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成
健康教室·寶貝養生經
*手,人體皮紋最復雜的地方,神經纖維最集中的部位,達100萬根。
*手,擁有人類身體器官中最精巧的19塊小肌肉,
*“十指連心”,手是人類神經感覺最敏銳的地方。手指上每平方英寸所含的神經末梢數量高達50000個,為腦細胞提供極其多的資訊,促進腦細胞的發育。
手機、平板電腦等掌上電子設備的使用無度,令我們的手指手腕已經不舒服了,而我們依舊在玩,爸爸媽媽在玩,孩子們也在玩。
英國的《柳葉刀》雜志去年有一篇文章稱,“手機應用程序病”是一種新出現的病,其癥狀有:從拇指開始,手指手腕疼痛、腫脹、麻木,并伴有頸椎病、腱鞘炎等。這種病除了傷及我們的雙手、頸椎、眼睛,還會降低對手機等設備之外事物的注意力,進而影響與家人朋友的親密關系。
是時候改變了!
手指的動作復雜、精巧、嫻熟,會在大腦皮層建立更多的聯系。研究人員發現,活動手指刺激大腦,遠比死記硬背更能增強大腦的活力,對人的智力開發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鼓勵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玩,一起遠離手機,讓心更親近!
(參考圖片拍照,這是靜止的,運動的圖就是左右手傳球的瞬間,放一張靜止圖,一張傳球瞬間圖。共2張。)
左右手對傳球
需要的用具:
球(球的大小很須適合孩子的小手)。
方法:
站立姿勢,雙手持球,屈肘,左右手來到胸前,掌心相對,依靠手腕手指的力量左右手對傳球,慢慢加大雙手間距。每傳一次計數“1”,累計數到“100”。
轉腕托球
需要的用具:
孩子平時玩的小皮球。沒有球的話,也可以用書本代替。
玩法:
在身體的右前方,以右手掌托球,手臂向上舉,托球超過頭頂;屈肘,上臂自然下落,手掌仍然朝上托著球,從前向后轉腕內旋,使球經腋下來到身體右后方,手掌依然朝上;不要中斷運球,繼續沿著原路返回,回到起始的位置,計“1”次,重復10次。換左手托球,做10次。
(可參照圖片拍照,頭頂一張,身前一張,轉到身后一張,共3張。)
手搖“沙槌”
需要的用具:
自制“沙槌”2個。
制作方法:
取兩個大小相同的空礦泉水瓶,鼓勵孩子和媽媽一起往里裝入相同分量的綠豆(黃豆或者大米皆可),注意不要裝滿,留出可搖動出聲的空間。不同的填充物、不同的分量,在按特定的節奏搖動時會發出不同的聲音。
玩法1:手腕操
盤膝而坐,雙手握著自制“沙槌”,前臂放在大腿上,手腕超出膝蓋,上下轉動手腕,計數30次。(配照片。)
玩法2:變奏秀
放孩子熟悉的音樂,節奏稍強的,比如鳥叔的曲子,跟隨音樂的節奏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搖動“沙槌”,邊搖邊跳起來吧!(配照片。)
握握手,好朋友
看書寫字時間長了,也要解放雙手,休息一下。
練法:
1.雙手手掌相對,十指交叉,緊緊握住,略微放松,再緊握放松,重復2~3遍。
2.雙手手掌相對,十指指尖朝天,左手大拇指在前,十指交叉;回到手掌相對十指指尖朝天,右手大拇指在前,十指交叉。重復2~3遍。
(參照圖片拍照)
拍拍手,活氣血
拍手可不是爺爺奶奶們的專利,小孩子也可以練。現在的季節,露在外面的小手覺得冷的時候,就可以拍。
練法:
1.站立姿勢,吸氣,雙手手臂張開,呼氣雙手手臂來到前方,擊打手掌,重復10次。(配照片)
2.保持站立姿勢,吸氣,雙手在頭部前上方相互擊掌;呼氣,手臂下落,雙手手掌在臀部后方擊掌。一上一下為一次,重復10次。(配照片)
3.站姿,眼望遠方,用右手掌拍左手手背,從輕到重,20次。換左手掌拍右手背,從輕到重,20次。(配照片)
站立姿勢的拍手法掌握之后,還可以邊走邊拍,協調全身上下。
結合手印的瑜伽冥想:SaTaNaMa
SaTaNaMa的梵文寓意:從真實的開始,漸漸成長,到消亡,再到重生,如此循環往復。結合手印的瑜伽語音冥想,可以通過雙手指尖的觸碰,經由神經系統傳遞并激發到大腦皮層的相應部位。
練法:
閉上眼睛,身體坐直,雙手放在膝蓋上。唱“Sa”時,大拇指的指尖與食指指尖相碰觸;唱“Ta”時,大拇指的指尖與中指指尖相碰觸;唱“Na”時,大拇指的指尖與無名指指尖相碰觸;唱“Ma”時,大拇指的指尖與小指指尖相碰觸。
2分鐘之后,雙手的手掌心放在膝蓋上,眼睛依然輕輕閉著,靜靜地呼吸,默默地冥想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