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雙華
摘 要: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全面實施“營改增”。“營改增”是一項重大稅制改革, 對建筑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將產生深遠影響。“營改增”絕不只是簡單的稅制轉變或者財務會計核算方式的改變,而是會影響企業發展戰略的重大變革。如果應對得當,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提高競爭力。但如果不及時有效應對,企業將會在稅收管理和企業運營管理上產生巨大的風險。所以,應在保證“合同流、物流、發票流、資金流一致”可控的前提下進行模式創新,采用能最大限度取得可抵扣進項稅額或能降低綜合稅負的業務模式。
關鍵詞:“營改增”;稅制改革;模式創新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0-0143-02
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方案,先后將交通運輸業、部分現代服務業作為試點。至此,“營改增”正式拉開了序幕。經過幾年試點運作,2016年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出,今年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并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范圍。這也就意味著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建筑業“營改增”即將落地執行。下面就“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營改增”后建筑業面臨的風險
“營改增”是一項重大稅制改革, 對建筑企業的經營和管理將產生深遠影響。“營改增”絕不只是簡單的稅制轉變或者財務會計核算方式的改變,而是會影響企業發展戰略的重大變革。如果應對得當,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提高競爭力。但如果不及時有效應對,企業將會在稅收管理和企業運營管理上產生巨大的風險。
(一)發票管理的風險
增值稅是唯一上刑法的流轉稅,是現今18個稅種中,唯一在刑法中規定的稅種,《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對違反增值稅發票管理上作了嚴厲的刑事懲罰規定。在舊的營業稅管理模式下,建筑業的發票管理較為“混亂”,在分包轉包的模式下,甚至是“無票”的管理情形,雙方結算只靠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體現;建筑行業占比較高的人工費、砂石土等材料無正規發票或利用虛假發票沖賬處理。在“營改增”后,這些做法不但不能進行有效的發票抵扣,而且直接觸犯刑法,將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二)合同管理的風險
在營業稅管理模式下,建筑業大都實行合同總承包模式,企業獲得總承包合同后,再行分包或轉包,且《營業稅法》規定,計稅基礎為扣除分包或轉包之后的余額計稅,所以一個建設項目往往形成層層肢解、多層管理的模式。“營改增”后,因建設標的是唯一的,可抵扣的建筑材料等進項稅源是一次性的,所以在合同簽訂時或進行分包轉包時,將要考慮進項稅源抵扣問題,考慮如此簽訂合同是否有利于減輕公司或企業稅負。
(三)資質共享的組織模式風險
資質借用屬于建筑行業潛規則,本就違反《建筑法》相關規定。但是,多數大型建筑企業集團為了達到資質的充分共享,一般均擁有數量眾多的“名義”上的子、分公司及項目機構,管理上呈現多個層級,合同簽訂主體與實際施工主體不一致,造成增值稅發票“合同流、物流、發票流、資金流”四流不一致等現象。合同主體存在虛開增值稅發票風險,可能造成進項稅額無法抵扣。
二、“營改增”后建筑業風險應對措施
“營改增”對建筑工程類企業的沖擊是全方位的。“營改增”后,企業應重新思考項目組織架構的調整,重新梳理總承包、專業承包、勞務分包、內部架子隊分包、資質共享等項目組織模式,在保證“合同流、物流、發票流、資金流一致”可控的前提下進行模式創新,采用能最大限度取得可抵扣進項稅額或能降低綜合稅負的業務模式。
(一)規范發票管理,完善財務核算體系
增值稅計征復雜、管控嚴格,以票控稅的特有征管模式要求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由于建筑企業點多、線長、面廣、管理跨度大等特點,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合理避稅,防范稅收風險。如EPC項目屬于混業經營,兼有不同稅率,其中,設計服務適用6%稅率,設備采購適用17%稅率,建筑施工勞務適用11%稅率。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兼營不同稅率的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應當分別核算不同稅率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銷售額;未分別核算銷售額的,從高適用稅率。”在包工包料的合同模式下,營改增后要完善財務核算體系,對不同的業務分開進行核算,嚴格發票的管理,充分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達到最大限度的稅額抵扣,為企業贏取利潤空間。
(二)斟酌合同條款,合理籌劃稅收
“營改增”后,企業應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體系,規范合同的起草、審查、談判、會簽等程序,防范法律風險,有效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在合同起草時,需關注采購對象是否可抵扣,在可抵扣的情況下再進行重新計算分析何種模式下可最大限度進行進項稅額的抵扣。“營改增”后要解決好誰采購誰抵扣的問題,但能抵扣稅款并不意味著稅負一定降低,若采購17%、13%稅率的貨物或勞務,將獲得6%、2%稅差收益;若采購6%、3%征收率的貨物或勞務,將損失5%、8%稅差;采購11%稅率的貨物或勞務,進項銷項稅將維持平衡。所以,在“營改增”后,建筑行業在商務談判、合同簽訂等過程中應同甲方協商好,以達到雙方稅負的大體均衡。
(三)加強內部管理,建立新型組織模式
根據企業具體運營模式選擇適當方案,考慮增值稅的“四流一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分包和資質管理規定,可從以下方面應對資質共享問題。一是組織架構調整,將具有特級資質或一級資質施工能力的子公司相關部門和項目,組織架構調整為集團公司事業部或分公司,能解決資質借用的大部分風險問題。二是集中管理分包勞務。集團公司(中標單位)及分公司集中管理和采購材料物質,供應商入圍、采購等合同,以及資金流向和發票都由集團公司辦理;同時,進行勞務分包,即建筑勞務由施工子公司進行施工,施工子公司向集團公司開具發票。這樣,就可以降低企業發票風險、降低企業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