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應用和普及,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方式也發生較大變化,特別是網購方式得到人們的重視。在網購營銷戰略中,“雙十一”吸引著人們的廣泛關注,所以,在本文中,利用相關意見讓高中生認識到網購的重要性。
關鍵詞:網購;“雙十一”;經濟學
網購盛宴“雙十一”是在每年的十一月十一日,這天也稱為光棍節。在這一天,天貓、京東等一些大型商務網站開展大規模的打折、促銷活動,以此來提高消費額度以及利潤。
一、激勵理論
在經濟學理論上,激勵主要是引起一個人作出某個行為。如:預期的懲罰與激勵,在研究經濟、理性基礎上,人們行為的執行要促進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該基礎上,通過成本與利益,為自己做出理想的決策。利用節假日實施打折促銷活動,是企業營銷中最為基本的實施手段,特別在我國的各大節日中,存在多種類型、多種形式的打折活動。但這些打折促銷活動還比較傳統,網購則改變了這種傳統的促銷方式,利用價格激勵方式為人們形成較大條件,促進了“雙十一”促銷活動的形成。如:心理激勵方式,“雙十一”也是光棍節,在學校中,被帶入到促銷活動中去,特別對于一些單身來說,不僅僅是因為價格,也是在心理上形成慰藉的主要方式。如:示范效應。因為人們的消費行為受消費水平的影響,人們在消費期間,會與周邊同一個階層的人保持一致,很多人盡管沒有節日促銷也在網購,在這種示范形式下,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 1 ]。
二、需求理論
在經濟學理論上,需求是在一定時間內,在特定價格水平下,消費者主動購買商品,這種需求的體現不受價格因素的變化,與其他因素存在較大關系。例如:收入水平的影響,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收入水平影響著人們的消費觀念,因為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生活質量得到提高,網購逐漸成為人們思想觀念上的主要部分。并且,互聯網得到較大應用和普及,特別是智能手機的使用,給一些零售商帶來較大的發展機遇,在這種情況下,促進了網絡營銷的積極發展,提升了實際的運行效率,并給網購行為提供有效保障。受需求價格的影響,商品價格與需求量呈現反方向關系,在經濟學理論上,價格的變化與需求量影響存在一定的彈性關系。主要表現在,當一個商品價格變化時,影響商品需求量,說明該商品具有彈性。但對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必需品,如:食鹽、大米等,沒有彈性特征,價格與需求量并沒有較大變化。但在網購上促銷的服裝、鞋、包等這些商品,存在明顯彈性,其需求量受到較大影響。針對這些商品,在不斷降低價格的同時,擴大銷售量,這樣才能達到較高的收益目的[ 2 ]。
三、成本分析
從經濟學理論進行分析,天貓之所以連續執行“雙十一”促銷,是因為能夠獲取到更大的經濟效益。打折促銷最為主要的實施目的是存在較低成本,網購與實體店相比較,存在較大的成本優勢,主要表現在:
其一,在網上銷售的商品,其商家不需要定期繳納商鋪租金。雖然天貓需要定期給淘寶繳納一些費用,但這些費用與實體店相比較來說,天貓繳納的服務費都很少。
其二,在網絡上銷售的商品不需要對其大量存貨,實現品牌商與生產商的統一銷售方式,減少了專門倉庫的使用,降低了實際的儲存成本。
其三,在實體店需要聘請員工,包括銷售人員、結賬人員等,但網購只需要幾個技術人員、客戶就能完成交易,具有人為成本的優勢。
其四,實體店要定期對銷售區域繳納一些資金,但受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影響,還是不夠成熟,所以,在稅收方面為其節省大量資金[ 3 ]。
四、效用分析
在2009年,“雙十一”成為全民購物盛宴,影響著80后、90后的生活方式。因為“雙十一”是利用大減價、從眾心理等多個方面刺激消費者,能夠實現較大經濟效益。效用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期間,從內心得到滿足,一般情況下,人的主觀意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效用大小。在經濟學理論上,消費者愿意支付的價格和實際價格差稱為消費者剩余,如果消費者的剩余數大,在購買過程中,消費者的滿意程度就大。所以說,消費者的剩余大小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存在較大關系,在“雙十一”促銷活動中,利用價格優勢方式,拉開消費者支付與實際支付的價格,保證消費者在獲得最大效用基礎上,增加自己的購買行為。
五、總結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發現,“雙十一”成為全員購物的主要盛宴,影響著高中生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等。因為“雙十一”通過大減價的方式從心理、需求等方式刺激消費者,特別在一些節日進行促銷活動。所以,作為一名高中生,要形成一種理性消費的觀念,避免沖動消費,保證金錢價值的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 高會靜.網購盛宴"雙十一"的經濟學解釋[J].新經濟,2015(29):5-6.
[2] 劉康,董闖,王璐瑤等.不同年齡群體網購消費特征差異研究--以2013年雙十一網購狂歡節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4(19):72-74.
[3] 丁曉晶.“雙十一”購物現象產生原因的經濟學審視[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6,37(7):133-136.
作者簡介:王靜怡,河北石家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