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明 楊露菲
【摘要】:我國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美術、工藝課本中已經把剪紙作為教學內容,讓千千萬萬的少年兒童了解和學習,在客觀上對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通過實際調查研究和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了解到當前剪紙藝術在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的問題,因此,針對面臨的問題提出建議與解決方法,最大限度的發揮剪紙藝術在小學校園的積極作用,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這一優秀的民間美術。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剪紙藝術;建議與方法
剪紙藝術在融入小學美術課堂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學生學習剪紙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剪紙教學的方法滯后、學校對剪紙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等。因此,筆者主要從激發學生學習剪紙興趣、遵循學生學習剪紙的基本規律兩個方面提出推動剪紙藝術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建議與解決方法。
一、激發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比較差,容易被外界環境所干擾,因此,剪紙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剪紙興趣。其實,剪紙作為一種視覺藝術,本身對小學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教師只需要緊緊抓住這一點,發揮所長即可。要激發學生的剪紙興趣,學校和教師可以從創設優美的學習環境、把握學生的欣賞能力、注重教材的重組創新、開展豐富的剪紙活動入手。
1、創設優美的學習環境
舒適幽雅而又富有濃郁剪紙藝術特色的學習環境,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剪紙學習中來。因此,有條件的學校除了可以設置專用的剪紙課室和剪紙配套工具外,還可以在剪紙專用課室及整個校園大環境中營造剪紙藝術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比如在學校的各個顯眼角落、宣傳櫥窗、各個樓層樓梯口、走廊等地方展示學生和教師的剪紙作品,普及與剪紙相關的知識,讓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剪紙藝術。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室的墻壁上和窗戶上貼上學生自制的裝飾剪紙作品,在教室活動區角里放置豐富的剪紙材料和學生的作品,學生可自由操作、玩耍。這些剪紙藝術環境的布置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有情趣的、歡樂的氣氛,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剪紙的興趣。
2、注重教材的重組創新
通過收集剪紙資料拓寬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剪紙的興趣。學生對不了解、不知道的東西總是非常感興趣,而學習美術課本上的內容,除了一些制作過程的圖片,就是一些文字說明,一日了然,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如果這時教師給學生介紹一些他不了解的知識,有關剪紙的歷史、圖片;觀看一些剪紙實物和剪紙動畫視頻等,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會被調動起來。比如在剪紙教學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顯示各種各樣的剪紙圖片,從古代的到現代的,從簡單的到復雜的,從剪紙圖案的到剪紙現實生活應用的,最后出示值得收藏的精美剪紙,在學生欣賞剪紙的同時,教師可以介紹有關剪紙的歷史、故事等,一旦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就抓住時機提問。通過這些傳統與現代的剪紙藝術精品展示和有關剪紙內容的講解,在視覺上給予學生強烈沖擊和震撼的同時,使學生對剪紙的歷史與形式也有了一定的認識。
3、開展豐富的剪紙活動
豐富多彩的校園剪紙活動,在推動剪紙藝術在學生中傳播、傳承的同時,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小學校園可以經常舉辦與剪紙有關的活動。比如,每年定期在校園內舉辦剪紙比賽,并為優秀剪紙作品頒發榮譽證書和獎品,同時,優秀的剪紙作品可以在校內進行展覽或者發表在校刊雜志中,學生在獲得認同之后,一定會激勵他們去創作更有新意的作品;班主任或美術教師可以將學生中比較優秀的剪紙作品在班級的展示角或教室窗戶上進行展示,也可以將學生剪紙作品制作成電子展示冊,供學生和家長的欣賞;可以邀請剪紙藝術家走進校園,面對面的向學生傳授剪紙技巧和剪紙知識;走出校園,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剪紙比賽,在更高的平臺鍛煉學生的剪紙能力,提升學生自信;組織學生參觀剪紙博物館,欣賞剪紙精品,陶冶情操,提升藝術境界;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向社會各界人士宣傳剪紙藝術,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興趣和熱情,而且為民間藝術的繼承和發揚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二、遵循學生學習剪紙的基本規律
剪紙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的反映和沉淀,通過研究學生學習剪紙藝術的基本規律,對學生更好的學習剪紙知識,扎實剪紙技能提供理論支持與幫助。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兩個環節,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剪紙藝術,推動剪紙藝術在學生間更好地傳承與發展。分別是: 臨摹與創作相協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臨摹與創作相協調
剪紙教學活動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分階段進行,因為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動手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及創造力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第一階段為一至二年級,這個時期的剪紙教學活動主要以“臨摹”為主,臨摹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是學生真正認識和理解剪紙的第一步。教師可以復印一些簡單、容易又富有代表性的例圖,如簡單的動物、人物、植物等造型,讓學生剪刻,讓學生從中初步了解剪紙藝術的造型、技能、技巧、藝術特色、表現手法、藝術內涵,領略剪紙藝術造型美和意趣美,初步領會和掌握剪紙藝術的技能、技巧和特有的藝術表現語言等。并訓練學生的眼、腦、手的協調能力,啟發學生的審美思維和創造表現欲望。第二階段是三至四年級,這個時期的剪紙教學活動以剪出復雜的圖形為主,輔以圖案的修改,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先給學生展示一個形象的圖案,比如狗、貓、花、草等,再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例圖,通過將例圖的造型和紋樣改一改、變一變、加一加等形式將自己所要表達的做法添加進去,變例圖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第三階段是五至六年級,這個時一期的剪紙教學主要以創新為主,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此時學生己經掌握了基本的剪紙技術,能夠完成基本的圖案,可以鼓勵學生大膽設想、大膽創作、運用剪紙特有語言和技能技巧,創作出屬于自己的作品,讓他們感受自身的能力所在和成功的快樂。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剪紙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藝術學科,它以繪畫與手工制作融為一體,必須了解其藝術要領,掌握技能技巧和表現手法,同時又能從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在剪紙實踐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適當穿插一些簡單的理論知識、理論要點是非常必要的,這樣會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既掌握了理論知識,又能將理論更好地運用到實踐學習當中,從而達到更好的目的。在實踐引導的過程中,可以給學生穿插講授相關剪紙方面的基礎知識,從了解簡單的剪紙工具,材料,到剪紙的表現方法、技能技巧等知識,從簡單的剪紙造型符號入手,到一些代表性圖案、紋樣,由簡到繁指引學習,有利于讓學生掌握剪紙的方法、要點,對以后學習剪紙藝術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剪紙技能、剪紙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實現課程的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例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每年的重陽節去敬老院慰問老人,送去水果,送去問候。除了這些之外,還可以送去學生們的剪紙作品,把好的剪紙作品裝裱好掛在走廊、房間里,裝點他們的生活。又如,在學校的跳蚤市場上展示學生平時的剪紙作品,當他們的作品成為同學們爭相購買的對象時,孩子們感受到來自同學的贊揚,體會到剪紙的成就感。在獲得認同之后,一定會激勵他們去創作更有新意的作品。
參考文獻:
[1]葉紅娜. 關于小學剪紙課教學的初淺認識[J].中小學教育研究,2001(3).
[2]謝明霞. 論小學剪紙課創新能力的培養[J].少年兒童研究,2011:24.
[3]曹淑鳳, 李菊. 剪紙教學:讓學生們心靈手巧[J].天津教育,2016(12).
[4]馬建軍, 美術教育中的剪紙教學[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7(1).
[5]喬元正. 審美品格:藝術教育的應然追求[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9(6).
[6]師金霞. 剪紙藝術引進小學美術課堂[J].科學中國人,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