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弘陽
摘要:隨著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旅游人才需求越來越大,對旅游人才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旅游一線從業人員的培訓基地,教學目標為突出旅游管理課程的職業定向性,以職業崗位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旅游行業的職業崗位的需求,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形成勞動者完成職業任務所需的技術實踐能力,要“會做”。學生畢業后大多要到旅游企業從事一線的管理和服務工作。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和旅游服務技能,要學會在旅游企業中如何做,具備較強的旅行社或酒店的經營管理、組織、協調能力和相應的市場開拓、營銷和公關能力等。這一切對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關鍵詞:旅游;實踐性教學
實踐性教學是指院校根據自身專業的培養目標,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創新知識及實踐能力等。旅游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其對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應急反應能力等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旅游專業課程中滲透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等是成為了目前旅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
一、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問題分析
1、課程設置與社會脫節。旅游專業是一門方向寬廣的專業,涉及經濟、管理、地理、社會、文化、心理等多門學科。因此,一般院校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全面涉獵知識,在課程設置方面的安排是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課等理論課為主,而實踐性教學課只占不到五分之一的課時。而且,旅游實踐教學課的教學方法還相對落后,很多院校只是局限在教室加師范演示的方式上,沒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去實訓基地的機會。這樣簡單的模式,較少的課時,是很難培養出優秀的服務型人才的,直接影響著教學目標的實現。
2、師資力量薄弱。鑒于旅游專業是一個涉及學科豐富且實踐性強的專業,因此,必然需要一支理論與實踐能力全部過硬的專業教師隊伍。但是就目前我國院校的旅游專業教師來看,有不少教師是半路出家,從地理、漢語、歷史等專業轉行而來的教師不在少數,雖然理論知識可以補上,但實際業務能力卻難以企及。這就導致了教師在教學中出現重理論教學而輕實踐教學的問題,違背了旅游專業對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
3、實踐教學基地缺乏。實踐教學基地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校內實訓基地是旅游專業院校開展實踐性教學的基礎和前提,主要是指各種模擬訓練室,如模擬餐廳、模擬導游房、模擬酒吧、模擬客房等。近年來,雖然隨著院校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實踐教學基地條件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一些學校由于在財政問題等各種因素,屬于學校的實訓基地仍然較為缺乏,發展規模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校外實訓基地主要依靠教師或同學自己聯系,但缺乏穩定性。教學實訓基地受限,導致學校不能將實踐教學系統有序地貫穿于相關課程教學中,必然給學生接受實踐教學效果帶來影響。
4、評價標準。當前各個院校對實踐性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缺少一個系統、客觀的對學生實踐表現的評價標準。不少院校對實踐性教學的評價標準單一,僅以實習單位評定、學生實習報告這兩種形式作為評價的標準。這兩種評價形式都沒有學校的參與,沒有教師的考評和指導,因此也就大大降低了其客觀可信性,削弱了學校對于人才培養的監督及管理效力。
二、加強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策略分析
1、明確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培養目標。首先,自主性學習能力、創新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應急應變能力、旅游業務技能等是旅游專業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重要表現。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就是要將傳統的硬性的知識灌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充分給予學生思考、判斷、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夠使所學知識牢固掌握,還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這是旅游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對旅游專業學生提出的能力要求,也是學生自我實現的根本體現。其次,職業道德、價值觀念等往往能夠對人們的行為活動產生直接影響。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目標,也就需要包括引導學生的旅游服務意識,這是作為旅游專業學生的核心所在,也是將來學生就業時,旅游企業對其進行考核的一條重要因素。
2、完善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課程設置。對于旅游專業來說,若是教師能夠在教授理論知識前,先讓學生對本專業有個簡單清晰的了解是再好不過的,能夠幫助學生在知識理解上的淺化。所以,學校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先安排若干學時的課程實踐,利用觀看錄像、參觀、實習等方式引導學生對專業產生感性認識,之后再進行系統的理論知識的傳達,最后再進行實踐教學,這樣一個實踐——理論——實踐的教學過程,能夠幫助學生主動的吸收知識,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立體地掌握所學知識。另外,學校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基礎,適當地加大對實踐教學課的課時安排。
3、加大實訓基地的建設。完善旅游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首先要加大對建設的資金投入,建立校內旅游實訓基地,根據學校的資金實際情況,以旅游行業和社會的實際需要為依據,結合學校本身的設施、環境進行建設;其次,旅游企業希望利用學生成本低的人力資源、在旅游旺季補充人手不足、在學生中發現人才為企業所用,基于這些原因,學校應當積極探索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校外企業相結合,由學校組織管理,企業提供設備和技術,實現資源的互補與利益的雙贏。
4、建設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鑒于中國院校旅游專業學生多,合格的教師不夠,多理論,少實踐的現狀,是否擁有一支理論水平與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也就成了旅游專業實踐教學能否順利實施的關鍵。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建設主要集中于在職責、水平、組織能力等方面,要堅持“產教結合”,通過加大培訓力度、引進新鮮血液、安排教師掛職鍛煉等途徑,全面滿足旅游專業對實踐性教學的需要。
5、注重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評價。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要具有激勵、導向、改進、決策等功能。為此,學校要確立以能力評價為核心的人才質量評價觀,采用多種考核評價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旅游專業實踐性教學的效果進行評價。將實踐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老師的現場評價作為評價的基礎,依照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以及實踐技能的操作熟練程度、旅游職業道德等方面綜合評定,給出學生的實習評定報告,以實現實踐性教學目標,培養旅游專業“適銷對路”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