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曉倩
摘 要 在幼兒教育越來越受關注的今天,蒙臺梭利教育法也更多地凸顯其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對當今世界的幼教改革和幼教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蒙臺梭利教育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以及教育者對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理解的偏差,使蒙臺梭利教育法在中國化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亟需幼教工作者去解決。
關鍵詞 蒙臺梭利教育 中國化 問題 對策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6.004
蒙臺梭利教育法是由意大利著名的幼兒教育學家、改革家瑪利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創建的一種幼兒教育的方法。這種教育方法是在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教師借助于一系列教具對幼兒進行訓練,以求實現幼兒的發展。蒙臺梭利教育法最初是基于智障兒童的教育而被創建的,但是,后來蒙臺梭利將這種教育方法進行改良,應用于她所創建的“兒童之家”中的正常兒童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些年,隨著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不斷發展完善,被引進到了中國,部分完成了本土化和中國化的過程。但是,在實踐中,很多幼兒園打著蒙臺梭利教育的旗號,但卻不能真正將蒙臺梭利教育思想滲透到幼兒園生活和學習過程中。本文就針對蒙臺梭利教育法在中國化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
1 蒙臺梭利教育法中國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忽視東西方的文化差異
從東西方文化上看,中國傳統文化崇尚含蓄內斂,然而西方文化崇尚的是自由和個性。東方文化背景下的幼兒,大多比較乖巧、聽話,而西方文化孕育出來的幼兒大多個性比較鮮明。蒙臺梭利教育法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出來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具有獨立個性的同時,也能夠遵守相應的規范和秩序。由此可見,蒙臺梭利教育法應用于西方幼兒的教育,可以對幼兒獨立自由的個性進行約束,使幼兒自由卻不散漫。但是,在東方文化背景下,蒙臺梭利刻板、程序化的教具操作模式顯然限制了幼兒的自由和個性的發展,使幼兒過于拘謹,不利于幼兒個性的充分解放,剝奪了幼兒的快樂。在我國的蒙臺梭利幼兒園中,蒙氏教育方法培養下的幼兒與傳統幼兒教育模式培養下的幼兒相比,雖女孩兒文靜,男孩兒紳士,卻少了幾分本屬于幼兒的天真和爛漫,活潑和開朗。
1.2 實踐中嚴重的形式主義
蒙氏教育主要是借助于一系列由蒙臺梭利設計的教具對幼兒進行訓練,因此,教育體系相對系統化,似乎更容易被學習和引進。與理解和應用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相比,幼兒園更重視的是如何選購足夠多的蒙氏教具,布置溫馨舒適的蒙氏教室。有的幼兒園只是為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材料,有些材料甚至很少被幼兒擺弄、操作。實質上,蒙氏教育思想的體系龐大、內容深厚,包含著深刻的兒童觀、教育觀,因此,即便學會了蒙氏教具的操作方法,也不意味著真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方法。實質上,蒙氏課程的核心在于觀察、了解幼兒發展的內在需要,以確定其個別化教學的目標,而后提供適宜的環境,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①很多幼兒園在實踐過程中更多的重視的是教具和活動材料,而沒有真正關注幼兒的需要;重視的是幼兒有沒有按照教師的要求學會材料操作的步驟,而并不關注幼兒是否掌握了材料背后所蘊含的知識價值。
1.3 忽視蒙氏教育的局限性
很多幼兒園盲目效仿和復制蒙臺梭利教育法,只看到蒙氏教育的先進性,而忽視了蒙臺梭利教育法本身脫胎于智障兒童的訓練方案,因此也存在著很多局限性。
(1)限制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蒙臺梭利設計的教具在操作步驟和方法上是固定的,幼兒只能遵守這個操作規則進行教具的操作,她強調的是幼兒根據教師的示范進行重復練習。因此,在操作過程中,幼兒雖可以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具,但是需要嚴格按照教師的示范和要求進行操作。這樣的模式顯然容易使幼兒形成呆板、機械的個性,不利于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和主體作用的發揮。
(2)不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蒙臺梭利教育法包括日常生活練習、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和文化教育五個方面的教育內容。蒙臺梭利教育法雖然試圖培養幼兒多方面的才能,但是卻沒有給幼兒提供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在其教育訓練中注重的是幼兒獨立的活動,專注的自我訓練,大部分時候,幼兒都是獨自活動的過程,幼兒之間沒有太多的溝通和互動,以及互相合作和協作的機會。這雖然有利于幼兒獨立個性的養成,卻顯然對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是不利的。
1.4 缺乏專業的蒙臺梭利教師
一種科學的教育方法得以實行的有效前提就是擁有具備專業素質的教師。因此,蒙臺梭利教育法是否能夠成功地應用于我國的幼兒教育中,很大程度上是受教師本身影響的。在實際活動中,很多教師忽視了自己本身扮演的重要角色,沒能掌握蒙臺梭利教育的精髓。如:對于蒙臺梭利教育中“自由”的理解有失偏頗,對幼兒放任不管,不進行示范和指導。在對幼兒的干預方面,還存在著干預不當的現象,在幼兒專心地操作教具時,教師認為其有錯誤便上前干預指正,當幼兒遇到困難猶豫不決時,教師便“迫不及待”地上前幫助解答。②教師的這些做法顯然都是對幼兒“自由”的一種干涉和侵犯,不利于幼兒自身的發展。而且,很多蒙氏教師并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有些教師只是懂得教具的操作,而對于蒙臺梭利教育的思想內涵一無所知。
2 蒙臺梭利教育中國化的有效策略
2.1 充分考慮移植蒙氏教育的文化差異
西方文化背景下孕育出來的蒙臺梭利教育法顯然更符合西方對幼兒的培養模式。要想使蒙氏教育真正符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和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我們在蒙氏教育中國化的過程中,在我們運用蒙臺梭利教育法時,要注意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要結合我國的文化背景和我國幼兒的具體特點開展教育活動。首先,在教具材料的選擇和投放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需求,其次,對蒙臺梭利教育法中的一些教具及其操作過程適當加以改良,改變它束縛幼兒個性發展的部分,使之更適合我國幼兒的發展。同時,在幼兒選擇教具和教具操作時間上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幼兒在教具操作過程中,鼓勵幼兒獨立探索和發現,充分發揮幼兒自身的想象力,真正解放幼兒的天性,突顯幼兒的個性,讓幼兒自由探究,充分發展。
2.2 正確理解蒙臺梭利教育法的思想精髓
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只有真正掌握了蒙氏教育的思想精髓與豐富的內涵,才能將蒙臺梭利的教育思想應用到我國的幼兒教育當中。首先,明確幼兒與生俱來的“內在的生命力”,為幼兒創設一個“有準備的環境”,這里的“有準備的環境”,一方面指充滿愛與快樂的心理環境,另一方面也包括教師組織與安排的物質環境,包括各種教具和材料。③其次,遵循幼兒不同發展階段的心理特點,針對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育。同時,了解幼兒發展的敏感期,使教育與敏感期相結合,避免由于延誤時機帶來的幼兒心理發展的障礙,使幼兒又快又好地發展。還要正確理解蒙臺梭利的教育觀,理解蒙氏教育中關于自由的主張,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進行活動。因此,蒙臺梭利教育的開展,一定要在理解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精髓的基礎上,這樣才能真正脫離形式主義。
2.3 正視蒙臺梭利教育法本身的局限性
蒙臺梭利的課程結構較高以及教具操作過程過于機械與程式化,不利于幼兒自主性的活動和創造力的發揮。所以,我們在移植蒙氏教育,對幼兒進行培養的過程中,要給予幼兒更多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機會,對于模式化的教具操作可以適當進行改良,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改變其束縛幼兒個性發展的部分。同時,除了要培養幼兒的獨立個性,也應該重視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讓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喜歡與人分享,學會與他人溝通和協作,并建立良好聯系。同時,也應教會他們在面對突發事件時能夠積極應對和處理,更好地使之與社會生活相融合。所以引進蒙氏教育的時候,應充分考慮蒙氏教育本身的局限性,發揮幼兒的創造力,提升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更好地發揮蒙氏教育的價值。
2.4 加強蒙臺梭利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從東西方幼兒教師職業準入資格上看,大多西方教育里的教師都是經過嚴格的考察和篩選而選拔出來的。然而,在我國,幼兒教師的職業準入門檻非常低,而在這些教師中,具備蒙氏教師資格的教師少之又少,更重要的是,我國的蒙氏教育教師培訓和認證體制并不完善,因此,社會上的蒙氏教師可謂魚龍混雜。所以,嚴把蒙氏教師職業準入關,規范蒙氏教師師資隊伍,在蒙氏教育中國化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國家應建立完善的蒙氏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嚴格考核、把關,發揮蒙氏教師作為幼兒活動環境的創設者、幼兒活動的示范者、觀察者和指導者的重要作用,摒棄傳統的教育理念,重新樹立教師的形象。在此之上,幼兒園也應該給予教師更多的參與培訓的機會,經常組織教師進行觀摩、加強學習,促進蒙氏教師的專業成長,優化我國蒙氏教師師資隊伍。
蒙臺梭利教育法作為一種先進的幼兒教育的方法正在影響著中國乃至世界的幼兒教育。想要實現蒙氏教育優質的中國化,這需要我們在了解蒙臺梭利教育思想的基礎上,更深刻地剖析我國的國情,分析我國幼兒的發展特點,真正能夠將蒙氏教育的精髓和營養吸收進來,為我所用!
參考文獻
[1] 霍力巖,齊曉恬.當前我國借鑒蒙臺梭利教育法的主要誤區、關鍵思路與基本思路[J].幼兒教育,2008(2).
[2] 賴竹婧.蒙臺梭利教育本土化的個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