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書權
《數學課程標準》倡導學生通過主動探究來獲取知識,使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單純地依賴于教師的講授. 在這種主動探究的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標準》還提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 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整合,可以改善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探究,從而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實踐談一談初中數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一、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開展數學實驗
(一)形象直觀地揭示數形關系
數和形是初中數學的兩大支柱,數形結合思想就是通過數與形(以數解形,以形助數)處理數學問題. 在初中數學中,諸如函數圖像的形成、圖形的變換、方程解的幾何意義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演示功能,運用動畫模擬、過程演示、內容重放等手段,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變化有序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并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二)驗證和發現數學規律
計算機具有極其強大的運算功能和圖形處理能力. 利用“幾何畫板”中的測量功能,構造動態數學模型和數據圖表,可以動態的保持給定的幾何關系,便于學生自行動手在變化的圖形中發現恒定不變的幾何規律,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幫助學生認識和掌握規律,提高思維能力.
(三)變“聽數學”為“做數學”
教育的本質在于參與,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 在初中數學實驗教學中,學生通過操作計算機,真切的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做數學”中發現數學,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激發學生潛在的探究創新意識.
(四)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問題解決
在信息技術環境中,“多元聯系表示”得到充分發揮,它為學生提供了交互式的學習環境. 許多計算機軟件不僅是一種多媒體的演示工具,而且也是一種幫助學生探索和理解的工具,它豐富和擴展了數學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驗進行測量和計算,提出假設并予以證明或否定,從數學模型的建立到演示、從性能預測到規律的探求,從而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進而解決問題.
二、利用“幾何畫板”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直觀思維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科學,其特點是抽象. 思維“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使數學變得深奧難學,數學教學借助思維的外殼——語言,進行思維的“翻譯”和“交流”.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傳遞動態信息的特點使思維“可視”,升華數學的理性. 數學源于直觀與實踐. 從直觀思維到抽象思維,從感性認識到抽象認識,是中學生認知的一般規律. 中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知識學生難于理解,通過用“幾何畫板”制作成課件,進行直觀演示,輔助教學,可以突破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直觀思維能力. 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與傳統教學相比,他的最大特點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模式的轉變,而“網絡環境的教學模式”正是其于交互型整合方式所產生的,目的是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自主建構知識,變被動的聽和練為主動的探索和運用.
三、對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幾點思考
(一)教師始終要起到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的介入應體現一種新的教育觀念,而不只是教學內容數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穎,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是人. 我們不應讓“人機對話”取代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否則,現代媒體成了教學機器,教師成了鍵盤手. 這樣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是極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發展個性.
(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應不求時髦,但求實用
課件的運用應整合于課堂教學內容之中,針對以抽象思維、邏輯推理為培養目的的數學教學,課件中存儲內容要精練,畫面要簡潔,講解和推導應由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自主完成. 應根據數學自身特點,針對各自不同的教學思路,靈活調用各模塊里的內容,設計自己的教學過程,表現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微機教室應成為數學教育的理想場所
在人手一機的微機教室,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自己動手操作、觀察、發現、研究問題,在網絡中查找數學資料,形成學生動手“做數學”的模式. 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再把學習數學看成負擔,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享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學生直接動手操作,使實踐能力、觀察能力、歸納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鍛煉,更有助于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
四、對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的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必須適應新的形勢,更新觀念,改革創新. 因此,教師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而新的課程標準更是向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數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 ”作為教育工作者,身處教育教學法改革的前沿,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接受挑戰,真正從數學教學規律自身特點出發,將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實施有機整合,以豐富課堂內容,改變教與學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形 象生動、通俗易懂而又激發思維、體現自主建構的課堂氛圍,使信息技術成為黑板、粉筆、三角板、模型一樣得心應手的工具,讓學生切身體會數學的美,全面提升課堂效率,做好新課程改革.
這樣數學乃至整個教育才會有創新,才會有發展.
總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我們傳統的數學教育思想與教學模式,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無疑將是信息時代占主導地位的數學課程學習方式,必將成為學校數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法. 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數學課程的結合,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提高了學生數學的興趣,對于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