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花
摘 要:當前的“營改增”是我國稅收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推動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完善以及眾多行業領域的產業結構優化。該文重點圍繞著“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影響進行分析,闡述建筑企業在當前“營改增”的發展變化中應具有的應對策略,以期對建筑企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營改增 建筑企業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6(b)-0089-02
我國當前的各行業領域在“營改增”這一稅收制度重要改革下產生了不小的經濟壓力,也產生了不小的變化影響。特別是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營改增”所產生的影響尤為顯著,應該針對這一變化做出有效的應對措施。
1 “營改增”變化杠桿及導向
1.1 “營改增”的變化杠桿作用
“營改增”即是以營業稅改增值稅作為稅收調整手段,解決稅收上存在的重復征稅問題,從而使得稅收負擔更加合理,是優化稅收結構的杠桿,并且起到完善稅務制度、轉變當前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調節作用,能夠從稅收上產生變化調節的原動力,對于優化企業投資結構、優化產業結構和企業組織分工、加快國民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起到積極的調節作用。
1.2 “營改增”的主要導向
“營改增”這一調節杠桿主要是解決營業稅自身存在的重復征稅現象問題,減少這一部分的稅收壓力影響,但是從建筑企業實際核算角度上,“營改增”的變化調節作用主要是集中在對稅收機構上的整體優化,因此與當前建筑企業存在的粗放管理模式和落后的管理制度相矛盾,因而由于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限制而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這就是導向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的作用,促使建筑企業積極采取企業內部調整和自身的管理制度優化,以促進企業積極應對市場競爭,提升自身的發展競爭能力。
2 “營改增”形勢下建筑企業面臨的影響
2.1 在稅負結構上的影響
在“營改增”調整前,建筑企業的統一營業稅標準是3%,而在“營改增”變化后,增值稅對于建筑企業中的小規模納稅人征收率是3%,而對于一般的納稅人稅率是在11%。因此,當前建筑企業的稅負變化影響因存在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規模納稅人的不同而存在著不同的影響變化。
在“營改增”變化后,建筑企業若是一般納稅人,按“營改增”前的含稅價測算,則自身的進項稅額扣除額需要在收入的6.91%這一規模上,才能消弭“營改增”產生的稅負變化影響。這就意味著,突破自身的進項稅額扣除額需要在收入的6.91%這一標準,才能實現稅負的減輕,否則在這一標準下,則是實質上的稅負增加。
同時,由于建筑企業自身從事的業務特殊性和建筑業自身的成本組成結構,其成本主要由材料費、機械使用費、人工費組成。而屬于原存量資產的部分不能抵扣進項稅,因而進項稅抵扣來源主要在于材料費和機械使用費。由于這樣的成本構成上的差異,產生在不同工程類型上由于成本差異產生的稅負差異明顯加大。
2.2 在建筑企業規模發展上的影響
一方面,“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收入能夠產生一定影響。在建筑企業的施工成本中建筑施工材料的成本占比較高,若合同中材料采購的價格保持不變,則會影響建筑材料經銷商的利益,產生一定的損失,從而間接導致建筑企業自身的經營發展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的資產構成產生影響,增值稅是一種價內稅,在采購過程中產生資金消耗,在建筑企業當前資產總量不變的情況下,產生了一定的額外的資產消耗,導致企業的資產總額受到一定影響,降低了企業的資產競爭力。
2.3 在建筑企業內部管理上的影響
2.3.1 產生人員結構和發展戰略的調整
“營改增”主要是適用于服務業,這一變化主要會引導企業產生其發展戰略上的改變,建筑企業將會更加傾向于發展服務型為主導的企業發展戰略,將人力資源部分外包,抵扣進項稅額。這都將是影響企業發展戰略調整的重要因素。
2.3.2 產生建筑企業財務制度的革新
“營改增”必然影響建筑企業自身的發票管理、財務報表編制等,企業會為適應當前“營改增”中增值稅的管理需要而進行必要的財務制度革新,特別是影響到企業資產結構和企業現金流量的變化。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建筑企業自身的財務業務運作,從而需要調整企業財務制度。在財務預算上,需要在做出企業稅負評估后,合理預留企業流動資金,在保證企業財務安全和運作能力需要的前提下,優化企業財務結構,實現企業資金運作能力上的提升。
2.3.3 推進建筑企業產業技術的革新
“營改增”通過稅收調整實現了成本和利潤成分的調節,刺激了建筑企業嘗試通過新材料、新管理措施、新技術方法,減少各流程環節上的成本損耗,從而使得企業積極尋求新技術應用和投入,新技術產生的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升都促進建筑企業繼續實現更為積極的產業技術創新和應用,產生發展的良性循環。
2.4 在建筑企業自身競爭力上的影響
“營改增”實質上轉嫁了一部分的建筑企業運營成本,成為了鞭策建筑企業優化結構,調整產業技術,促進產業技術升級的有效措施。能夠明顯地拉開臃腫企業結構和集中的企業結構之間的差異,不同企業的競爭將更加明顯,刺激了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積極作用。
3 “營改增”形勢下建筑企業應有的應對策略
3.1 積極做好稅務籌劃,減輕企業稅負
“營改增”后,其中主要的企業稅負關注點就在于進項稅額抵扣,從這一關鍵點出發,重新整理稅負分配的具體策略,采取必要的措施實現企業稅負分散。能夠實現企業稅負分散和減輕的主要措施有很多的實現形式,例如,實現對人員管理方式和用工方式的調整,采取必要的人員配置調整,部分用工環節采取外包,增加進項稅額抵扣,并且簡化了人員管理結構。再如,在一些非必要環節上減少臃腫流程,或者選擇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增加進項稅抵扣。或者采取針對進項稅額能力較弱的項目成立專門分支機構,通過小規模納稅人身份進行納稅申報。
3.2 積極做好供應商選擇
規避上游供貨商低稅率、企業稅負的影響下,建筑企業需要積極采取綜合的供貨商選擇策略,實現嚴格的供貨商篩選,強化了索取供應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這一意識,在同等價格情況下,優先選擇具備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材料供應商、分包商,這也完善了當前供貨價格比對的參考。
3.3 調整財務預算考核指標
“營改增”的變化也引發了企業營業收入、采購成本、營業成本和利潤比率變化,這些因素的變化影響也綜合產生了建筑企業財務指標數據發生相應變化,因此企業必須優化自身的財務預算考核指標,有針對性地調整財務預算的結構,設定針對增值稅的必要財務關鍵指標還原和說明。
3.4 設立專業的稅負評估
設立專業的稅負評估,一方面需要建筑企業在人員設置上,選擇具備一定稅負評估知識并且具備相關業務能力的人員組成專業隊伍,有目的地針對采購、運營、收益平衡等進行專業的稅負評估;另一方面,針對具體的建設項目和業務,設置必要的稅負評估設計,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業務作業指導,最大限度實現減輕企業稅負和創收的目的。
4 結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的實施能夠實現我國稅務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發展,促進我國各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而建筑企業只有積極采取高效的應對措施,調整自身積極的應對策略,才能有助于減少建筑企業受到“營改增”調整的變化波動,實現平穩過渡。
參考文獻
[1] 王黎瑩.“營改增”對建筑類企業的影響分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4(18):264,266.
[2] 陶瓊.探究實行“營增改”對建筑施工企業產生的影響及其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5(21):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