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萍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特別是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傳輸技術的發展,給信息的傳播注入了更加神秘、豐富和誘人的色彩,嚴重沖擊著傳統的信息業,尤其是圖書館業。圖書館目前正處在一個新舊交替時期,新生事物、新型技術信息如同洪流那樣鋪天蓋地勢不可擋,使人應接不暇。圖書館面對這些紛紜復雜的勢態應該如何來考慮和適應,對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提出加以討論。
一、內部事務的管理
對傳統圖書館管理早已有比較堅定的理論基礎和大量的實踐經驗。近年來隨著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的發展對圖書館的影響,以及一些高校在建設校園網方面對圖書館進行了投資和改造,使圖書館事業的發展躍上新的臺階。新的圖書館理論與實踐技術在論文和專著中層出不窮,因而對新技術的理解與接受比較快,有投入和改造的迫切愿望,但是正是由于這種優勢的存在而淡化了內部事務的管理。
首先,是計算機技術的問題。計算機技術是應用面非常廣的一門學科,與圖書館學科的結合就將使傳統的圖書館管理面臨全面的改革。我們可以想象未來的圖書館將沒有卡片目錄,甚至可能沒有書。
其次,鑒于計算機的技術原因以及今后的發展考慮和計算機檢索的銜接問題,無論是題錄還是索引,各館都留有許多前人辛苦制作的供讀者檢索使用的各種卡片。有些在計算機或者計算機網絡還沒有完全進入的閱覽室,卡片仍然給讀者帶來許多方便。即使在部分已經使用計算機的卡片依然對計算機檢索操作的不足起到必要的補充作用,特別是在一些開架借閱的館室對卡片目錄的使用率越來越低,就造就對現行卡片的困惑。
再則,在進行日常的管理和制度方面,如館藏結構、采購策略,排架方法、剔舊和補救措施等方面,都與今后實現全計算機化的圖書館有所不同,計算機也不是萬無一失的,設備、軟件、網絡系統甚至工作人員的操作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得館藏資源流失。細問各館究竟現存館藏量確切有多少,恐怕很難有誰能脫口而出,至于那些讀者到館率、借閱率、拒借率的統計分析,以及那些對文獻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已完全成了個人行為。
二、服務是基礎工作的根本
對圖書館來說,服務是第一位的,為讀者服務被視為圖書館工作的宗旨。按時開館閉館、熱情服務、細致工作是最基本的工作常識和紀律規范,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更談不上加強基礎工作,也就沒有服務至上的思想。圖書館幽雅的讀書環境和恬靜的讀書場所,以及越來越優良舒適的閱覽室,應該使讀者能更好地讀書,使館內人員提供優良的服務。但是正如人們所共識的那樣:艱苦的環境能造就拼搏的意志,舒適的環境只能養成懶惰的本性。近年來由于計算機步入圖書館,與設備配備的空調也一起裝進圖書館,而這些良好的工作環境并沒有激發工作人員更加勤奮工作,周到服務的熱情,反而成了休息、聊天、偷閑的避風港。圖書館的工作是提高人們素質的服務性工作,館員本身首先應加強職業道德的培養和提高敬業精神。擺正為讀者服務的位置,增強圖書館崗位的危機意識,把個人利益與服務業績聯系起來,而紀律就是嚴格地、不折不扣地執行規章制度。
在不久的圖書館中讀者與計算機對話多了,與圖書館員的接觸少了,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感情融合更少了,也許技術上的提高在一定時間內事主要的,在進行信息的加工和信息的集成,或者對某一組信息進行再創造等等都表現在對技術的掌握程度,但最終構成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反映是潛在的、無形的,最終將主導技術。社會主義倡導的是以共產主義道德理想和道德實踐為主要內容的道德觀,它強調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互補、獻身、責任和義務,從而增強社會群體的凝聚力,來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思想就是應該在圖書館中倡導社會主義道德行為,它將與逐步提高圖書館員素質,與繁榮文化市場,提高全民文化水平是密不可分的。
三、繼續做好現有的基礎工作
圖書館的基礎工作涉及到各項工作的方方面面,它是一項日常的細致的和艱苦的工作,直接影響到讀者服務、自身發展、信息資源利用等諸多工作。只能加強而絲毫不能放松,特別是處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時期。現行的基礎工作做好了就能與廣義的信息范疇如信息科學、信息產業、信息服務以及信息技術相銜接。
今后圖書館如何發展?以哪種模式存在?都是討論焦點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圖書館遍布全國各地、分屬各個部門,不可能存在統一的建設模型。圖書館不可能取代情報、出版、編輯部門提供的任何文獻。圖書館業不可能取代計算機、通信那樣的信息傳輸技術,它只能是提供一個公共檢索環境,提供本館的館藏文獻和活信息。
開架閱覽是服務體制對方便讀者的開發和利用文獻資源來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它使館員與讀者之間建立在相互信任,遵守某項已默認協議為基礎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開架閱覽后給書刊的亂架和丟失,破損造成比以往更為嚴重得場景。這些在日常書刊管理中要進行及時整架和上架以提高書刊利用率,更要對出現的缺書少刊的現象進行對因素分析,除了對排架法,進出閱覽室的方法和制度作些變動,對防范丟失措施和違規處罰辦法進行強化外,更重要的是館員對自己擔負的那份工作盡心盡責,在發現缺少丟失書刊后應采取應急的補救措施,使無論在登到還是在流通環節上盡量減少損失。
現有的在規定范圍以內的基礎工作是否都在逐項進行,是否都在認真去做?特別是一些比較軟的一時對讀者服務影響不大,明顯暴露不出問題的工作往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如近年來從書庫劃分,館藏清點、館藏體系與結構、文獻排架、藏書剔除、參考咨詢、情報研究、捐贈與征集等,雖然在論文的研究與總結中都時常出現,但是再好的理論都需要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實踐,正是由于許多不起眼的工作沒有人做,或者做得很少,或者不能長期堅持下去所以才提出來,以引起更多的關注。
在圖書館,無論是對人還是對文獻的管理,隨著科技的進步其自身的發展和作用的發揮都離不開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對于管理上的任何形式、任何層次的忽視,都將造成勞動生產力和精神財富資源的浪費和破壞,任何理論論斷的正確性都是相對于一定的界域而言的,即使對上述所提出的新概念也不例外,只有把它們放在一個恰當的位置上,才不至于對這些論斷產生誤解。
圖書館的基礎工作是面向讀者服務的根本性工作,同樣也是一項日常的、細致的、艱苦的工作,它直接影響服務質量的優劣,信息資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功能能否正常運轉,所以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