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巧妮
摘 要 文章闡述了美國公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史、社會作用、辦學特點和定位,與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進行類比和研究,借鑒美國社區學院中的長處和優點,加快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美國社區學院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 借鑒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6.010
美國公立的社區學院(下面簡稱社區學院)為兩年制教學,主要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學生畢業后獲得副學士學位,其在社會教育系統中扮演的角色類似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目前美國國內有一千二百多所社區學院,有一千多萬學生入學就讀,在全美就讀的大學生群體中,在社區學院就讀的學生占了44%。在美國高等高教育體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此龐大的社區學院的學生人群,對美國的經濟體系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 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史和辦學特點
1.1 美國社區學院的發展歷史
美國原為英國的殖民地,即使在1877年脫離英國宣布獨立之后,雖然在政治上獨立,但是在職業教育方面依舊采用英國的學徒制辦學方式,職業教育發展緩慢。直到1958年美國頒布了《國防教育法》,在該部法令推動下,各州和聯邦政府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超過3000美元,保證了充足的辦學經費,降低了入學費用,使得更多不太富裕的家庭中的孩子能接受職業教育,接受技能培訓,為美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證。①
為了進一步保證職業教育的主體地位,于1963年頒布了著名的《職業教育法案》,②確立了社區學院成為了職業教育的主力軍;1994年頒布了《從學校到工作機會機會法》,并依據國家的情況逐年修訂,把受教育者的個體技能發展作為根本目標,使得職業教育可操作性強,重視弱勢群體;聯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在職業教育中的權利和職責進一步被確定,明確了地方是社區學院教育即職業教育的重心所在。③這些措施使得美國的社區學院得到了蓬勃快速的發展,新的工藝流程、技術創新不斷涌現,使得美國的經濟產業結構上升到了更高、更好的臺階。
1.2 美國社區學院的辦學特點
(1)服務于社區服務,以社區需要為辦學首要任務。美國公立社區學院的辦學立足于社區的經濟體系,社區學院開設的專業專門為社區服務,兩者是緊密聯系的。這是因為社區為相應的公立社區學院提供相當大的教學經費,不完全統計全美國社區學院的開支經費中, 州政府出45%的經費,當地政府撥款占20%,學生自掏腰包占 20%,聯邦政府經費占5%,其他則來源于校友和社會捐贈。可見將近一半的開支費用是社區的稅收提供的,所以社區和社區學院之間是水和魚的關系,互哺互助。(2)零門檻入學,人人教育。社區學院入學條件簡單,不限年齡,亦無須通過入學考試普及終身教育,目的是推廣全民教育,提高全民的技能水平。(3)與企業緊密結合。以美國加州洛杉磯海港技術學院為例,美國很多醫院非常緊缺護士,以至于許多護士都是從菲律賓等進口聘用。所以海港技術學院就適時的建立了該學院中最大的護理(Nurse)專業,在日常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中均按照醫院的要求來授課,因此護士還未畢業就已經與各大醫院簽訂了就業協議,就業非常好。一般來說如果社區學院附近如果有一些汽車修理廠,則它在汽車服務和維修方面的課程就比較強。
1.3 美國公立社區學院的定位
美國公立社區學院的辦學分為學術型和職業型兩大類,學術性是為掃盲教育為教學目標,職業型是以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為目的,以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為教學目標。社區學院辦學的目的就是為社區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促進社區就業,促進社區經濟的發展。
2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和定位
2.1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
(1)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在20 世紀80年代中國就開始開辦高等職業教育,到今天高等職業教育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時間 ,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截至2014年職業院校的數量已經達到1321所。④涵蓋了傳統的三大產業和新興產業,建立了“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2)有門檻入學,入學目標明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入學的學生必須要通過全國統一的高考,且達到一定的分數后才可以入學就讀,屬于有門檻入學類型。就讀高職的學生雖然文化成績不高,但是學習目標非常明確,因為他們在入校之前就明白自己將來可能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所以學習目的性很強。
(3)校企合作密切。我國高職院校的校企合作是針對性的為企業定向培養人才,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學校和企業的資源,實現了企業和學校信息共享的雙贏。校企合作使得學生所學與企業工作崗位真正“零接軌”,真正的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模式有“學校引進企業模式”、“勞動和教學相結合、工學交替”、“校企互動式模式”、“訂單式合作”等五大類,校企合作有利于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良性發展。在合作過程中學校能較好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與學校合作的企業可以優先挑選、錄用實習中的優秀學生,擴大了企業的品牌的影響力,實現了學校與企業單位的“雙贏”。
2.2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
高職教育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培養實用型人才,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因此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明確指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⑤進一步確定了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屬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人才不僅具有一定的工作技能,還有一定的人文道德素養,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益的人。
3 對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啟示
美國的社區教育定位類似于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均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學生生源、學生就業方式、校企合作方式、立法等等均不一樣。我國職業教育雖然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高等職業教育依舊在發展中,還未成熟,美國的職業教育還有許多地方需要我們學習和借鑒。
3.1 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
美國的課堂教學是非常自由和放松的,一切以學生為本。學生在課堂上遇見任何不清楚的問題,隨時都可以向老師提問,以便能及時掌握課堂教學知識點;教師在課堂上也會有計劃的留一定的時間給學生思考,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見和意愿。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的課堂教學一直處在改革、探索中,一直在試圖擺脫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探索好的教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和技能點。
3.2 終身教育,個性化教育
我國的職業教育屬于高職教育的一個分支,遠遠達不到全民教育、人人教育的要求。社會各個階段的人若想進入高等職業院校充電開展終身教育時,首先要邁過高考這個難度較高的門檻。這阻礙了許多人進入校園繼續深造的機會。
但是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終身教育和個性化教育成為可能。職業教育需要依據當前經濟和社會的情況不斷創新和變革,培養適合當前經濟和社會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構建構建數字化、網絡化、終身化、個性化的教育體系。建設“處處能學、人人皆學、時時可學”的良好學習環境,讓人人得以有受教育的機會,促進國家經濟社會良好發展。
3.3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完善合作立法制度
我國非常重視校企合作,我國的職業院校與與企均有深淺不一的合作,許多職業院校為企業專門開辦了定制的“訂單班”,這些訂單班不僅為企業培養了量身定做的人才,還提高了學校的就業率,深受學生和企業的歡迎。但是目前卻沒有出臺一套完備的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規,沒有任何的法律法規來規范和約束校企合作,因此無法真正調動企業的積極性。
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企業的負擔重,另一個就是大部分企業在以生產為前提下以盈利為主要目標,使得在合作過程中,當企業無法在合作中獲取利益時,學校就變成了企業的負擔和壓力,使得企業缺乏校企合作的熱情和動力。
因此需要構建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來進行強制約束合作的形式,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將行業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權利和職責寫入法律法規中,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扶助和補貼,促進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和動力。
3.4 加大行政立法,完善立法制度,促進高等職業教育穩步和良性發展
在我國的已經頒布的職業教育法律法規中,從1993 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到200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1996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它是一部較完備和齊全的規范了職業教育的活動的法律法規。共計5章40條。⑥這部法律法規詳細了闡述了職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職業教育的保障條件、職業教育的可實施辦法,為職業教育的健康、良性發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存在以下問題,比如:職業教育的定位不夠規范,主體不夠明確,有太多的原則性條款,可供人們具體實施和操作的條款卻太少。如今,我國處于新常態的國家經濟對職業教育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職業教育的新常態就是必須堅持以服務發展、促進就業為導向,加快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提升青年就業創業能力,助推民生改善,促進社會公平,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只有逐漸加大和完善立法制度,且逐步修訂和完善對應的法律法規,使得高等職業教育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保障職業教育穩步良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