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瑂


目前,我國琴童中學習鋼琴的青少年數量最多,但能真正進入專業音樂院校學習、最后從事鋼琴專業的人很少。有些同學從小的理想是做一名鋼琴家,練琴很刻苦,在學校或當地也獲得過一些榮譽、獎項,但參加藝考屢屢失敗,最終與當鋼琴家的夢想失之交臂,是不是這條路競爭太強?
如何成為合格的鋼琴專業藝考生?考入高等音樂學院附屬中學或附屬小學需要哪些條件?記者為此專門采訪了著名鋼琴教育家、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鋼琴學科的常樺教授。
記者:全國九所音樂學院中,北京、上海院校的鋼琴專業最強、水平最高。考入這九大音樂學院銅琴系本科的學生都是從各院校附中畢業的專業學生嗎?有哪幾所音樂學院設立了附中、附小?
常樺:目前國內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廣州音樂學院、四川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九大院校都設有附中,據我了解,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武漢音樂學院有附小。
記者: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為例,鋼琴專業每年招生人數與錄取考生的比例是多少?
常樺:每年報考我們附中(包括附小)鋼琴專業的考生大概有150人左右,其中附小考生60人左右,考取比例一般在6:1左右,附中錄取人數基本控制在20人左右。每年具體考取名額根據當年生源的實際情況會有所調整。
記者:若家長希望孩子將來從事專業音樂工作,是否需要孩子從小學階段就進入音院附小?
常樺:家長希望孩子將來從事鋼琴專業,最好在開始學習鋼琴時就跟專業老師學,如果有條件從小學階段就進入附小接受系統的專業學習當然最好。我們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從小學四年級(小四)開始招收鋼琴專業學生,有意進入附小學習的同學,最好在小學四年級前就請音樂學院鋼琴專業老師給予直接的定期輔導,這樣考入附小的可能性會大得多。
記者:附小畢業生比其他學校學生考入附中的幾率大嗎?
常樺:這是肯定的。無論從基礎技術訓練、音樂專業學習還是從參與附中考試的競爭力來講,小學階段是鋼琴專業學習最重要的階段。如中央音樂學院附小如果每年招收10名小四生,第二年招收5名小五插班生,第三年共畢業15名。如果附中鋼琴專業每年招18至20名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考生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才有條件與經過三年嚴格專業訓練的附小畢業生競爭?另外,女孩考附小比考附中競爭優勢多,因為女孩小時候練琴比較用功,小學階段比同齡男孩成熟。一到附中,男生一旦脫離青澀,在理解力、力量體能、理性、深刻性、控制力以及練琴量等方面都會表現出明顯優勢,女生此時往往考不過男生。
記者:2015年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附小招生簡章中,附小鋼琴專業的初試要求:一是一首車爾尼740以上程度練習曲;二是一首巴赫創意曲或十二平均律;復試要求一首與初試不同的車爾尼740以上程度練習曲,和一首自選中外樂曲;三是一首古典鋼琴奏鳴曲(海頓、莫扎特、克羅門第、貝多芬作品),附中的初、復試內容與附小相近。是不是其他地方音樂學院附中附小的鋼琴專業考生入學考題也是這些內容,為什么會選擇練習曲、復調作為考試必須演奏的作品呢?
常樺:目前各音樂學院鋼琴專業附中附小入學考題大同小異,因為這些都是考量一個準備進入鋼琴專業學習的考生的基本要求。其中,練習曲是考查考生的技術能力,手指跑動速度、靈活性、手與臂的協調性等基本功和生理機能優勢也會在演奏練習曲時有全面展示。復調是考查學生的音樂修養和音樂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包括復調的控制能力、和聲及對位的聽覺敏感性、各聲部之間音樂的流暢性等等。復試中的自選曲目主要觀查考生的音樂感覺,奏鳴曲則主要觀查考生的古典修養。
記者:為什么附中附小都要求考生完成車爾尼740以上程度練習曲?這個標準是什么概念?
常樺:740是一個基本門檻,即要求考生基本功扎實,手指運用自如,有一定速度,彈好740是走向鋼琴學習高級階段的階梯。但現在中央音樂學院附小部分考生已經超越了740的水平,附中考生基本用740來參加考試的,程度都比這個標準高得多。
記者:對考生品質、性格、接受能力等基本印象會影響考試成績嗎?
常樺:考場上的考官不可能有這些印象打分。
記者:手型對不對、彈琴姿勢是否正確屬于考查范圍嗎?
常樺:這些問題應該在考生初學鋼琴時就解決,而不應該成為專業院校考試考查的內容。
記者:面試要考什么內容?
常樺:一般是與家長、考生一起見面聊聊,了解一下家庭情況和考生學習音樂的目的。
記者:落榜生普遍存在哪些問題,是沒有才能、基礎差還是音樂綜合素質不夠?
常樺:各種情況都有。有些落榜生看得出有一定音樂天賦,但因為從小沒受到好老師的正確指導,基礎不行或者毛病很多,不得不被淘汰。比如彈琴很有感覺,但滿把錨音,或者手下很亂,沒有正確指法,這些考官是必須扣分的。很多學生以為錨音是粗心造成的,我認為主要是聽力不夠好,不符合專業對聽力的要求,所以有沒有錯音也是體現學生基本音樂素質的一個方面。技術和基礎是可以訓l練出來的,我們最后招收進來的學生中,也有天資一般但明顯靠勤能補拙練出來的。當然,最理想的考生是有天分、基礎又好,但在20人的班里能有2、3個天才學生已經不錯了,最后能成為出色鋼琴家的更是鳳毛麟角。
記者:家長怎樣了解和判斷孩子是否適合走專業鋼琴之路?
常樺:首先,孩子要出于自覺地喜歡彈琴,練琴不痛苦;其次,要有很好的音樂感覺,耳朵好,音樂記憶好,彈琴有音樂性、有感情、能打動人;第三,在當地學生中有明顯出類拔萃的成績。這樣的學生可以參加一些水平高的鋼琴比賽,通過參賽的方式比較客觀地衡量自己學習和演奏鋼琴的能力,但最好參加獎項設置比較少、比較嚴格的比賽才更有意義,才能比出水平,看到自己的差距或優勢。建議參加中央音樂學院附中舉辦的全國“星海杯”青少年鋼琴比賽,這個比賽很嚴格,各地賽區的前三名才有資格將錄音送到比賽評委會參加入圍評選。如果你有幸通過選拔來北京參賽,就有可能將自己和全國各地同齡的優秀學習鋼琴的小朋友做一個比較。
記者:鋼琴家的心理素質和舞臺表現力重要嗎;內向性格的孩子適合學習表演類專業嗎?
常樺:應該很重要。過于內向的性格,上臺不自信、緊張、表現欲低,并不適合做鋼琴家。上臺演奏放松開心,比臺下練習時發揮更好,這樣的學生更適合做鋼琴家。
記者:手型大小、指肚飽滿、手臂協調性、力量以及身體肌能等生理客觀條件是準備考鋼琴專業的考生需要考慮的問題嗎?
常樺:應該,但不絕對。比如王羽佳雖然手指比較纖細,但她手指的靈敏度以及耐力、骨骼力度等都很好,因此彌補了她手細長的弱點,反而形成她觸鍵干凈、音色通透、演奏速度快、技術能力強等風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