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荷雨
摘 要:本文對水稻生產的制約因素進行分析,探討農業資源匱乏、突破性品種的缺乏和機械化水平低等原因對水稻生產的影響。
關鍵詞:水稻;生產;制約因素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65%以上的人口都在食用水稻,水稻每年的消費量非常大。如果水稻的生產出現問題,就會導致一個很大的缺口,甚至會出現糧食安全問題。水稻是我國的重要的產業,可以在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1 農業資源匱乏,水稻生產潛力挖掘不充分
我國的人口眾多,土地資源人均不足,這種問題在短期內不能改變,所以資源短缺的問題非常嚴峻。我國的水稻種植面積逐漸的擴大,在1990年至今,水稻的種植面積基本持平。在水稻種植的環節,會消耗大量的水資源,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水資源不足制約了農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農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近70%,而水稻生產占整個農業用水量的65%。在水稻生產的過程中,自然災害和經濟損失導致的水稻生產不順利,在南方地區,夏季降水多,但是冬季缺水,這些自然問題對水稻生產產生不良影響。在這種缺水的條件下,我國的水稻生產潛力并不能充分的發揮,只能發揮出60%的潛力。據相關的統計分析,我國1999年到2003年水稻的平均產量的差別比較大,我國的水稻生產能力存在局限性,而且生產方式非常的落后,不能研究相關的技術提高水稻的產量。
2 突破性品種缺乏,產品結構的矛盾非常突出
我國的水稻生產應該推出不同的品種,形成不同的組合,但是,我國水稻的品種比較單一,并且不能形成科學的組合。從1995年到2010年,我國的水稻品種在增多,由325種增加到714種,水稻推廣面積在上升。在2014年,我國的水稻品種有735種。但是,水稻生產中,品種還是存在局限性,導致水稻的單產面積比較低。
我國在進行水稻種植的過程中,長期以來都是以提高產量為目的,但是,水稻的質量卻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導致優質水稻的數量不足,產量也不高,糧食部門在生產水稻的過程中,并不能針對水稻的品種進行種植,導致水稻出現了混收和混儲的問題,水稻的檔次越來越低。在2008年,我國已經有446個水稻品種,但是品質在三級以上的只有200個品種,一級水稻的品種僅有27種,說明優質水稻的品種非常少。現在我國的稻米在供應的過程中,總量幾乎可以保持平衡,而且每年都會有盈余,但是在水稻生產中,會產生結構性的矛盾,普通和低檔的水稻比較多,但是高檔優質的水稻數量少,而且在不同的區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早稻米和中稻米的數量非常多,但是晚稻米的數量不足,普通稻米的數量過剩,但是優質稻米的數量供不應求。城鄉居民對稻米的消費需求也在發生轉變,對東北粳米的需求量在上升。
3 機械化作業水平非常低,主導技術不夠普及
在我國的水稻生產中,機械化水平有待提高,特別是在種植水稻的環節,機械化水平與一些發達國家存在差距,其基礎非常的薄弱。在2008年,水稻的耕作和收割中采用機械化水平只有42.7%。現在我國水稻種植機械和各項技術還處于初步的研發階段,在這個階段,機械化作業需要耗費很多的費用,而且還未形成具有特色的水稻機械化作業技術體系,相關的服務體系有待提高。在農業機械服務領域,應該朝著機耕、機播的方向發展,服務模式應該由傳統單一的模式逐漸朝著全面的模式發展,實現全程的承包模式。近年來,我國的水稻生產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很多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導致了水稻生產人員的整體素質下降,所以水稻的生產還是以粗放型的生產為主,在技術方面為了節省成本和勞動力,一般都是采用一些最簡便的栽培技術,這就導致了一些提高產量的技術不能及時投入到水稻生產中。
4 水稻生產技術對提高單產的貢獻率不足
近年來,研究出了一些水稻的高產品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水稻的生產效率,但是這些新型的育種的增產潛力非常的有限。為了進一步完善水稻的生產能力,使水稻生產可以抵御水資源不足、全球氣候變暖等自然條件的制約,應該完善抗旱節水型水稻的推廣。近年來,水稻的品種越來越多,而且其品種更新很快,但是很多水稻種植人員對水稻的新品種了解并不多,而且各類栽培技術并不健全,導致新品種的潛力不能充分的發揮出來。而且水稻的耕作技術不能與經濟發展一致,很多水稻機都是在外國進口。
5 結語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我國是人口大國,對水稻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應該找出影響水稻生產的因素,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何金均,王立臣,宋建農,劉娟容,林桂竹.水稻種植機械化發展現狀及制約因素分析[J].農機化研究,2013,02.
[2] 楊忠炬,毛學權,李平,田永久,廖志勝.我國雜交水稻種子出口貿易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分析[J].雜交水稻,2015,02.
[3] 戈芹英,張朝鐘,王勤,田文偉,陶加進,萬衛東,梅俊輝.保山市隆陽區水稻機械化生產的制約因素與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