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子珺
摘 要:古典吉他承續了傳統西班牙吉他悠久的歷史文化、完整的技術理論以及大量的經典曲目,這給了現代的古典吉他以十足的底氣和實力來應對發展中所面對的各種挑戰。不過這些傲人的財富在帶來眾多優勢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的問題。本文將從演奏技術、音樂和新音樂技術這三方面,對古典吉他傳統所帶來的束縛進行討論。
關鍵詞:古典吉他;傳統;發展;創新
1 古典吉他演奏技術理論的保守
得益于眾多前輩的貢獻,古典吉他的演奏技術和演奏理論發展到今天已經趨于完善。不僅有卡爾卡西、卡雷巴洛等數十套完整的練習曲體系,還有塔雷加、塞戈維亞等人杰出的演奏技術理論貢獻,而活躍在今天的這些世界一流的演奏家們也都擁有著自己獨到的技術理論成果并傳與后人。但是,這樣的完善不等于完美。面對時代的變遷與情勢的更迭,古典吉他的演奏技術理論卻呈現出了一種故步自封的狀態,創新似乎已經成為“古典”的反義詞,而其他那些在21世紀才出現的新類別吉他,雖然沒有完整的技術理論支持,但也沒有所謂傳統的束縛,它們走出了一條崇尚創新的嶄新道路。
1.1 演奏法中的限制
古典吉他的演奏法強調左手在操作的過程中,不能用虎口握住整個琴頸而將大拇指搭靠在上方,而是要停靠在琴頸的背面,以支撐點的方式與正面指板上的手指進行配合,以此來統一左手的姿態并保持把位更換時的效率,這是在學習演奏的一開始就要了解的基礎知識。但是,電吉他和鋼弦吉他就沒有這樣的限制,它們完全是從實用主義的角度出發。只要你的左手足夠大,并且對正面指板上的手指動作和把位更換動作不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的話,那么就可以握住琴頸甚至用大拇指按壓低音琴弦。這種手法可以簡化整體指法的難度,提高手指的運用效率,強化低音聲部的進行,但這對于古典吉他演奏法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古典吉他演奏法強調右手的平衡性與手型的穩定性,對最右側小指的使用而言,絕大多數的情況里它只是作為無名指的隨動指而存在,只會在掃弦、解決一小部分柱式和弦以及模仿佛拉門戈技法時有一定程度的運用。但是,鋼弦吉他在演奏中對右手的限制和要求則要少得多,小指的運用也更加頻繁,如利用小指敲擊面板制造獨立聲部、利用小指解決分解和弦、小指輪指以及大量配合著小指的掃弦動作等等。這些技術并不強調將右手的手型局限在統一的范圍內,去除這樣的限制反而有助于提高手指運用的效率,豐富音樂的層次和表現力,不過這對于古典吉他演奏法來說同樣也是難以接受的。除此之外,古典吉他演奏法還在持琴的姿勢、手指的運用、指甲的修剪等方面有著諸多的要求和條件。當然,這些演奏法所定義的限制和要求都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它們對演奏效果的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但是如果一味死板的遵循傳統的技術理論將會錯過更多有價值的可能性。
1.2 古典吉他演奏法的技術創新陷入停滯
現代吉他演奏中絕大多數的新技術都不是源自于古典吉他。例如,右手點弦、打擊樂聲部模擬、雙手獨奏、左手推弦、多吉他獨奏、右手鉤擊等技術都是來源于后出現的電吉他、電貝斯或是鋼弦指彈吉他的技術創新。而如今古典吉他所采用的新技術也基本上是對這幾種吉他演奏技術的借鑒。在絕大多數的古典吉他演奏家與專業教師的眼中,最值得他們去努力的就是不斷地突破自我,追求傳統演奏技法的精益求精。但是,當這些值得尊敬的演奏家和教師們還在探討著這個揉弦的韻味是否飽滿,那個音階進行的顆粒度是否清晰的時候,其他類型的吉他演奏家們卻在嘗試著運用更有趣的新手法來改變整個音樂的表現形式,如此的差別難道不是一種悲哀么?
2 古典吉他音樂的局限性
“古典吉他”一詞包含著兩種概念:一是演奏古典音樂的傳統西班牙吉他;二是用手指彈奏的傳統西班牙吉他。這兩種概念代表著對待這個樂器的兩種態度,前者突出的是其音樂功能,后者突出的則是其器樂功能。不過在相當一部分人的眼中,古典吉他只意味著“古典”,而“吉他”卻成為相對次要的概念,這也鮮明地表現在了古典吉他的音樂上。古典吉他音樂的主要風格完全是圍繞著巴洛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而展開的,就算是現代風格的曲目也大多是在新古典主義、無調性和表現主義等西方藝術音樂的范疇之內展開的。而對于爵士、布魯斯和各種流行音樂風格,古典吉他音樂則很少涉及。針對這一點比較特別的要屬法國古典吉他演奏家、作曲家羅蘭·迪恩斯,他的《星座奏鳴曲》組曲、《皮革探戈》以及《皮革華爾茲》等作品,結合了相當多的爵士音樂和民間音樂的元素,極具吸引力。雖然他的這些作品成功地開拓了古典吉他的音樂風格,但是如他一般出色的作曲家卻太過稀少。我認為古典吉他強調的應該是“吉他”而不是“古典”。這種用手指撥奏的樂器本身有著強大的功能和非凡的魅力,它不應該被人們的觀念所局限起來。事實上它完全可以適應所有類型的音樂風格,作品中也可以加入所有類型的音樂元素,因為這也是對“古典”的弘揚。只有人們通過各種音樂真正地愛上了這個樂器之后,才會去更多地去了解它,也才會去聆聽更多的與之相關的經典作品。
3 古典吉他與新音樂技術的隔閡
所謂的新音樂技術,指的就是飛速發展的電子數字音樂技術。如今,這種電子數字音樂技術可以極大提高音樂制作的效率、逼真的進行樂器模擬、豐富聲音的色彩變化以及強化樂器的聲學效果等等,是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在音樂領域的展現。在20世紀上半葉,原聲吉他就已經開始了對這種電子化的擁抱。1931年利用電子信號來放大音響效果的電聲吉他,第一次被爵士音樂家所使用,起初只是希望能讓吉他的音響效果在大型樂隊中得到平衡而已,但是這種電聲吉他隨后的發展卻出人意料的迅速。在1950年到1960年期間,電聲吉他已經成為流行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樂器。而在數字音樂技術出現之后,電聲吉他則可以通過這種技術實現極其豐富而多樣的音響效果,推動了爵士、布魯斯、搖滾和流行音樂的發展。而與古典吉他的表現形式非常類似的鋼弦指彈吉他,在錄音和現場演奏的時候也會經常配備電子拾音器,并且外接數字音樂效果器。但是,并不會像電聲吉他那樣夸張的改變音響效果,通常只是在原聲音效的基礎上對失真問題和聲音色彩進行調整與修飾而已。但這已經對指彈吉他的表現力有了相當明顯的擴展,也豐富了指彈作曲家在創作方面的選擇。在古典吉他與電子數字音樂結合的方面,我沒有看過任何有創造性的應用與實驗,僅僅停留在放大音響效果的程度之上。古典吉他作為原聲樂器,以古典音樂為主要作品,引以為傲的是其優美的發音色彩和原汁原味的音響特點,這些看起來似乎不需要任何電子數字音樂技術的參與。但這種新的音樂技術并不是來改變或威脅古典吉他的傳統優勢,它完全可以輔助古典吉他去開拓新的音樂領域,豐富樂器的表現力和音樂形式。例如,讓古典吉他模擬歷史上其他時期的魯特琴、維烏拉琴、吉特恩琴或里拉琴。又比如,利用數字模擬技術來讓演奏者一個人實現二重奏的音樂效果等等,這些都是古典吉他與電子數字音樂技術相結合后而有可能實現的。新的技術和新的音樂形式與傳統并沒有任何的沖突,關鍵只是在于人們的心態而已,如果只是心存偏見而拒之門外,則是主動放棄了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這也是對古典吉他這個樂器的一種辜負。
參考文獻:
[1] 亞瑟.巴迪,等.電吉他:跨學科背景的聲學研究[C].會議論文,2012.
[2] 米歇爾.波馳.爵士思維與古典吉他——羅蘭·迪恩斯的編曲和演奏[Z]. 2005.
[3] 理查德·馬克思.吉他技術[Z].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