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及科研機構的科研經費的確容易滋生腐敗,科研項目甚至被人憤怒地喻為“個人提款機”,擠占、挪用、冒領、私吞科研經費的丑聞不斷。可是,科研經費除了被不法者侵蝕、私吞之外,它還有另一面,即管得太死、效率低下,嚴重地束縛了科研的進展。政府部門當然不會忽視科研經費的管理,避免由于管理漏洞滋生腐敗,但同時,也要提高科研經費的效率。如今,兩部委下放管理權限,允許“打醬油的錢買醋”,就是為松綁科研經費而采取的具體舉措。
事實上,加強科研經費的監管與為科研經費“松綁”并不矛盾。相較于國外大學,我國高校科研經費管理太死,高校自主權低,不利于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當前對科研經費的審核較為刻板,比如在預算上若沒有出國考察的項目,而在實際科研中又需要到國外考察,那么,這筆考察費用就會被卡在審批環節上。預算中沒有的花錢項目,無法通過審核,這看似嚴格,但它并不能堵死冒領的漏洞,反而束縛了科研的進展,因此,高校科研經費“松綁”是一大進步。(黃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