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蘭
【摘 要】
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對控制整體教學過程,傳授知識,啟發(fā)思維,以及進行實時反饋極為重要,課堂提問是技巧更是藝術,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常用但難以精用的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課堂提問,掌握其原則策略與設計方法,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提問教學 實施策略
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提問教學策略是所有教師都會采用的并且效率極高的一種教學手段。大量的實例表明,提問教學在信息交流、是非辨別、引發(fā)思考以及揭示矛盾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但如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未能正確提問,則可能使得小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學習含糊不清,并且對重要知識點難以理解。本文就圍繞小學語文提問教學展開探討,分析了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的原則,并提出具體的實施策略。
一、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的原則
(一)階梯性原則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當依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針對教學內容設置出具有階梯性的問題。對于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將問題的難度適當降低,使其能在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再逐漸加大問題的探究性;而對于那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幼兒教師則可以設置出具有探索性的問題,使其能夠更加發(fā)散思維,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啟發(fā)性原則
大量的教學案例表明,只有在課堂教學中設置出更加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學生的潛力才能被充分挖掘出來,從而潛在的學習能力轉化為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就這一點而言,其對于如何通過課堂提問激發(fā)學生思維意識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設置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不但可以有效刺激學生的探索欲望,還能開發(fā)其全新的思維模式,從而使新舊知識之間產生銜接作用,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辨析能力,最終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性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
(三)民主性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與回答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既然語文提問教學是不同主體之間的對話,則只有建立在民主性原則之上,才能使對話的進行更加順利。小學語文教師設置問題時,也應當將學生看做是和自身相互平等的角色,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條件參與平等對話,在積極聽取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語文學習能力,并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不斷更新。
二、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依據(jù)學生學習情況預先設計問題
不同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與把握都是不同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依據(jù)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問題的設計。對于學習基礎不佳的學生,可以通過要求其背誦課文、掌握字詞,從而增強其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其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此外,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態(tài)進行觀察,對于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進行了解,從而預先設計問題。例如,在講述《九寨溝》一文相關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九寨溝因為什么而出名?為什么作者會把九寨溝比喻成童話世界?為什么說九寨溝好比一幅美麗的畫?這種層次不同的問題設計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把握課文的內涵,從而逐步掌握學習到的相關知識。
(二)把握提問的時機與有效性
任何一名小學老師都清楚意識到提問對于小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并且?guī)缀跛械慕處煻紩谡n堂上采用提問教學的策略,然而卻有很多的問題設置并未能發(fā)揮出有效的引導價值。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深入思考是否提出的問題是有效的、合適的,是否提出了毫無意義的問題。不僅如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注意不能提問一些難度太大,而令學生無法回答的問題,并且要注意在一節(jié)課堂中不能過度頻繁地提出問題,從而擠占了正常的教學時間,這些都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反思的。例如,在講述到《我的伯父魯迅》一文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了解,并且將有關對魯迅的評價講述給學生聽,在學生大致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設置出問題:魯迅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他對待民族的態(tài)度是什么?你是如何評價魯迅先生的?這樣一來,學生的回答就更具有針對性,并且能掌握學習的方法,大大提升了學習的效率。
(三)注重提問教學的循序漸進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問題設置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問題的提出與引導,讓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先易后難,并且讓學生的認知與思考逐漸從簡單過渡到復雜、從低級過渡到高級。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提問教學中,一些教師并沒有深入進行思考,想到什么問題就直接提出來,并未對這些問題進行加工與分析,往往提出的問題和教學內容并沒有緊密的關系,甚至脫離了實際的教學目標。不僅如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當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使得提問的問題之間相互銜接與配合,能幫助小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加強思維能力。例如,在講述到《奇妙的國際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置出如下的問題:“互聯(lián)網(wǎng)”是什么?互聯(lián)網(wǎng)為什么這么奇妙?互聯(lián)網(wǎng)的奇妙之處在哪里?這些小的問題將課文的內容串聯(lián)起來,從而形成了學習的一條主線。小學生可以在閱讀課文的同時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回答,從而將互聯(lián)網(wǎng)的奇妙之處徹底了解與掌握,加深對課文的學習與記憶。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教學策略是常用的且效果顯著的教學手段。語文教師應當依據(jù)小學生的學習差異及教學目標要求,設計出利于提升其學習效率的問題,通過多元化的提問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郭洪濤.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實施【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5).
【2】陳文奇.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應用中的價值探討【J】.新課程小學,2014(04)
【3】王梅.新課標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途徑初探【J】.文教資料,2012(02)
【4】陳華.如何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3年(09)
【5】姜雪芹.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