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霞
2015年的12月,如往常每個12月一樣陰冷,在這個月的第一天,12月1日,有著將近100年歷史的青島雙桃精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老廠區全面停產。在這個月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有著57年歷史,曾是全國三大堿廠之一的青島堿業老廠區全面停產。
一頭一尾,青島海灣集團旗下的這兩家老牌化工企業為2015年的最后一個月奠定了一個基調——告別。老企業告別主城區,與落后產能、落后生產工藝、粗放的發展方式告別。
無獨有偶,2015年12月23日18點,青島鋼鐵有限公司李滄廠區的六號轉爐和六號連鑄機準時關停,這是青島鋼鐵老廠區關停的最后一臺轉爐。至此,有著57年歷史的青島鋼鐵有限公司李滄廠區徹底關停。
“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在山東乃至全國各地,老企業搬遷改造的進程都在加快。截至2016年1月,濟南東部老工業區已有24家企業搬遷或關停,占62家搬遷企業的38.7%,省城空氣污染大戶濟鋼明確將在2022年底前搬出?!笆濉逼陂g,青島全市有120家老企業列入搬遷計劃,目前已有109家啟動搬遷,占總數的90.8%。
2016年的第一個工作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在山西召集山東、河北、山西、內蒙古四個產能過剩省份的負責人召開座談會,部署“去產能”工作。作為2016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去產能之戰已經打響。
減量更要提質
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優化存量,這是李克強總理為化解過剩產能開出的三大“藥方”——對產能過剩行業合理論證確定產能目標,按照市場需求設置產能“天花板”;對環保、能耗、安全生產達不到標準的企業依法依規有序關停退出,處置一批僵尸企業和扭虧無望的虧損企業;優化存量產能,促進企業產品升級,加快向高端、智能、綠色方面轉型轉產。沿著這樣的思路,城市在優化產業布局,企業自身也在進行著轉型升級,向著創新、綠色的方向發展。
青島堿業過去以生產純堿為主,2011年純堿產能達到80萬噸,盡管企業在清潔生產、白泥治理等方面具有技術優勢,但在原材料(石灰石、原鹽、原煤)上不占優勢。純堿是一個產能過剩的行業,到2015年,全國純堿產能已經達到3300余萬噸,實際需求為2200萬噸。全年國內純堿廠家整體開工率維持在七成左右,大部分企業陷入虧損的境地,有8家純堿企業已經停產。
盡管通過精細化管理,青島堿業逆勢而進,在2015年實現利潤總額8000余萬元,但退出純堿是大勢所趨。為了響應青島市環保搬遷的號召,青島堿業主動尋求轉型升級之路,出城入園,在青島平度新河化工園區和董家口化工園區,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生產工藝為企業帶來新的生命力。
8萬噸/年硫酸鉀聯產氯化鈣小蘇打循環經濟項目,是國內外首創,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低碳環保,據了解,通過綜合利用,這個項目對二氧化碳的利用率達到70%,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萬噸。目前該技術已經申請國家專利,同時被列入了國家工信部清潔生產應用示范項目。
一方面是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優質產品供給不足,春江水暖鴨先知,企業在這方面其實更有感性的認識。在退出純堿的同時,青島堿業用創新來推動企業走向微笑曲線上游。據了解,青島堿業自主研發的顆粒狀小蘇打技術,是唯一在世界高端小蘇打市場與歐美產品競爭的國貨。
青島堿業在董家口的苯乙烯項目同樣如此。作為一種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材料,苯乙烯在我國國內生產能力和產量嚴重不足,2012年產品自給率不足60%,當年進口苯乙烯333.68萬噸,據估算,2015年,我國苯乙烯需求量達1000萬噸以上。青島堿業引進美國德希尼布石偉工藝技術公司的生產工藝,建設年產50萬噸的苯乙烯新材料項目,這是青島堿業從無機基礎化工產業向石化新材料產業的跨越。
“去年,我們在鋼鐵產量嚴重過剩的情況下,仍然進口了一些特殊品類的高質量鋼材。我們還不具備生產模具鋼的能力,包括圓珠筆頭上的‘圓珠,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這都需要調整結構?!崩羁藦娍偫碓谂c四個產能過剩省份負責人的座談會上如是說,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一方面要用市場之手出清落后產能,另一方面,則是增加有質量的供給,打贏“去產能之戰”,減量重要,提質同樣重要。
青島堿業搬遷過程中的升級改造是青島老企業的一個縮影,據青島市老城區企業搬遷改造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對已投產的30多家搬遷企業進行的統計,這些企業的新項目全部達產后年產值可達170億元,是搬遷前的25倍。更重要的是,新項目生產的都是競爭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的中高端產品,全面實現了對原有落后產能的淘汰和升級換代,將顯著改善當前供給體系低端產品過剩、中高端產品不足的現象,為深化結構性改革奠定基礎。
騰籠換鳥換來綠色發展
轉方式調結構、騰籠換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無論提法如何,在發展的新常態下,在改革滾石上山的“十三五”,我們需要的不再是單純規模與速度的增長,而是創新驅動下的協調發展、綠色發展,處理好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的關系。去產能的戰役,要向資源浪費和污染環境的產能宣戰。
鋼鐵、化工、煉油這些行業都是占用資源大戶、能耗大戶、污染大戶。在企業搬遷的過程中,對不符合國家節能環保要求的產能進行淘汰,綠色GDP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逐步清晰,去產能的過程,也是按照環保理念重新洗牌的過程。
雙桃精化是一家生產染料及染料中間體的企業,過去生產線多,單體設備多,用雙桃人的話來說就是“壇壇罐罐”特別多,自動化程度低,跑冒滴漏時有發生。而搬遷之后,二乙芳胺、吡唑酮、苯胺黑、染料和染料中間體五個項目,比以前共減少生產線11條、單體設備119臺、生產廠房8棟、用地120畝、建筑面積15000平方米,大大降低了固定投資投入。
環保效益同樣可觀,二乙芳胺項目淘汰產生大量廢水的水法工藝,采用廢水零排放的醇法工藝,按同等規模計算,采用醇法生產可比水法生產年減排污水72000噸。雙桃通過采用惰性氣體保護并對乙醇尾氣回收,使乙醇消耗量大幅下降,由150公斤/批下降到5公斤/批。
16項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DCS全自動控制,生化處理系統,焚燒爐、膜技術、MVR、脫硫、脫銷等環保設施,這些關鍵詞,讓雙桃精化改變了“作坊”式的形象,成為一個現代化工企業。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青鋼噸鋼綜合能耗將從搬遷前的627.2千克標準煤/噸下降到搬遷后的599.5千克標準煤/噸,年節能11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減排27.5萬噸二氧化碳;海晶化工引進世界最先進的乙烯基專利技術,走高附加值、低能耗、零排放的綠色高端之路……
據對已關停老廠區的污染企業統計,市區每年可減少工業廢水排放量2243萬噸,占市區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69%;減少COD排放量1760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381噸,占市區總量的20%;減少煙(粉)塵排放量15512噸,占市區總量的75%??萍己扛摺①Y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一種更注重質量和效益的發展模式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