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彬
高中數學是一門基礎理論學習與實際代數運算并重的學科,教師需要靈活采用高效便捷的課堂教學方式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還需要注重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以幫助他們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數學知識水平. 本文著重探究高中數學的“問題解決”教學,幫助教師尋找對策走出誤區.
一、高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誤區所在
眾所周知,高中階段的數學知識點通常以數據計算量大與知識點抽象性高所著稱,所以這就給學生在學習相關數學知識的時候造成了較大阻礙. 教師為了幫助學生走出這一困境,可以采用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法就是其中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但是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同樣存在隱患. 以下是幾種具有代表性的教學誤區,以引起教師的高度注意:
(一)對高中數學問題解決概念理解不清
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理論,同時還需要了解一些有用的數學學習與方法,從而為他們以后層次更高的數學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教師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可以對其中具體問題進行著重講解. 但是由于種種因素的干擾,教師往往對高中“問題解決”的概念理解不清導致教學誤區的出現. 這些教師把高中數學的問題解決與習題解答混為一談,使得這種新式的教學方法發揮不出原有的效果.
(二)不重視問題解決的過程,一味地崇拜結果
在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效率而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并不考慮學生之間不同的接受能力. 同時教師在進行問題解決的時候過程太過粗糙,導致問題解決得不夠細致,最終影響了學生的高中數學聽課效果.
(三)課堂問題解決過程中學生參與度不高
教師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具有較高難度的高中數學知識點而采用問題解決的教學方式. 但是在這其中,教師所設計的課堂活動學生的參與度不高,這可能會造成學生課堂積極性下降,不利于他們自身的高中數學知識水平的提高. 此外,高中數學問題解決的學生參與度不高還會影響課堂教學氣氛,不利于高效學習課堂氣氛的營造.
二、實際策略解決高中數學“問題解決”的誤區
教師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中注重問題解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與運算能力,同時對于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起著促進與提高的作用. 為了進一步發揮高中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效果,教師應該采用實際策略走出高中數學問題解決的誤區.
(一)教師在進行問題解決時注意數學思想的注入
高中數學的問題解決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點,但是為了避免其與簡單的習題解答混為一談,需要在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注入相關的數學思想. 這種運用數學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一方面可以使得學生快速找準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提高學生的高中數學解題速度. 同時在另一方面這些有用的數學思想作為他們今后解決復雜數學問題的指導思想,便于其自身數學水平的穩步提高. 例如在學習“正弦定理與余弦定理的應用”這一部分的相關數學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應該引入“一題多解”的數學思想. 教師引導學生利用一題多解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不僅避免了問題解決與習題解答混淆的問題,同時還開拓了學生的思維,最終達到加快學生解題速度的目的. 以下是一個具體的數學問題解決,可供教師進行教學參考:
教師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一題多解的思想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使得高中數學課堂的問題解決變得更加快捷有效,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基礎運算能力.
2. 提倡自主學習探究,提高學生問題解決參與程度
教師過于重視高中數學問題解決的結果也是問題解決教學法中存在的較為嚴重的一個誤區. 在這種形式的問題解決中教師占據課堂的主導地位,使得學生無法融入課堂并降低了他們的課堂參與程度,最終不利于學生課堂聽課效率與問題解決效率的提高.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可以采用實際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逐步成為課堂問題解決的主導,從而達到高效完成高中數學問題解決的目的. 以下為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可供教師進行參考:
例如在學習“集合之間關系與運算”這一部分的相關數學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解決,并讓學生成為課堂問題解決的主體. 教師向學生設置一道具體的問題探究:已知集合A{0,2,a},集合B{1,4},a為正整數且2 < a < 5,求問集合A∪集合B的值為多少?
教師當學生閱讀完成問題之后,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思考并解決它. 教師的這種做法不僅完善了學生的問題解決過程,而且利用自主探究的形式提高了他們的課堂參與程度,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課堂問題解決效率的目的.
結 語
教師在高中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了提高問題解決的效率并快速地走出誤區,可以采用結合具體數學思想和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的教學策略,最終把學生整體的高中數學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