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義紅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事物的理解. 這個建構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修訂稿)》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通過動手、動眼、動嘴、動腦去建構模型,主動獲取知識與技能、方法與思想. 這樣的自主探索,根植于學生主體,經歷知識的產生與形成,隨物賦形,自然衍生.
一、動眼觀察,獲得認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視覺情景,提供直觀可辨別的數學現象(即數據、圖表、模型以及材料),引導學生觀察,獲取有用信息進行分析,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與規律.
在教學《商的變化規律》,教師先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搶答):20 ÷ 2,560 ÷ 80,200 ÷ 5,200 ÷ 50,120 ÷ 2,28 ÷ 4,140 ÷ 20,280 ÷ 40,40 ÷ 2,80 ÷ 2,200 ÷ 100.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答案,并隨機把卡片張貼在黑板上. 教師問:同學們又快又對地完成了口算,你能對這些算式依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嗎?先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發現呢?學生通過觀察得出結論:1. 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變了;2. 除數不變,被除數和商變了;3. 被除數和除數變了,商不變. 這個發現就是對口算卡片分類的標準,這就使學生獲得了商的變化規律的第一個初步認識,即什么變了,從而為怎樣變和為什么變這兩個較高層次做鋪墊.
二、動嘴交流,獲得方法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 學生動嘴交流,就運用數學思維進行表達,甚至是借助語言建立和培養數學思維.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越來越認識到交流的重要性,常常采用小組交流和組間匯報的形式達到學生動嘴的目的,促進學生建立模型,進而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在教學“統計”(人教版二年級上)時,教師完成最喜歡的動物的統計表后,讓學生把統計表的數據在統計圖上表示出來,師:同學們,我們剛才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出最喜歡的動物的數量,為了能更直觀地看出最喜歡的動物誰多誰少,你還能怎么辦呢?(生:統計圖)師:對,請打開2號信封,取出一張這樣的方格紙,大家先商量商量怎么涂?
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發現,用以前的方式“一格表示一人”涂色,格子不夠. 師適時追問:怎么辦?再度引導學生動嘴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方法:1. 在表格上面添格子表示;2. 在表格旁邊占格子表示;3. 用一格表示兩人. 學生獲得方法后,完成格子圖,這個過程,學生通過交流明晰知識的節點,并在節點上增長新的知識.
三、動手操作,獲得技能
“數學教學是活動中的教學. ”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感受到數學知識都是自己親自動手“做”出來的. 動手操作,不僅對演繹活動下的“雙基”產生作用,同時對具有情景性的、過程化的“基本經驗”和“基本思想”的形成也是至關重要的,相比較而言,對基本技能的形成最為明顯.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人教版五年級上)時,教師作了兩個層次的操作:1. 用數方格的方法探索計算面積. 學生通過操作能夠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并初步感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 師: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邊形都可以用這個方法計算呢?現在請大家驗證一下. 2. 分組合作動手操作,探索圖形的轉化. 小組用課前準備的平行四邊形進行剪和拼. 圍繞“轉化成一個什么圖形”進行思考. 組織學生動手實驗、合作交流開展探究活動. 通過拼剪的圖形過程獲得“剪—平移—拼”的方法.
上兩個環節的遞進安排,根據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知識,同時因為這個結果是他們親自動手操作得出的,不是教師強灌給他們的,所以不易遺忘,記憶深刻,同時促使學生向更深層次地去學習數學,總結出更多的規律,樂于探究數學.
四、動腦思考,獲得思想
新課改后,教師對小學數學教材中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倍加關注. 如集合思想、統計思想、符號化思想以及極限思想等. 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滲透數學思想,尤其對一些高于生活的數學思想進行初步感知,這對養成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大有裨益.
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利用原有的認知經驗,希望借助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嘗試把圓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但是任意把圓剪成幾塊后,發覺無法達到預期目的. 教師演示把圓平均分成8份,先把上面的4等份和下面的4等份分開,再交叉地拼在一起,引導學生思考拼成了一個什么圖形的近似圖形?為什么說是近似的平行四邊形呢?讓學生繼續觀察,將其中左邊的一個等份再平均分成2份,將一小份移到右邊拼起來,現在拼成的圖形近似什么圖形?
學生認識到圓面積可能與長方形有關,教師組織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圓,剪一剪,拼一拼,并思考拼組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關系. 并嘗試完成下列問題:你拼組的是什么圖形?拼組的圖形面積與圓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拼組后圖形各部分相當于圓的什么?
教師課件演示圓平均分成了8份、16份、32份,拼組成的圖形. 然后問,如果無限分下去,雖然這些圖形的形狀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們的面積大小有改變嗎?體會到平均剪下的塊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照此探究推理,發現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而這里的無限等分,就是極限思想.
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動眼觀察、動嘴交流、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這些富有生機的自主探索,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參考文獻】
[1]高雪茹.讓智慧在學生手尖展現[J].新課程學習(下),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