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琴
摘 要 本研究通過對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維族學生采取調查問卷的方式,總結了他們學習適應的狀況,進而分析產生這種狀況的原因。
關鍵詞 高職院校 維族學生 學習適應確立本研究的緣起是由于內地高校招收維族學生的增多,各民族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思維方式等有著各自的特殊性。筆者作為多年的學生工作者,深刻認識到對他們的學習適應性的了解,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更好地幫助他們成長成才。另外,查閱了文獻資料發現國內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民族認同,文化適應,心理適應等方面,專門進行學習適應性的研究鮮見報端。而對某一民族特別是維族大學生的學習適應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研究既有一定理論意義,也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且刻不容緩。
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筆者所在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南工院”)是國家首批28所示范高職院,為了響應國家支援不發達欠發達地區的號召,學校少數民族的學生越來越多,直至目前我們院系就有少數民族19個,共52人,其中維族學生16人,分別是大三4人,大二9人,大一3人,其中女生1人。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的各種不同,對我們的學生教育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從上學期學習成績來看,維族學生的掛科率較高,從年級分布來看,低年級不及格更為普遍。主要集中在英語、計算機、高數、物理等等科目,首要原因在于他們原先的基礎較差。這更凸顯出維族學生在低年級時學習適應更為重要,低年級適應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的后期學習。因此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總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尋求提高學習適應性的對策是幫助他們美好地度過三年大學生活的基礎。
2 維族大學生學習狀況的概述
維族大學生作為他們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是民族文化繼承、傳遞、批判、創新中最為活躍、最有生機的力量。由于南工院是國家示范高職院,因此考到南工院的維族學生,基本上是他們群體里比較優秀的。
大學里維族新生有與其他學生一樣的適應過程,大部分同學上課積極主動,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加入社團的興趣也很高,處處呈現出非常高的學習和交往的勁頭。但也有一些學生沒有適應好,比如上課出勤率低,學習態度不端正。通過問卷調查顯示,25%的同學表示經常遲到曠課,46%學生表示偶爾曠課,19%的學生表示從未曠過課。這一點說明維族學生比較自由散漫,自控能力差。對于老師上課是否能聽懂,有68%的學生表示大部分能聽懂,24%的學生表示只能聽懂一部分,有極少數同學表示老師上課很難聽懂。學習動機方面,有69%的同學表示要多學專業知識,為以后更好的就業打好基礎,61%的同學要為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得更美麗而努力,20%的學生無所事事,吊兒郎當。學習態度和上課出勤率,學習動機等因素密不可分,只有極少的同學表示學不學習無所謂。對于參加活動方面,發現很多同學熱愛運動,成為足球,跑步的佼佼者。另外,他們還喜愛新疆舞蹈。這種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凸顯出必須對他們加以引導教育,才能讓他們更順利的畢業,愉快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
學習適應性是指學習適應能力,即個體克服困難取得較好學習效果的傾向。是學習主體依據學習環境的變化,為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積極主動地對行為和心理進行自我調整,以達到與學習環境平衡的過程。學習適應性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狀態。
3 維族大學生呈現這種學習狀況的原因
鑒于對這16人進行小組的社工干預,發現他們呈現的狀態有各種原因,而概括起來無疑都是這幾類原因:
3.1 經濟因素
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城鄉差別,收入差別日益拉大。本研究對象來自于新疆,經濟相對比較落后。而新疆又分為南疆和北疆,南疆的經濟發展水平比較低,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大部分學生來自這里,他們的家長從事農作物種植,地少孩子多,家庭經濟壓力較大。筆者所認識的一個大三學生小A家姐弟五個,父親在他上小學時就去世了,母親身體不太好,一家人靠低保,這樣困頓的生活確實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另外大部分同學沒有出過遠門,眼界普遍不高,知識面相對狹窄,沒有掌握先進科技,缺乏競爭意識,綜合素質較差,進步比較慢。這些來自家庭條件相對較差的學生,本身接受教育水平較低,并且他們出去找兼職,也因為新疆身份,相對較困難。這樣就造成他們很難融入現代化大都市,對他們的學習適應性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3.2 學校教育因素
高職的維族學生與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生不一樣,沒有接受漢語預科教育,因此漢語水平不高,對于和漢族學生一起上大課的他們,非常不適應,再遇到個上課方言重的老師,確實很不容易。這也就是所謂的語言關。語言關關起了維族學生進教室門的腳步,他們認為反正去上課也聽不懂,去也是白去。
學習環境有了相當大的變化,以前班級都是維族同學,老師上課用漢語,有時候維語和漢語結合,熟悉的語言有親和力。同學之間關系也是很融洽的,有人有困難大家會一起幫忙。現在同學整天手機控,課上課下都快要離不開手機了,出去活動都不多。因此課上課后都很難打起精神,學習勁頭不足。
學習方法不恰當,學習習慣不太好,思維方式轉換有一定的困難。有很多同學反映一堂課老師講的內容特別多,他們基礎較差,一節課下來相當吃力。維語和漢語屬于不同的語系,思維方式也有所不同,他們在學習漢語課程時不能很快轉換思維方式,很大程度地影響學習效率。另外,他們也基本上沒有預習復習的習慣,因此上課很難聽懂,從而大大降低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專業設置也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據筆者調查,機械工程學院的維族學生大部分在汽車教學團隊。而汽車團隊的專業課本身有一定的難度,如汽車機械基礎,期末考試近一半的同學亮起了紅燈。對于基礎本身不好的維族學生學好自己的專業課實在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3.3 民族文化因素
維族學生有著自己本民族的風俗習慣,比如不吃豬肉。十多年前,全校僅僅一個維族學生,為了解決學生的飲食問題,學校單獨開了一個清蒸窗口。彰顯出學校以學生為本,時刻把學生的冷暖掛在心上。但是眾口難調,有學生反映食堂只有一個清蒸窗口飯菜不合口味,菜價比較高,對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確實是個挑戰。這對學習生活都是一個影響因素。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域,很早就開暖氣了。前兩年有個維族學生到筆者辦公室非常堅定的要求挑換宿舍,經調查發現,11月份的一天,室友打球回來,發現他已經開空調了,便大發雷霆,因為他們滿身臭汗,他竟然在宿舍開空調,室友惡狠狠地對他說,這個月的電費你一人出,孩子很受委屈。另外還有一些同學受到宗教思想影響深,需要做禮拜什么的,不喜歡同學把葷腥帶到宿舍,這些種種不同生活習慣造成同學關系一般,因此他們更顯孤獨。
3.4 人際交往、業余愛好等因素
維族學生其特殊的生活習慣決定他們的交往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雖然大部分維族同學沒有明確指出和異族同學交往有什么障礙,但從筆者所接觸到的維族同學來看,他們與同族同學交流頻繁,比如筆者所在院系共十幾個維族學生,不管是哪個年級同學有問題,其他年級同學都很清楚,你要了解維族學生的情況,只要叫上他們中的一個同學問一下即可,另外,筆者了解到他們的戀愛觀也是有族別之差的,他們基本上限于本族內婚戀。這樣,無異于同學關系比較生疏,不利于維漢同學之間相互交流溝通,也多少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維族學生能歌善舞,在校園文化活動特別是文娛、體育活動中十分活躍,他們出眾的表演才能、競技成績受到同學們的喜愛。筆者所接觸到的維族學生他們自編自演的古爾邦節的文藝表演相當有才情。另外有好幾個同學都參加江蘇省足球比賽,還取得很棒的成績。由于地域和家庭原因,維族學生中的貧困生比例較高,計劃安排自己生活的能力較差并且比較散漫。這種現象在學習過程中也有顯現。
鑒于維族學生的學習狀況和原因,我們要努力想好對策,有針對性的做好教育引導工作,讓他們度過美好的大學生活。
參考文獻
[1] 蔡文伯,劉曼.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心理狀況調查研究[J].兵團教育學 院學報,2013(4):5-10.
[2] 張拴云.少數民族大學新生學習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6:4.
[3] 艾尼瓦爾·亞森.內地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研究——以大連市部分高校為例[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4:4.
[4] 徐建軍.教育細化 管理細致 服務細心——切實做好少數民族學生教育管理工作[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