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瑤 張安楠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同時,貧富差距明顯拉大。為了給貧困家庭生活提供保障,同時縮小貧富差距,我國出臺了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國家財政提供專項資金,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支持。然而,在低保資金的籌集和使用過程中,出現了低保資金擠占挪用、低保對象審核不嚴謹、錯保漏保等問題,因此,對低保資金進行審計,有利于完善低保資金管理與使用,推動社會保障工作的有序開展。
關鍵詞:最低生活保障;低保資金管理;低保資金審計
中圖分類號:D632.1;F23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0-0139-02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貧富差距明顯拉大,根據《201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顯示,我國尚有1.28億貧困人口。面對如此大的貧富差距現狀,我國出臺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通過政策傾斜來托底保障。2015年,我國城鄉低保投入持續增加。1—11月,全國累計支出城鄉低保資金1 414.7億元。全年中央財政共安排城鄉低保資金1 171.48億元,較上年增長6.36%。2015年,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繼續提升。截至11月底,全國共有城鄉低保對象6 654.9萬人,占全國總人口4.9%。全國城市、農村低保月人均標準分別達到439元、255元,分別同比增長9.5%、14.7%;月人均補助水平分別達到298元、139元,同比增長12%、15.8%。
目前的低保資金審計工作把真實性、合法性擺在了重要的位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隨著社會經濟環境的日益改善,社會各界對社保問題日益重視,資金管理法規、制度的日益完善,相關部門法治意識逐步提高,社保資金已經成為人們心中的“高壓線” 。作為保障國計民生,維護社會穩定的低保政策,在實施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將從審計的角度對我國低保資金的運行監督進行分析,并從中引發一定的思考。
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低保對象范圍窄,未能覆蓋應保群體
根據我國農村低保政策,凡是家庭年收入低于區縣農村低保標準的農戶,均應享受低保。但在我國農村,由于低保資金有限,每鄉規定有明確的低保人數限制,具體的操作是由民主投票選出低保農戶,領取低保金。但往往村中實際應保人數多于分配到的指標,部分應保群體無法享受低保資金的幫扶。
(二)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操作不規范
農村低保工作中普遍存在操作不規范、監管機制不健全的情況。很多鄉鎮基層干部沒有結合農民的真實經濟狀況提供名單,使得很多應該享受低保的農戶被排除在了民主評議候選人名單之外,用此名單投票選出的候選人自然不是真實客觀的。同時,“人情保,關系保”時有出現,傷害了群眾的利益,造成了新的社會不公。此外,鄉鎮管理松散,農民缺少向上反映和投訴的機會。
(三)低保對象身份核實困難,存在錯保,漏保
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很多主客觀因素使得低保對象的收入核定困難。例如,保障對象可能存在很多隱形收入,是主管部門無法核實的。同時,由于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的遲滯甚至無法溝通,容易造成擁有多套房產、經商、離退休等不符合低保條件的家庭和人員違規享受低保待遇的情形。目前我國不同省份之間政府信息的溝通不暢,也導致存在少數人員兩地同時享受城市低保的情形。
(四)低保信息不及時,不能動態管理
低保工作是一個動態的管理過程,應該根據低保對象家庭的實際收入情況和低保對象的自然狀況進行調節。在工作中經常出現低保對象已經死亡而其家屬依舊冒領低保金的情形。低保對象信息如果不常更新,讓很多收入已經提高不再符合低保標準的對象繼續留在低保群體中,就會使得財政資金無法高效行使其職能。
(五)服務體系不健全,基層工作者壓力大
基層工作人員少,而需要管理的低保對象人數眾多,無法保證實地調查審核的及時性。與此同時,在具體工作中,基層人員直接面對低保群體,存在人身安全風險。農村低保工作機構及其條件更為艱難,多數鄉鎮無專門的低保工作機構,財政部門撥付的工作經費有限,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也參差不齊。
二、針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運行的審計方法
(一)針對于低保資金擠占的審計
首先,主管人員應當到低保部門取得低保資金的分配方案和具體預算計劃,掌握本年低保資金分配使用的內容構成、規定用途、具體發放單位等內容。其次,取得主管部門分配、轉撥專項資金的書面記錄,將專項資金計劃與預算相比對,確認專項資金是否按照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足額分配給項目執行單位,有無超出計劃范圍撥款的情況。其次,審查主管部門貨幣資金日記賬,核實資金是否確實撥付;同時,審查主管部門的資金往來賬戶,看是否存在挪用資金的情況。從賬簿追查到具體的原始單據,審核原始單據上列明的支出項目是否與計劃預算相符,還應考慮是否有虛假發票套現問題。最后,運用詢問、實地檢查的方法,走訪低保群眾,了解低保資金的具體發放情況。
(二)認真核對低保人員錯保、漏保情況
在審核低保人員是否符合條件時,可以運用計算機審計方式,聯合工商、運管、產權、社保等多個部門數據,進行交叉比對來發現是否存在不符合低保領取條件的人員。同時,還應結合具體走訪社區鄉鎮的詢問觀察方式,檢查是否有漏保的情況發生。具體審計方法如下:首先,在前期資料準備階段,審計人員應該整理低保家庭基本信息數據,低保人員生活保障金發放明細數據。再到相關部門取得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數據、工商企業登記數據、個體工商戶數據、戶籍信息及人口注銷登記數據、運管車輛數據、產權數據、公積金繳納數據等相關數據。其次,審計人員要對取得的數據進行整理,將低保家庭基本信息和低保保障金發放明細表以姓名和身份證件號碼為關聯條件連接整理成低保總體情況表。并將該表與其他部門取得的數據以身份證號進行關聯,生成領取低保的同時擁有其他經濟來源的明細表。再次,將不合規的低保對象名單打印分析,作為接下來入戶調查的重點對象。最后,入戶審核,對調查名單上的可疑低保對象家庭經濟狀況進行實地調查,以最終明確其是否符合標準。
三、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議
(一)加大低保資金投入,拓寬融資渠道
目前,國家撥付低保資金時一般考慮各省的經濟困難程度、各省財政補貼情況、低保數量等因素。據統計,2012年,我國財政收入占GDP比重接近20%,且快于GDP的增長幅度,因此國家應該考慮加大對于低保資金的財力支持,并根據各省的具體經濟情況,制定不同省級財政補貼率。由于不同省份的財政收入能力不同,國家對財政收入能力弱的省份應加大投入力度,降低地方財政的壓力,并尋找其他融資渠道,例如,加大社會融資,達到最終讓低保群體應保盡保的目的。
(二)加快相關部門信息化平臺的搭建
通過金保工程一期的建設,我國已經建立了一個業務網絡三級互聯,應用軟件基本統一,數據資源集中管理的信息系統。目前,我國進入金保二期工程的建設之中,二期工程的主要任務是依托國家基礎信息資源和電子政務網絡,實現各部門的互聯和互通,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在實務工作中,由于各部門各省份信息不共享而造成錯保漏保現象客觀存在,因而,應加快信息平臺的搭建,實現各部門各省份協同管理。
(三)完善低保工作法制建設,提高服務水平
目前,我國低保工作政策多是各個省份結合實際情況出臺的,其中針對于農村低保的政策內容有限;對于惡意騙保的法律制裁政策缺失,讓違規違法成本變低,不利于低保工作的有序開展。這些都是我國低保工作缺乏完善法律制度的表現。因而,國家應該出臺有關的法律法規,使地方工作有法可依,審計監督也就能夠更加明確地判斷其工作合法性,有利于低保工作的外部監管。與此同時,應該增加基層專業工作人員的數量,提高工作人員素質。頻繁的人員更換不利于低保家庭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因此,應安排專業的工作人員,為規范高效工作服務提供人力保障。
(四)加大低保工作宣傳力度,調動社會監督機制
低保對象生存能力較弱,對于信息的收集和了解能力差,因而低保工作應該加大宣傳力度,以社區為單位,有重點地進行宣傳,既可以節約宣傳成本,又可以提高宣傳效率。同時,低保工作部門應該使工作規范化、透明化,堅持低保對象公示制度,讓群眾參與到低保全過程的監督中,不僅可以杜絕“關系保、人情保”,同時也可以通過群眾監督,及時發現錯保漏保人員,利用群眾力量完善信息采集工作。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關系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的大事,所以完善低保工作至關重要。筆者在實地了解過程中深切地感受到低保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無奈,也了解到低保群眾對于低保工作規范有效執行的渴望,因此,深切希望完善法律制度上的缺陷,通過監督發現工作中的問題,切實解決低保人員工作中的客觀難題,以利于推進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凡變.進一步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對策思考[J].農業經濟,2012,(2).
[2] 馬瑜霞.促進最低生活保障金發放規范的審計方法[J].財會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