系分化方面,除第group(10)、group(11)、group(12)數值稍高外,其他各組數值都較低。數值低則證明了團隊內沒有明顯的派系分化,有利團隊的集體決策。在團隊網絡規模方面,數值普遍偏高,體現了團隊網絡發展的積極態勢。
三、管理啟示
1.組織結構的優化與應對
小微企業管理團隊在不斷參與市場經濟活動和非市場經濟活動過程,其實質是不斷擴充和強化自身社會網絡、提升自身團隊社會資本的過程。小微企業管理團隊在與外部交往的過程中所構建的社會關系網絡就對自身企業全部而言是最優的。由于社會資本代表著一個組織或個體的社會關系,所以,在一個社會網絡中,一個組織或者單個個體的社會資本數量就決定了其在網絡結構中是否處于關鍵位置。社會網絡中的關系分布狀態不是均勻分布的,有的地帶資源分布稀疏,有的地帶資源分布稠密。相對而言,小微企業管理團隊更應當好好發揮自己結構優勢地位,建構一個不但有效而且更有效率的管理團隊關系網絡。
在企業的整個運營活動中,各種資源在這些不同群體之間不斷進行交換,想要從中獲取對自己有用的資源,就須存有網絡關系,而維持與這些群體之間的聯系[9],就要求中介人具有較高的中間中心性,這樣便于團隊與外界的聯系。要對具有較高的中間中性的管理團隊成員予以更多的關注,這就形成了管理團隊在有限人力和物力情況下,社會關系網絡是有效、高效的。
2.管理團隊中的權力層級問題討論
社會資源不是均勻分配給每個社會成員的,而是按社會地位的高低呈倒金字塔形態分配給社會成員的,每一個網絡成員的社會地位決定其所占有的社會資源數量。在當今社會中,個人所從事的職業和所工作的單位都可以直接反映出其所處的社會地位[10]。基于網絡結構的小微企業管理團隊社會資本呈現出層級制,也就是權力關系單向,從那些地位較高的人向位低的人傳遞。層級化程度越大,該非正式的網絡圖就越像是一張注重地位差異的機械化組織結構圖。國內外學者研究顯示,人們普遍期待支配型關系式層級制的,如果支配型關系違反了權利層級制的那種單向傳遞的方式,人們將很難了解和適應這樣的社會網絡(Desoto,1960),因為該類網絡完全違反了我們固有的“權利等級”觀念。
通過對民營小微企業管理團隊社會資本網絡中心性、角色及權利的研究,我們在家族企業中發現了這樣的一種現象:創始人的中心性將決定管理團隊的社會網絡規模、范圍和聯系的強度。管理團隊所建構的社會網絡類型是創始人中心性水平的一種象征性指標。管理團隊成員從其他渠道獲取信息或資源的意愿以及從其他渠道獲取建議都會受到創始人的權力與地位的影響。家族企業創始人在企業中占有內部社會網絡的中心位置,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家族企業創始人實質上是權力的中心,占有企業的資源,可隨意雇用、解雇、提拔其他人,并且決定企業的總體戰略方向。這就是創始人在公司的戰略決策過程中扮演一言堂的角色。
參考文獻:
[1] 劉艷,宋健.高校社會資本對社會融資能力的影響——基于社會網絡結構視角的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46-48.
[2] 林佳麗.企業網絡與企業競爭力[D].汕頭:汕頭大學,2006.
[3] 潘旭明.戰略聯盟的信任機制:基于社會網絡的視角[J].財經科學,2006,(5):56-57.
[4] 鄭紅.湖南現代制造業產業網絡結構特性對其競爭力影響的實證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8.
[5] 王智生.復雜產品系統合作創新網絡中信任機制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
[6] 韋雪艷,劉輝.社會網絡理論對解決民營企業家資源獲取問題的價值揭示[J].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
(1):25-26.
[7] 韋雪艷,王重鳴,段錦云.民營企業二元社會網絡模式及演化特征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5-17.
[8] Dimitratos P,Petrou A,Plakoyiannaki E et al. Strategic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Does National Culture
of the Focal Firm Matter?[J]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1,(2):194-204.
[9] 郭磊.社會網絡視角下的企業文化建設[D].大慶:大慶石油學院,2009.
[10] 于林.基于網絡視角的民營企業高管團隊社會資本的分析與評價[D].上海:上海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