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紅+管瑩+王天予
摘要:2016年5月1日起,“營改增”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建筑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之一被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解決了建筑企業流轉環節重復征稅的問題,減輕了企業的負擔。然而建筑業周期較長,前期成本費用較高,易產生進銷項倒掛現象。本文通過分析“營改增“對建筑業財務的影響,力求提出值得建筑企業借鑒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營改增;建筑企業;財務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9-000-01
一、“營改增“實施的背景
經國務院批準,2011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營業稅改增值稅的試點方案,方案規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北京、上海等11省市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被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2014年1月1日起,鐵路運輸、郵政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2016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自2016年5月1日起,將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納入“營改增”范圍,從此營業稅被取消。“營改增”的改革能夠有效避免營業稅、增值稅并行的各種弊端,解決了企業重復納稅的問題。同時“營改增”也是一把雙刃劍,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方面的影響
(一)“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
“營改增”之前,建筑企業在繳納營業稅時稅率統一為3%,會計上是將企業含稅營業稅入與稅率相乘,通過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核算,向地稅機關申報納稅。“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增值率和增值稅征收率分別為11%和3%,會計核算相對復雜,需要將企業含稅收入轉化為不含稅收入,再與相關稅率相乘,向國稅機關申報納稅。一般納稅人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兩個明細科目。輔導期管理的一般納稅人在“應交稅費”科目下增設“待抵扣進項稅額”明細科目。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兼有應稅服務改征期初有進項留底稅款,應在應交稅費科目下增設“增值稅留底稅額”明細科目。小規模納稅人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增值稅”明細科目,不需要再設置上述專欄。由此可以看到,“營改增”不僅使建筑企業會計核算下設科目增多,也使得會計核算更加復雜化。
(二)“營改增”對建筑企業稅負的影響
“營改增”后一般納稅人應繳稅費=(銷項—進項)*11%,小規模納稅人應繳稅費=銷項*3%。建筑企業的業務范圍較廣,其中涉及房屋建設、建筑業的工程分包、購買原材料和機械設備等。假如仍依照營業稅的征稅辦法,勢必出現重復征稅的現象,無形中加重企業稅負。“營改增”后,一般納稅人采購時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能夠進行進項稅額抵扣,避免了重復征稅的現象,有利于增加企業的利潤。總之,“營改增”符合經濟發展的規律,假如企業發生的進項稅能夠實現完全抵扣,一定程度會降低企業的稅負。但如果進項稅只能部分抵扣,也有增加企業稅負的風險。因此,為避免企業稅負的增加,企業應提前做好稅收籌劃
(三)“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
“營改增”對建筑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資產負債表方面:營業稅屬于價內稅,增值稅屬于價外稅,“營改增”后建筑企業購買的機器設備、原材料等資產賬面價值會減少,導致企業資產負債率增加,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最終可能會對企業的外部融資造成不利的影響。在現金流量表方面:“營改增”前建筑企業墊資、會扣質量保證金可以在竣工結算后支付,“營改增”后,增值稅需要當期繳納,這會使得建筑企業的現金流降低。在利潤表方面: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被取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數額降低。“營改增”前,主營業務收入包括營業稅,“營改增”后,主營業務收入不包括增值稅,這會使利潤表中主營業務收入降低,增加企業的營業利潤。
三、建筑企業應對“營改增“的措施
(一)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
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既是風險的制造人,也是風險的防范人。“營改增”的落實需要建筑企業財務人員樹立科學的納稅觀念,及時轉變納稅人角色,以積極的態度迎接稅收制度的改革。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是企業合理避稅的關鍵,建筑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應積極開展“營改增”相關知識學習,只有充分了解“營改增”各項條文法案,才能采取措施獲取更多的稅額抵扣,從而減輕企業的稅負負擔。
(二)建筑企業提前做好稅收籌劃
建筑企業應在充分了解“營改增”政策后,詳細分析企業購入產品的可抵扣金額,提前做好稅收籌劃,爭取做到抵扣限度最大化。建筑企業在采購時應認真核查,盡量與具有一般納稅人身份的正規企業合作,要求銷售方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在購銷合同中注明商品價格和專用發票等具體事宜。例如:建筑企業施工現場使用的水、電等動力的進項稅額能夠抵扣,但動力公司往往向總表的登記方開票,建筑企業想取得抵扣發票很難,建議購銷合同與總表的登記方確認動力的轉售事項。
(三)加強建筑企業內部管理
建筑業企業屬于粗放型經營模式,企業的規模、規章制度的完善度等參差不齊。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推進,建筑企業應加強企業內部管理,特別是健全企業內部控制機制,加強企業財務監管力度,認真審核每一筆現金流的去向,嚴格控制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虛開、漏開等現象,促使建筑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納稅氛圍,從而降低企業財務風險的發生。
四、結語
“營改增”對于建筑業來說并不單純的是一種稅轉移到另一種稅的過程,它經歷較為復雜的改革過程,涉及的范圍較廣,影響度較深。建筑企業應積極對待稅收制度的重大改革,做好稅務工作。在財務活動中,建筑企業積極提升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前做好稅收籌劃工作、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的稅負,從而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安秀紅.論營改增對建筑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稅務園地,2016(6).
[2]韓宇鵬.淺析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經濟研究,2016(11).
[3]吳錦錦.建筑業營改增面臨的問題與應對措施[J].財務審計,2016(6).
作者簡介:
李春紅(1990-),女,漢族,鶴崗人,碩士,黑龍江省財經學院,研究方向:會計。
管 瑩(1992-),女,漢族,大慶人,碩士,研究方向:科技管理。
王天予(1991-)女,漢族,伊春人,碩士,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分行,研究方向:金融。
現代經濟信息2016年19期