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易 俞薇
摘 要:廣州市具有良好的融資租賃市場和經驗,而融資租賃與船舶融資相結合,又是國際經驗中較有效的方式。基于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現狀與困境,建立船舶融資租賃交易成本模型,并以此為基礎,分析比較廣州市推動船舶融資租賃的優勢和可行性。結論顯示,以區域經濟和航運中心發展前景為支撐,船舶融資租賃在廣州市航運金融市場建設過程中必不可少,且具備發展的經濟政策條件。
關鍵詞:船舶融資租賃;成本模型;利稅優惠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0-0052-03
無論是航運中心基礎設置建設,還是航運企業中下游業務的開展,都需要龐大的資金作為支持。從國際成熟航運中心建設的經驗來看,航運中心建設及發展離不開現代金融業的支撐。廣州市具有良好的融資租賃市場和經驗,而融資租賃與船舶融資相結合,又是國際經驗中較有效的方式。因此,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研究船舶融資租賃的運作是研究廣州市航運金融的重要內容。
廣州市近十多年來大力發展融資租賃產業,截至2015年2月,廣州市注冊的融資租賃企業接近100家,業務總量從2013年的300億增加至近1 000億元。融資租賃企業如廣州越秀融資租賃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億港元,資產規模約60億元。但與津滬兩市相比,廣州市的融資租賃產業發展仍存在較大差距,這與廣州市的經濟地位和發展區域金融中心的目標不相匹配。
船舶融資是航運金融的重要內容,是航運企業將自身資信能力轉化為市場資金融通能力,吸納社會資金的活動。船舶業務本身具有資金需求量大、資金占用期限長、投資回收周期性及收益的確定性等特點。因此,對船舶企業及相關產業來說,針對船舶的融資既是必要的,也是困難的。船舶融資服務的需求主體包括船廠、船東、航運企業等。從事船舶融資服務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機構以及證券、信托、擔保、租賃和產業投資基金、期貨等非銀行金融機構。
唐斐[1]運用多遠回歸等分析方面,針對廣東省船舶融資的兩個關鍵指標“全部金融機構船舶貸款總額”即間接融資額和“航運上市公司市價”即直接融資額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顯示,廣東省2016年船舶融資需求總量達6 107.62億元,其中船舶貸款需求額為3 299.89億元。船舶貸款需求占總融資需求的比例最大。作為廣東省船舶業務的主要部分,這一預測數據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廣州市融資需求量之大、融資結構存在的不合理性。
廣州市船舶融資租賃無論從政策經濟層面,還是金融市場環境來看,都有了明顯快速的發展。但廣州市船舶融資租賃環境實際上還存在諸多困境。政策層面上,目前著眼于推動船舶融資租賃發展的宏觀政策頻頻下發,但有針對性的具體政策制度如財政、稅收優惠、風險規范等具體政策不夠完善。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傳統業務具有明顯優勢,但航運總業務水平及創新業務與廣州市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相匹配,在珠三角區域也不具備明顯競爭優勢。船舶融資租賃金融創新環境剛剛起步,市場主體參與經驗不足、金融支持機構缺乏、船舶融資租賃人才稀少等,都是廣州市船舶融資租賃發展起步困境所在。
船舶融資租賃涉及到三方,即船舶出租人、船舶制造商和船舶承租人。船舶出租人承擔融資租賃工作,船舶制造商依然行使船舶制造業務,船舶承租人是船舶的真正使用者,他擺脫了船舶所有權一次成交而造成的資金負累,而以相對較容易的方式獲得船舶的經營使用權。因此,船舶融資租賃較好地將船舶交易中的融資問題剝離出來,由專業的金融主體去完成;另外,因為船舶融資租賃服務業務的約束作用,又能推動船舶業務更快更好地運行。
船舶融資租賃模式在國際上存在大量成功的經驗和模式,在國內也逐漸形成對其優勢性的共識。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過程中,船舶融資租賃模式作為區域性產業發展的融資創新模式,其發展既有成功經驗可借鑒,又可結合廣州區域政治經濟和航運產業特點,實現船舶融資租賃的實用高效性。
目前廣州船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融資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其他融資方式為補充。結合廣州市航運企業發展的實際,我們選擇銀行貸款和船舶租賃融資兩種模式下的船舶交易成本模型來分析。
(一)銀行貸款融資模式
在銀行貸款模式下,船舶經營企業通過購買獲得船舶使用權,船舶制造商負責船舶維護,船舶經營企業還要自行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款來獲得購船資金。因此,在這種模式下,船舶經營企業除了要關注船舶業務,還要消耗精力來完成融資任務。
利用現值法[2],將兩種融資方式的總成本進行折現比較。其中,銀行貸款購買船舶的主要成本是船舶承買企業的首付款、貸款本金、貸款利息加總再減去利稅優惠及船舶殘值價值。如式(1)和式(2)所示。
其中,NPV1為船舶企業銀行貸款融資模式下的船舶成本現值,C為購買船舶時的首付款,Ti為每期貸款總額,Ii為每期利息總額,Si為每期節稅總額,f為資產殘值率,r為所得稅率。
(二)船舶融資租賃模式
在船舶融資租賃模式下,船舶經營企業可以專注于船舶業務的經營,提高船舶業務的競爭力。船舶購買及融資活動轉移給船舶租賃企業,由船舶租賃企業來提供專業的船舶業務辨識及船舶金融服務。
船舶融資租賃可以有多種模式,其中我們選擇較為簡單的模式。假設全額融資,均速提取折舊。船舶承租企業船舶使用總成本由船舶租金、手續費加總減去折舊抵稅效益。如式(3)和式(4)所示。
其中,Aj為每期租金總額,T為船舶總造價,ej為每期利息總額,sj為節稅總額,f為資產殘值率,rp為所得稅分享率。
在船舶融資租賃模式下,融資和租賃業務形成關聯性,船舶購買的實際主體不是承租企業,而是融資租賃公司,因此,稅費優惠首先被船舶購買方融資租賃企業享有,然后,融資租賃企業可以將這種優惠向船舶承租企業即船舶經營企業讓渡。因此,式(4)中, 即融資租賃企業向船舶承租企業讓渡的稅利優惠比率。
(一)融資額度優勢
商業銀行出于風險控制的目的,一般不可能推出百分之百的融資產品,因此,要向商業銀行貸款,首先船舶借款企業要有足夠的自有資金來補充,因此,在式(1)中,存在要求船舶購買方支付的首付款 。受過去廣州市航運經濟發展水平的約束,廣州區域內航運金融參與主體、服務產品數量遠不能與國內其他區域如上海市天津市相比,因此,商業銀行對其船舶企業貸款額度的選擇也較謹慎。
在船舶租賃融資模式下,出租人可以基于風險評估,允許承租人獲得百分之百融資。從式(3)中可看到,船舶租賃融資模式下,船舶承租企業不用先墊資自有資金。因此,無論是什么規模的企業,只要船舶運營業務具有市場競爭優勢,都可以通過船舶融資租賃獲得船舶使用權。這對大量中小企業來說,特別具有融資優勢。
(二)融資期限優勢
對商業銀行來說,貸款期限越長,利率越高,風險也越大。從期限上來看,銀行貸款的期限n由銀行貸款產品業務種類決定,受銀行貸款風險控制的影響。n的主要確定權在借款方。在廣州區域內,參與航運金融的商業銀行必須面臨航運貸款資金長期性的特征。對商業銀行來說,雖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但目前還缺乏對沖長期貸款風險的有效工具,因此,航運企業的商業貸款本身不被商業銀行偏愛。
船舶融資租賃在租金支付方式和期限約束上具有靈活性,出租人因為具備專業船舶租賃及業務前景判斷能力,他們可以根據船舶承租企業的具體情況來與承租企業協議確定租金支付期限及方式,因此,m的靈活性更大。
(三)還款優勢
銀行貸款可以是等額還貸,也可以是加速或減速,還款額由銀行產品本身屬性來確定。但是,租金則可以根據船舶承租企業的業務收入情況來確定,旺季時可以多付租金,淡季里則可少付租金。這樣的還款方式與船舶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的收支節奏較匹配,為船舶經營企業發展減輕負擔。
(四)抵稅效益優勢
廣州市受惠于南沙自貿區的成立,一些新的科技公司、金融創新企業在自貿區政策優惠支持下率先享受到企業經營利稅減免。但目前針對船舶融資租賃企業的具利稅優惠政策還未形成。而廣州市針對船舶融資租賃企業設備購置已有具體的優惠政策,如對廣州市融資租賃企業,以不高于其項目設備購買價款的0.5%(含0.5%)作為補貼總額,融資租賃方、承租方分別按照補貼總額80%、20%的比例進行補貼;對于融資租賃企業購入該市先進制造企業生產的設備,按不高于合同金額的0.5%(含0.5%)給予融資租賃企業補貼[3]。
對于銀行貸款來說,可以獲得一定的貸款利息免稅優惠。但從長期來看,上式中的sj比si更具有數量上的優勢。船舶融資租賃條件下,租金手續費和折舊費都可以作為免稅優惠的基數,目前較為成功的融資租賃模式如德國的KG基金模式和英國稅務租賃模式,都具有25%以上的折舊率,且允許租賃前期加速折舊,使船舶出租人和承租人都獲得更大的稅收優惠,提高了市場上船舶融資租賃的積極性。而這種優惠同時又可以惠及船舶融資租賃公司及船舶承租企業,促進市場主體的發展。
(五)融資渠道優勢
在銀行貸款模式下,船舶經營企業獲得資金支持的渠道比較單一。但在船舶融資租賃模式下,融資業務由融資租賃公司承擔,融資租賃公司可從多個渠道來擴大資金來源,使更多資金進入船舶買賣流通領域。而作為船舶業務經營企業,它們可以卸下融資的重擔,專注于船舶業務,又能以較少的租金來獲得船舶使用權。因此,船舶融資租賃公司在整個船舶交易及業務經營市場中起到杠桿的作用。
(六)航運綜合性人才的培養優勢
船舶租賃企業作為節點,將舊有模式下的金融機構、船舶運營企業和船舶制造企業進行聯接,并運用船舶租賃企業提供的關于金融、船舶營運的專業服務,撬動金融市場的資金匯聚、船舶制造的繁榮以及船舶運營業務市場高效性。因此,船舶租賃企業服務的專業性和高效性,是船舶租賃企業存在的關鍵所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航運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和培養。
目前《廣州市高層次金融人才支持項目實施辦法(試行)》(穗金融〔2014〕83號)就加強了融資租賃業人才培養的扶持政策,對相關人才培訓機構給予經費補貼。
船舶融資租賃與其他傳統融資方式相比,具有明顯的專業性和綜合服務性,是國際上較受肯定的船舶融資方式,其在廣州市的發展,也具備了良好的政策基礎。如果突破發展困境,發揮其在船舶融資過程中的優勢,就能為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供良好的融資服務。
政策層面,要積極促成自貿區針對國內外優秀船舶融資租賃企業落戶區域政策,除了加強現有的針對融資租賃企業成立和動作的補貼政策,還要借鑒國外成功經驗,推出船舶融資租賃相關的利稅優惠政策,不僅從短期內支撐融資租賃企業的成立,還要從長期政策優惠上促進融資租賃企業發展積極性和可能性。同時,重視融資租賃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以人才培養為出發點,帶動整個船舶融資租賃行業的發展和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