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正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靈活自由地選擇自己的表達方式,寫出具有真摯情感而又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這樣才會開啟他們思維的大門,點燃創新的火花。同時,作文教學還要加強課堂外的指導,開放學生的想象空間、活動空間,拓寬素材積累的事實空間和想象空間,這樣才能更好地開放作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是關鍵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作為教師,不僅要制定合適教學目標,正確的激勵方式,還要制定合適的教學方式。所謂合適的教學目標,就是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的教學目標。比如,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規定不同的寫作字數,根據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點擬定不同的作文題目,比如,男生的動手能力比較強,女生對生活比較感興趣,那么教師就可以根據男女生不同的心理特點來布置不同的作為題目,比如男生的題目是《有趣的實驗》,而女同學的則是《當媽媽不在家的時候》,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記憶力,讓其有話可說。
作文題目力求新穎,切忌千篇一律,能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為最佳。對于作文字數的要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而定,切不可因為學生作文沒有達到規定字數而否定學生的作文。新課程改革倡導評價應“立足過程,走向發展”。“寫作評價要根據各學段的目標,綜合考察學生作文水平的發展狀況應重視對寫作的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也就是說,應該重視學生在作文寫作中進步,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不容忽視,學生的寫作方法,寫作投入的情感,都應該列入評價的對象中去,也許學生的整篇文章的質量不夠樂觀,可是當中有那么一兩個句子一兩個詞語,教師在進行作文評價的時候,也不能忽視。
而教學方式的制定,也應該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為基礎。一般而言,寫作教學包括三個過程:引入話題(安排任務)――進行任務并完成――教師評價。引入話題時,教師應該注意到小學生的想象能力比較強,而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可以通過游戲和大家一起故事等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再通過復訴的方式來強化思維,加強記憶力。幫助學生進入任務。
二、從重視教師的習作方法指導向重視學生的習作感悟轉變
過去,語文教師非常重視習作方法的指導,文章的“開頭―過程―結尾”用什么樣的方法寫,怎樣寫都講述得深刻透徹,甚至整節課時間都用于指導,但往往這種指導總會導致學生的習作千篇一律,毫無創意。學生的個性化容易受到壓抑,自然在習作中自我表達的情感也不會流露。教師要張揚學生自身的習作個性。主動習作極需要依靠學生自身的習作感悟,哪怕教師在作文課堂中只講了一篇文章開頭如何寫,學生只要一旦有了習作感悟,就能按自己的思維發展很快把過程、結尾寫出。學生習作感悟就如同我們平常所說的語感一樣,有語感,對文字的理解當會順理成章。因此,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指導與培養學生進行習作感悟比對學生只進行習作方法指導更為重要。
培養學生的習作感悟,我們可以從學生閱讀文章,體會寫法入手。例如教師在上作文課前可布置學生從文章雜志上找一篇自己喜愛的文章,然后帶進課堂進行集體交流,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體會寫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寫法,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除體會自己的文章寫法外,還體會了其它許多別的同學喜愛的文章的寫法。這樣,由學生自己感悟總比教師一味傳授寫作技巧的效果好得多。
三、心與心碰撞,開放師生交流
學生的寫作與教師的評價之后,難免會造成良莠不齊的現象,有時還可能使一些學生的文章定型化,沒有了發展的目標,所以相應地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也必須有所發展,有讓寫作變成心靈與心靈的交匯,感情與感情的碰撞。以前,我們是學生寫,教師講,而現在我們應該教師講學生也講;學生寫,教師也寫,真正使文章變成師生間的交流渠道。
首先文章來自學生就必須以學生的思維為主,不能用老師的觀點取而代之,教師只能是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理解學生的觀念,在此基礎上,添枝加葉;再次,學生基礎有限,教師必須能夠與學生合作完成文章。這種合作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合作,而是教師在理解了孩子的觀念,讀懂了孩子的心理,在孩子的引發下有所感觸,并與孩子交流,再讓孩子從交流中獲得新知,改進作文的合作。教師只是作為一個參與者,而不是決定者出現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學生完成一篇作文,講的是他與鄰居孩子去捉魚的事情,教師可以先讓他談談當時事情的經過,和他一起分享快樂,然后教師再讓他根據文章說說,哪兒最有趣,他寫得好玩嗎?接著教師可以簡單講一講自己的趣事,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明白哪里該詳寫,哪里該略寫,哪里不必寫。最后學生根據所得自行修改,同時教師也可以適當把自己的經歷寫出來,兩者做個比較。
四、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是基礎
寫作是一個知識輸出的過程,而輸出是以輸入為基礎的。輸入的過程就是知識和經驗積累的過程。要擴大學生的知識積累量,閱讀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多了,記多了,自然就會有話可說,有東西可寫。所以,為學生擬定一定的閱讀目標,幫助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有助于學生作文水平提高的。但是,古人亦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書本知識的輸入是遠遠不夠的,有的作文需要學生在生活中獲得的真切體驗。而生活經驗的積累,則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配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可以建議家長帶學生出去走走,多讓學生參加些課外活動,增長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得豐富的成長經驗。
總之,由于小學生自覺性較差,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強,語言表達能力正處于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其寫作興趣的培養及作文水平的提高對教師的依賴程度比較大,所以,新課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教學活動就尤為關鍵,教師應該積極調整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和諧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