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這一輪的下降,下降幅度或者是深度,或者對經濟的沖擊力,可能比統計數據來得稍微嚴重一點。對這一輪經濟增速下滑的嚴重性,我認為還是應該有實事求是的認識。為什么這么講?這次官方統計數據是去年1月份到9月份,前三季度累計增長GDP增長速度是6.9%,數據并不是太好,政府的目標是7%左右,6.9%并不是太差。
但要仔細分析,6.9的背后是什么?如果刨除金融業績的,那增長速度只有6 2%。6.2%的增長速度對實體經濟而言,是相當低的。很多企業家很不習慣的,我們習慣于兩位數增長。
原因何在?為什么當前中國經濟的速度在不斷下滑,并且金融行業一到三季度增長很快,因為至少到去年12月之前金融是火爆,券商是火爆的,附加值是上升,所以金融業高是不奇怪的。
所以,我們想提的問題是為什么實體經濟的增速比較慢?原因何在?未來會怎么演變,政府會出什么政策?我們反復探討,企業家怎么調整,個人怎么理財。
實體經濟下滑的三個因素
我個人觀點,三個因素導致去年一到三季度中國實體經濟增長速度在下滑。
第一個因素,房地產。房地產仍然在調整之中,房地產這個行業已經調整了將近兩年,去年全國總體房價和交易量是負增長,是負的8%到10%的增長,房價下降了8%,交易量下降了10%,這是去年的情況。
在這個過程中,在交易量和價格萎縮的過程中,我談的是全國平均,不是個別地區。當然房地產的投資開發速度在放緩,它還是正增長就已經非常幸運了。所以,2014年房地產的投資開發增長是12%左右,已經相當不錯了。但這個12%比前面的15%、16%明顯下降。
2015年上半年繼續下滑,2015年上半年的投資開發新房子的增長速度,累計到9月份已經降到了3%。從2014年的12%到2015年的3%已經是巨幅下降,經濟不下滑才奇怪。
好在從2015年5月份開始,房地產行業已經出現了拐點,從5月份開始,房地產行業的交易量和房價,全國總體上看開始回升了。但交易量還有房價的整體上升,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傳遞到房地產的新開發的投資增速回升。
清華大學發布了一份報告,經過分析,今年五六月份才會出現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的回升,從目前的3%往上走,所以這是第一個因素,房地產這個行業在深度調整。當然,現在已經出現了回升的跡象。
第二個因素,不可否認,是國際因素。
此時此刻,全球經濟除了美國和英國之外,全球范圍內經濟增速下滑。下滑到3%,一般世界經濟正常的增長速度是5%,尤其和中國經濟密切相關的經濟體,比如說第一大貿易伙伴歐盟,經濟不景氣。
東盟是我們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增長速度也下滑,這是國際因素。只有英國、美國增長速度基本上正增長,但購買力沒有上升,消費并沒有上升,工資率并沒有進一步上升。
整體的世界經濟現在是恢復比較緩慢。比如說2015年整體上講,我們的出口將是負增長,少有的2014年是2%正增長。2015年是負增長,這個數字可以預測清楚。
好在中國經濟在不利的情況下,進口原材料價格在下降,國際收支沒有影響。2015年中國的國際收支將會出現創紀錄,2015年國際收支將會出現6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恢復到6%。前幾年一路下降,2015年恢復到6%,有6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雖然國際市場不利,但國際收支沒有影響。
第三個因素,我覺得恐怕是最重要的因素,最值得強調的因素,現在中國經濟出現了新陳代謝放緩的現象。
經濟和人一樣,要新陳代謝,什么意思呢?老企業會垮掉,不符合中國經濟的企業會垮掉,新企業要加速,這才是經濟發展之道。
但現在什么情況?鋼鐵企業嚴重產能過剩,但還在苦苦掙扎,就為了掙幾毛錢還在生產。產品去哪兒?我看了一下數據,去年上半年是2%的正增長,這就奇怪了,去哪了?出國了。
英國1971年之后,第一次出現了不生產鋼鐵的現象,英國的鋼廠都關了。為什么?中國的鋼材厲害了,英國作為老牌工業化國家,居然不生產鋼鐵了。
我們的鋼鐵應該退出一部分,應該讓更多高效的企業進來。進入的、退出的都太慢了,現在稱之為“僵尸企業”的太多了,現在退不出來,很多人抱怨政策不對、經濟不好。
2016年中國經濟:先低后高
如果分析問題的話,提出一個新問題,就是展望未來。中國經濟在未來五年將會有什么樣的發展?企業應該怎么做?投資理財應該怎么做?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未來這一兩年,尤其是2016年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力點還是穩增長和保增長,我剛剛分析了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滑,影響面往往超過速度所表達的力度。
按照目前這個態勢還要下滑至少一個季度或者半年。到了“十三五”的開局年,如果按照這樣的速度往下滑,對“十三五”的執行非常有挑戰性。
所以,種種跡象表明,2016年的經濟工作重擔還是想方設法調動一切積極性穩增長、保增長。2016年上半年,我的估計是將會有一系列的政策出臺,調動地方積極性,包括給地方政府、地方官員正面激勵,樹榜樣,破格提拔,鼓勵創新,鼓勵多試。
通過這些辦法把已經批準的、已經立項的項目落實下去,這些事在2016年一季度會密集布局,到今年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會逐步發力。這一因素會導致2016年的增長前低后高。
第二個因素,房地產。剛剛已經講過了,今年上半年或者一季度,房地產投資開發的速度上不來,但到今年下半年開始,全國范圍內,房地產的投資開發速度應該是逐步往上走了。所以,房地產這個行業就會轉換到成為中國經濟的拉動力,這是我們非常需要的。
第三個因素,影響今年經濟走勢或明年經濟走勢的,可能是已經出臺的、還沒有完全落地的計劃生育改革政策——二孩政策。
現在一年是1500萬新出生的嬰兒,我們一年出生的嬰兒是1500萬,已經比高峰年代降了很多,上世紀60年代初我們這批人出生的時候是3000萬,所以今天的孩子出生的時候比我們好多了,現在的大學毛入學率到了38%,2014年是38%的18歲到24歲的大學生能夠入學。
我看了很多人口專家的各種預測,他們的普遍預測是二孩政策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按全年算,將會帶來200萬到300萬多生出來的嬰兒。就算2016年下半年的一半,就算是150萬,那也是比較大的數字。
這200萬到300萬的嬰兒對2016年、2017年經濟有什么影響呢?首先,一批人要能夠享受計劃生育改革紅利的人口,應該集中在城市,農村計劃生育到此為止影響力是比較有限的。
很多家庭生了二孩之后,房子適當要擴大,因為有了二孩之后,要有保姆住,父母要幫著看。如果搖號搖不到買不了第二輛車,車要換成七座。
我初步測算,至少會帶來額外0.5%個人的消費。所以二孩政策,如果能帶來300萬新出生的嬰兒,對GDP的拉動是0.2%。主要是城里人,一個孩子的消費帶來額外的消費,而且平均消費比全國多一點。
所以,這幾個因素告訴我們,2016年恐怕是前低后高。當前經濟的下滑趨勢在2016年中可能有所逆轉,年底有所回升。2017年稍微遠一點,不太好測,但基本上和這個是一樣的格局。20 1 5年是6.8%,因為四季度會略有下降,2016年略有回升,2017年還是這樣的格局,6.7%、6.8%或者高一點。
提前布局,要去研究韓國日本
第三個問題,在這樣的形勢下應該做什么樣的調整?個人、家庭應該做什么樣的調整?個人理財做什么樣的調整?
企業家朋友們,我認為你們應該走在經濟形勢發展的前面,不能過分超前,不能說把今天的經濟布局建立在對未來十年的經濟規劃之上,不能說今天布局十年以后的事,這個可能過早了一點,但至少要略有提前,要有前瞻性。我們一起討論幾個概念:
第一個概念,產業必須布局。
中國經濟出現了和十年前完全不一樣的格局,這個結構不一樣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最根本的就是一條,千條萬條都是一條,其他都是虛的,就是工資漲了。
工資上漲影響千百萬人,并不是你我的工資漲了,而是農民工的工資漲了,全部改變我們的產業形態。
藍領工人的工資上漲帶來的后果是什么?帶來的后果是消費上升。此時此刻,雖然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在下滑,但消費的增長超過GDP,消費占GDP的比重在不斷上升,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我自己做了一個研究,我的研究表明國家統計局的消費量遠遠低于實際消費。
浙江企業家,你們是最靈敏的一個群體,你們應該跑在市場前面。要布局,要改變結構,那里有先進的結構,你去看,研究日本、韓國,人家先做什么,后來做什么。
有現成的案例,不要走遠了,就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一開始他們也做小五金,后來逐步升級做電子產品,這就是覺醒。
第二,我呼吁大家一定要改變的是地區結構。
地區結構非常重要,什么意思呢?比如說在浙江,在浙江如果再煉鋼鐵的話不太容易。我只是舉例子,除非你在浙江沿海有一塊地,這塊地不是很貴,這塊地是灘涂,這塊是鹽堿地,這塊地靠近碼頭,你進口世界上最好的焦炭,進口最好的礦石,你用德國的技術煉鋼,德國人煉鋼,它能做到煉鋼的降塵量比城里開汽車揚塵量低一半,總的來說,在城里做煉鋼的行業不是你的方向。
浙江應該有自己的優勢,之前有很好的行業,比如說做小五金,做家電,你去研究,我只是建議性,恐怕就可以移到隔壁的江西、安徽了。江西和安徽的人均GDP還不到浙江的一半,他們的勞動力便宜,土地便宜,那個地方建個廠房,雇一些工人,就很容易。所以,位置選對了,在什么位置做什么活也一定要選對。
說到這兒,也許你會問中國經濟哪些地方會比較活躍呢?
哪些地方的三四年、五六年的經濟會發展比較快呢?中國的經濟版圖將會如何演變呢?我講一點個人的認識。
這個認識有一個基本條件,就是中國經濟從現在開始,多少年來,老百姓有了比較大的.自由遷徙的權利了。歷史上有過,我們闖關東,那時候我們逃荒逃難,那時候往往是被迫的。但45年以后就沒有了,因為有戶籍制度。今天這個制度正在被逐漸打破。
如果問我中國經濟哪里火,首先中國人往哪個地方移,那個地方就會火。現在年輕人往哪里去,那里就有戲。為什么東北不行?因為人少,人往外跑。再有本事也很困難。
好了,話說回來,中國哪些地方人口會集聚?哪些地方人口會火?哪些地方值得浙商去研究、去投資?
一是人口基數大的地方要關注。哪里人口基數大呢?安徽人口基數大,河南人口基數大。過去安徽、河南人口基數沒有基礎,他們到外面打工。現在不一樣了,現在家里條件好了,人口開始回流了。四川人口多。所以,第一要關注人口原本的基數,是籍貫人口。
二是關注什么呢?關注氣侯因素。氣侯因素是不能改變的。當我們人均GDP很窮很低的時候,當大家擔心溫飽的時候,北方寒冷地區經濟發展稍微快一點。中國歷朝歷代的首都不是在杭州,首都在西安、在洛陽、在北京,在北方偏多。什么原因?很簡單。
在古代,在我們很窮的時候,人最害怕的是夏天,天氣一熱蚊子就繁殖,蚊子一繁殖,傳染病就跟著跑,傳染病一來,醫生沒有辦法,嬰兒就天折。但寒冷地方不怕,寒冷地方夏天短,沒有那么熱,傳染病少。冬天不要緊,冬天多穿衣服、想辦法取暖就可以了,取暖的技術比治傳染病的技術來得容易。
所以,過去古代經濟活動的中心,尤其是明清之前,歷史上在北邊。現在是反過來了,現在是經濟發達,東北人民最聰明,馬上往南邊跑,三亞、海南都被東北人占領了,我看浙江去的還沒有東北人多。人家最聰明,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去年7月份,我去哈爾濱跟他們交流,我問他們,去年你們去哪兒過的春節?吃飯的時候,一個個都說在三亞,沒有一個留在哈爾濱。所以,東北經濟不發達,東北一個人出去,帶走五套房子的銷量,所以中國的房地產不能起來。
三是交通。舉一個合肥的例子,最近合肥很火,不僅是這一年,我去了好幾年了,各種各樣的研討會,最近李克強總理剛剛請德國總理默克爾去過,合肥就是人口多,氣候相對比東北溫和,交通樞紐有了高鐵,和上海、北京、武漢很快聯系在一塊兒,這三個因素都具備,因此合肥很火,再過幾年,合肥人口超過1000萬,經濟繼續上漲,地鐵還要修。
所以,請大家除了產業以外,一定要關注中國的地理布局,一定要多研究中國地圖,把中國地圖和中國高鐵的規劃圖掛在辦公室反復研究,地區選錯了,有時候往往也是致命的。
第三,需要呼吁企業家關注的是什么呢?在國外尋找你們的營養品。
現在非常時髦的一句話是“一帶一路”,我覺得企業家們“一帶一路”是國策,應該長期堅持。作為國策是極其有戰略高度的,長遠來看,對中國經濟絕對會有影響,絕對會有正面的高度。
“一帶一路”是什么影響?就是歐亞大陸東端的中國要一直往西輻射,歐洲的德國,再往東北去一點,西北去一點,英國、德國和中國連成一片,這個世界就搞定了。
所以, “一帶一路”是戰略思想,我高度贊同,我們和歐洲一起穩定世界,沒有多角機制就不能穩定。但對企業家們,我想提醒大家,對投資一定要謹謹慎慎,但要走出去。我建議你們把“走出去”當成深山采藥一樣去汲取營養品,美國、歐洲、國外有一些你們需要的營養品,缺什么補什么,缺什么找什么。
理財要利用好專業機構
對個人,對家庭,你們很關心的是理財,在經濟變遷時代,在金融變革時代,理財應該怎么做,孩子們的教育應該怎么做,我也談一點自己不成熟的看法。現在中國金融正在經歷大的變革時期,金融行業未來五年可能會有格局性的變化,未來會有幾件事將會改變我們的想法:
一是金融產品越來越豐富。
供你們投的對沖基金、私募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對個人也開放了,也可以投資丁,所有一些風險投資基金也可以投資了,如果你有幾百萬,也可以投,但前提是要鎖定幾年。還有基于互聯網的產品,比如說螞蟻金服、陸家所等等,就以某種形式開放。
以后你們不是買股票的概念,以后你們可能到互聯網上買一些金融產品,通過互聯網平臺買信托,買理財,買其他各種各樣比較復雜的產品,這是第一個變化。
二是國際國外將會打通,以后的金融業將會更加的國際化。
5年之內,我相信如果不出重大意外的話,一定會有一些境外的公司來境內上市,我指的不是阿里、京東、百度回歸A股,這是應該的,我認為5年之內是應該的。
更重要的是還有100%的純外國公司,蘋果電腦、微軟來我們A股上市,應該歡迎他們,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應該可以完成。
這就形成了境內境外打通,可以不出國門就可以投資股票,以后滬港通會變成深港通。
這兩個變化之后,給大家帶來幾個啟示。
首先是更多地去研究專業化的投資機構,而不是單打獨斗憑著個人的喜好理財,我建議理財要找更加專業的公司,因為金融產品越來越復雜了,形勢越來越復雜了,你沒辦法盯著它了。
但不是說盲目地選擇金融機構,你應該花更多的精力從研究股票轉向選擇投資機構,你選對了專業機構就成功了一半,讓他們幫你做。
第二個建議是更多地分層次、多元化,現在理財的朋友們有時候比較單一,覺得要不然把錢全部放在銀行,要不然全部理財,這不夠多元化。
今后一定要理財多元化、分散去投,這是未來五年給我們提供的機遇。股市經過大調整,今后還會有進一步的波動。但就目前經濟來看,不是所有企業都是阿里、京東,所以傳統行業產能還是過剩,不要有過多的股市上升的期望值,要謹慎,但要利用好專業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