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能力、觀察、思維能力以及提高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徑。從學生一生的長遠發展著眼,我們應該同時教會學生“生存性寫作”和“存在性寫作”,要引導學生在“不自由的狀態下自由寫作”。而提高學生寫作素養,增加學生寫作積累,就是讓他們能夠在各種限制中獲得寫作的自由,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希望通過恰當的引導喚起學生過往的某種生活經歷或情感體驗,讓他們從中提煉出合適的素材應用于作文寫作當中,從而能夠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學會運用修辭和優美語句豐富文章的內容,讓表達更生動、充分。讓學生走出沒事可寫、缺少真情實感的枯燥狀態,培養良好的寫作能力。
一、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世界文學大師莎士比亞曾說過“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可見興趣本身是一切學問的動力之源。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大都不是來自寫作本身,而是來自教師如何引導和呈現——即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讓學生喜歡寫作首先要讓他們喜歡表達,將自己的觀點、想法準確地表達出來,用語言并去贏得聽眾,獲得別人的認可和共鳴,從中體會到表達帶來的快樂。講故事比賽是幫助孩子積累語言的好辦法,通過講述各種不同情節的故事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體會不同的詞匯組合在一起產生的神奇的效果,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春游、秋游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們和大自然親密接觸,身臨其境體會“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的清新曠遠,感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夏日情趣,細數“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領略自然風光,談古論今,激發熱愛生活,珍惜光陰,珍愛生命的激情,喚起對古詩文的憧憬和熱情,升華內心的情感體驗;通過作文競賽活動,鼓勵學生用文字言情、抒志,并給予中肯的評價和適當的嘉獎,必會增加學生寫作信心。
多種形式的作文教學,讓學生充分感悟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保持對寫作的新鮮感,積極調動學生用文字表情達意的熱情,從而為激發寫作欲望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讀萬卷書,練寫作之法
詩圣杜甫曾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大量的有益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教學也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對指導學生作文起到奠定基礎、方法指導的重要作用。閱讀教學不是簡單的分析課文、理解課文,而是通過這種分析和理解逐漸培養、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運用能力。在學習課文過程中認識、掌握修辭方法、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在寫作時恰當地運用這些方法為自己服務。而我們常常會遇到學生不會遷移的情況,這是因為他們對這些方法缺乏深刻理解或沒有及時實踐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參透教材的同時參透學生習作。每一篇課文,都要緊緊抓住其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學生的每一次習作,我們認真分析他們習作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講評時做到心中有數。備課中充分注意,講課中及時點撥,比如《人物描寫一組》中小嘎子、嚴監生和王熙鳳三個人物通過語言、動作、神態、衣著、外貌的描寫,讓人物躍然紙上。教學時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反復品味,理解之后讓學生活學活用,抓住本班某個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等特點說一說,其他同學猜猜他是誰。通過這樣及時有趣的訓練,讓學生很好的掌握了描寫人物的方法,再通過寫作的方式鞏固運用,事半功倍。
三、加強學生的寫作積累,培養課外閱讀習慣
“愿意寫與有內容可寫,這是寫好文章的前提,是基礎,我們要抓好作文教學,就應該追本溯源,先解決好這兩個問題,并在解決這兩個問題過程中,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所以,在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的基礎上,需要讓孩子們積累多方面的素材,知識,多閱讀課外書,因為讀是寫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續、鞏固和發展,指導學生每天閱讀一些適合兒童的課外讀物,讀后寫體會。讀什么書?怎么讀?才能有效提高作文水平。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性別特點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書籍,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其次,引導學生讀名家名篇,讓他們感受大家的文學修養,提高語言感悟和鑒賞的能力,汲取名著里的精華。書籍的選擇不應有所局限,而要涵蓋古今中外,詩歌、小說、散文、雜記等博采眾長,領略不同的文學形式,不同的語言風格帶給我們的賞心悅目。再根據具體的作品選擇略讀活精讀的方式,略讀了解風土人情、歷史人文。精讀品味文字中蘊含的情感,體會詩歌語言的凝練和作者斟詞琢句的用心;沉醉古今文人的文學風骨,享受語言的熏陶。也可在書上做適當的標注,記錄自己的讀書的點滴體驗和所感所想。可以使學生豐富語言,增長知識,積累材料,提高思想素質。
四、挖掘生活素材,重視學生的寫作藝術
社會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學生的習作也是如此,應該來自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大自然,發現自我,發現社會與發現大師。有價值的素材應該潛藏在日常生活中,讓學生學會憑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對客觀現實生活進行人化,審美意識化用自己的全部生活和心靈去把握生活素材。養成善于用心觀察生活的好習慣,用心體會生活經歷和見聞,同時學會養成積累生活經驗的習慣,建立一個語言積累本,記錄閱讀中的優美語段,有啟發和感悟的語句;同時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聽、所感、所悟……長期積累下來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寫作時就會茅塞頓開,醍醐灌頂,才思泉涌,有內容可寫,也會寫得真實豐滿。讓學生寫自己最感興趣的東西,鼓勵學生去觀察、分析、記憶、體驗生活……激發學生的創作激情和靈感,從而促使學生發揮聯想和想象,調動積累的生活經驗和閱讀感悟,挖掘出閃亮的、真實的寫作成果。只有這樣用心靈來說話,用心靈來感悟生活,作文才有深度和力度。也會促使學生從被動完成任務式寫作到主動表情達意式創作。
【參考文獻】
【1】錢理群.關于中小學作文教學的斷想
【2】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