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
語文課標明確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基本能力……”。這表明了具備較高的閱讀理解能力是作為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所以,對小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閱讀能力的評價恰恰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評價的作用
1、閱讀能力評價是提高學校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語文教學以閱讀為主,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工作的核心。古人云: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等均是強調閱讀的重要性。開展閱讀能力評價,以閱讀教學的目標為依據,對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所形成的能力進行價值判斷,最終實現閱讀教學的目標。
2、閱讀能力評價是完善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閱讀能力評價是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不可或缺的環節。從閱讀教學的準備到具體實施,若沒有對學生閱讀能力評價這一步驟參與其中,就不能說是一個完整的閱讀教學過程。閱讀能力評價可以說是一個閱讀教學過程的結束,又是下一個閱讀教學過程的開始。
二、評價內容
1、愛讀書──閱讀的主動性。韓愈說:“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名人偉人,無不把讀書作為生活的樂趣,成功的基石。
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將閱讀作為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就需要培養學生閱讀的主動性,使學生“愛讀”。學生只有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把自己的全部活動指向讀書,與讀書有關的神經活動才會處于最佳狀態。
學生閱讀的自覺性一方面來自于自身對讀物的興趣,另一方面需要教師的引導培養,使學生形成“愛讀”的習慣。
2、善讀書──閱讀的質疑性。閱讀的質疑性,指在閱讀過程中對讀物及其相關的內容敢于大膽提出疑問并主動探索的心理素質,表現為“善讀”的情感傾向。它包含兩個層次:一是質疑,即提出疑問,這是發現問題;二是問難,即對疑問進行探索,這是解決問題。教師培養學生的質疑性品質,要重在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鉆研的心理素質。
3、會讀書──閱讀的積累運用。閱讀的積累性,指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地不斷積累獲取的知識并隨機應變地加以運用的心理素質,表現為“會讀”的情感傾向。就是說,在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簡單地往自己的頭腦里輸入信息,更重要的是要把信息進行加工,并與自己頭腦里已經儲存的信息相互聚合和重新組織。
三、評價方法
1、重視學生閱讀的形成過程,實施形成性評價。閱讀能力的評價包括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形成性過程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終結性評價又稱為結果評價,是某一完整的教學階段結束后作出的結論評價。以前人們對閱讀能力的評價側重于結果評價,而忽視了學生閱讀過程中的評價。
形成性評價又稱為閱讀能力的形成,它是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不斷吸取,不斷積累,不斷感受和體驗的過程。它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依據自己的“閱讀期待”,不時地進行閱讀的反思和批判,不斷地把握自我理解程度,判斷與閱讀目標的差距,并采取各種幫助思考和增進理解的策略。所以,對閱讀能力的評價,我們不僅要關注其結果,更要關注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過程,把評價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
2、尊重學生閱讀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評價。在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思維方式、認識水準、閱讀目的以及切入角度等存在差異,導致學生在閱讀速度、閱讀興趣和閱讀接受等方面顯現差異。回避差異,課堂就會變成只有教師和少數尖子生相互彈唱的“獨角戲”。差異性閱讀并無好壞之分,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閱讀的過程實質是一個充滿強烈主觀色彩和蕩滌心靈的個性化行為,更是讀者“因文得義”的心理過程。因此,在學生閱讀評價中,既要關注學生的共性,又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我們要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不同,把學生分成不同層次,讓評價都合乎他們的“最近發展區”,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品嘗閱讀學習的樂趣,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3、加強校內外相結合,實施主體參與多元化評價。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還應該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所以,在閱讀評價中,不僅是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更要讓學生以及與學生有關的其他人員參與評價,即采用學生自評,同組互評,教師點評,家長查評的全體參與的多元化評價。學生通過自評,能培養自己的認識能力。小組互評使學生學會辨別,學會欣賞,學會評價。教師點評,主要起到教師的主導作用。家長查評,主要引導家長主動、全面了解學生,輔導自己的孩子。
4、開展讀書交流會,進行活動式評價。閱讀能力的評價過程應始終保持動態化,其目的在于促進評價對象循序漸進的轉變與發展,重視閱讀行為活動記錄和表現反饋,使評價處于開放的良性循環之中。
學生課外讀的書應該定期在班內進行交流,讓他們介紹自己所讀書的主要內容,自己的讀書經驗,自己讀書所得的收獲,亦可向別人推薦自己所讀的好書,其余同學可以提出的問題或者見解與其進行交流。這樣在班級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四、對現階段我國閱讀能力評價的思考
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評價的研究雖然只有短短幾年時間,但在我國中小學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閱讀能力評價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長期以來,我們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意識和手段還停留在考試與測驗上,很少考慮到評價手段的多樣性,評價功能的全面性。只注重教學結束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來斷定他們的閱讀能力,但學生閱讀能力的評價是難以用紙筆測驗來進行的,可紙筆測驗在目前的閱讀教學中仍然占有絕對地位。
閱讀能力評價是一種雙向的活動,它需要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共同參與,但在我們的閱讀能力評價中,學生往往處于被動、甚至是被忽略的地位。
針對閱讀能力評價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教師作為課堂中的主導者,在對學生進行閱讀能力評價時,采取合理的評價手段,使閱讀教學與課外語文活動結合起來,使閱讀教學走向生活,學以致用,發揮閱讀能力評價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